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019627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包括上料斗、储料斗、滑道、卷扬机、漏斗、导管、护筒、隔水栓和机体;所述机体上端固定设置上料斗、滑道和卷扬机;所述上料斗与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左侧设置漏斗;所述漏斗下端与导管相通;导管与地面接口处设置有护筒;所述导管底端设置有隔水栓。该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利用承料漏斗将法兰盘安装在导管顶端,用导管法将混凝土注入打好的灌孔中,进而实现水下灌筑混凝土的效果;由于在机体上端设置有卷扬机,进而可以实现导管高度方便调节;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灌筑混凝土装置
,尤其是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
技术介绍
灌筑混凝土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和防渗工程中,承料漏斗利用法兰盘安装在导管顶端,用导管法将混凝土注入打好的灌孔中,随着技术的创新和设备的改进,水下灌筑混凝土技术呈现出进度快、效率高、适应性强的特点。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灌筑混凝土装置,不能够实现结构更简单化,人们使用极为不便,不易于推广使用。因此,提供了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的水下混凝土浇筑常用导管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20,坍落度为18~22cm,更为实用。
技术实现思路
现有技术难以满足建筑物的地基加固,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包括上料斗、储料斗、滑道、卷扬机、漏斗、导管、护筒、隔水栓和机体;所述机体上端固定设置上料斗、滑道和卷扬机;所述上料斗与储料斗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左侧设置漏斗;所述漏斗下端与导管相通;导管与地面接口处设置有护筒;所述导管底端设置有隔水栓。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导管用无缝钢管制作,直径为200mm-300mm,且每节长度为2m-3m,各节管用法兰盘和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隔水栓为木球或混凝土圆柱塞,其直径比导管内径小20mm-25mm。进一步,所述隔水栓内部用厚度为3mm-5mm的橡胶圈密封,直径比导管内径大5mm-6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改变了现有技术中灌筑混凝土装置,结构复杂不便使用的情况,利用承料漏斗将法兰盘安装在导管顶端,用导管法将混凝土注入打好的灌孔中,进而实现水下灌筑混凝土的效果;由于在机体上端设置有卷扬机,进而可以实现导管高度方便调节;整体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料斗、2储料斗、3滑道、4卷扬机、5漏斗、6导管、7护筒、8隔水栓和9机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包括上料斗1、储料斗2、滑道3、卷扬机4、漏斗5、导管6、护筒7、隔水栓8和机体9;所述机体9上端固定设置上料斗1、滑道3和卷扬机4;所述上料斗1与储料斗2固定连接;所述机体9左侧设置漏斗5;所述漏斗5下端与导管6相通;导管6与地面接口处设置有护筒7;所述导管6底端设置有隔水栓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导管6用无缝钢管制作,直径为200mm-300mm,且每节长度为2m-3m,各节管用法兰盘和螺栓连接。进一步,所述隔水栓8为木球或混凝土圆柱塞,其直径比导管6内径小20mm-25mm。进一步,所述隔水栓8内部用厚度为3mm-5mm的橡胶圈密封,直径比导管内径大5mm-6mm。本技术在使用时候,浆液、水、泥土,砂石或者石灰等搅拌好的物料,通过滑道传送到上料斗1,进而到达储料斗2,建筑物料最终经过导管进入漏斗5,然后进入打好的灌孔内部;由于在机体9上端设置有卷扬机4,可以实现导管6高度调节。导管6使用前应试拼装、过球和进行封闭水压试验,试验压力为0.6-1.0MPa,不漏水者方可使用。浇筑时,用提升机具将漏斗5和导管6悬吊起来后,沉至孔底,往导管6中放隔水栓8,隔水栓8用绳子或铁丝吊挂,然后向导管6内灌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并使其下口距地基面约300mm,立即迅速剪断吊绳(水深在10m以内可用此法)、或让球塞下滑至管的中部或接近底部再剪断吊绳,使混凝土靠自重推动球塞下落,冲向基底,并向四周扩散,球塞被推出管后,混凝土则在导管6下部包围住导管6,形成混凝土堆,这时可把导管6再下降至基底100~200mm处,使导管6下部能有更多的部分埋入首批浇筑的混凝土中。然后不断地将混凝土通过漏斗5浇入导管6内,管外混凝土面不断被挤压上升。随着管外混凝土面的上升,相应地逐渐提升导管6。导管6应缓缓提升,达到灌注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然而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包括上料斗(1)、储料斗(2)、滑道(3)、卷扬机(4)、漏斗(5)、导管(6)、护筒(7)、隔水栓(8)和机体(9);其特征是:所述机体(9)上端固定设置上料斗(1)、滑道(3)和卷扬机(4);所述上料斗(1)与储料斗(2)固定连接;所述机体(9)左侧设置漏斗(5);所述漏斗(5)下端与导管(6)相通;导管(6)与地面接口处设置有护筒(7);所述导管(6)底端设置有隔水栓(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灌筑混凝土装置,包括上料斗(1)、储料斗(2)、滑道
(3)、卷扬机(4)、漏斗(5)、导管(6)、护筒(7)、隔水栓
(8)和机体(9);其特征是:所述机体(9)上端固定设置上料斗
(1)、滑道(3)和卷扬机(4);所述上料斗(1)与储料斗(2)
固定连接;所述机体(9)左侧设置漏斗(5);所述漏斗(5)下端
与导管(6)相通;导管(6)与地面接口处设置有护筒(7);所述
导管(6)底端设置有隔水栓(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来余雪婧徐润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淳安县城镇建设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