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19027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2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源装置、与冷源装置相连接集管以及与所述集管相连接的若干用于为数据中心制冷的制冷装置;所述集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所述制冷装置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头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集管与制冷装置通过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形成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制冷装置可以根据数据中心配置的服务器数量而设置制冷装置的数量,解决了现有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存在制冷不均匀及施工装配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数据中心
,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以及通信行业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单体热密度逐年提高,这也伴随着服务器设备的功率消耗不断增加,机柜服务器发热量越多,对数据中心机房的制冷需求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传统大型数据中心机房送风方式主要采用房间级制冷送风、风机下沉输送冷风、以及冷热通道隔离等方式,以上送风方式均存在不足。房间级制冷送风在目前的数据中心行业内已被逐步淘汰,其很难满足现代化高热密度的机柜服务器散热需求,制冷效率低,能耗大,且容易出现机柜服务器局部过热的问题。风机下沉地板送风为了解决制冷不均匀的问题,必须配置风量补偿单元以及可调地板一起配合使用,施工难度较大,且对保温要求高。冷热通道隔离的行级空调,靠近热源送风但空调与机柜并柜后,空调无法实现两侧维护,每台空调制冷系统相互独立,若干台的配置制冷管道多,工程复杂,施工安装效率低。综上,传统大型数据中心机房送风方式主要存在制冷效率低,制冷不均匀,施工安装效率低等问题,导致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以解决现有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存在制冷不均,装配施工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包括:冷源装置、与冷源装置相连接的集管以及与所述集管相连接的若干用于为数据中心制冷的制冷装置;所述集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所述制冷装置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头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所述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集管包括用于将冷源装置的冷凝液输送至制冷装置的液侧集管和用于将制冷装置的气体输送回冷源装置的气侧集管;所述液侧集管与气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所述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气流循环装置、与气流循环装置相背设置的换热器,设置于换热器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头以及设置于换热器远离气流循环装置一侧用于固定气流循环装置和换热器的固定支架。所述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气流循环装置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轴流风扇构成。所述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中,所述制冷装置的个数小于等于第一连接头的个数的一半。一种数据中心系统,其包括如上所述制冷系统、机柜以及设置机柜内至少一个服务器。所述数据中心系统,其中,所述机柜为单机柜,所述机柜的前门侧边设置有集管,所述集管的第一连接头的间隔与机柜内服务器机组之间的间隔相同。所述数据中心系统,其中,所述机柜内安装服务器的区域的支撑梁上设置有制冷装置。所述数据中心系统,其中,所述机柜内未安装服务器的区域的支撑梁上设置用于密封的盲板。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所述制冷系统包括:冷源装置、与冷源装置相连接集管以及与所述集管相连接的若干用于为数据中心制冷的制冷装置;所述集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所述制冷装置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头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本技术通过将集管与制冷装置通过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形成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制冷装置可以根据数据中心配置的服务器数量而设置制冷装置的数量,解决了现有数据中心制冷系统存在制冷不均匀及施工装配复杂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的集管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的制冷装置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的冷源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中心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数据中心系统柜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说明。请参照图1,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原理图。所述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包括:冷源装置1、集管2以及制冷装置3,所述冷源装置1与集管2相连接,所述集管2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23,所述制冷装置3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头23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头31,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头23与第二连接头31为可拆卸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采用连接软管,使得第一连接头23与第二连接头31实现快速对接,方便安装和拆卸,同时保证制冷系统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集管2包括液侧集管21和与液侧集管21平行设置的气侧集管22,所述液侧集管21用于将冷源装置1的冷凝液输送至制冷装置3的液侧集管21,所述气侧集管22用于将制冷装置3的气体输送回冷源装置1的气侧集管22。也就是说,所述冷源装置1和制冷装置2通过液侧集管21和气侧集管22连接并形成气液循环,实现为数据中心制冷。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液侧集管21包括主管和第一连接头23,所述若干连接头等距离设置于主管上。所述主管的长度以及第一连接头23之间的间隔可以根据其适用于的数据中心的机柜的结构而确定。所述气侧集管22可以采用与液侧集管21相同的结构。也就是说,所述液侧集管21和气侧集管22为两个相同结构的集管,仅是其功能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制冷装置3包括若干第二连接头31、气流循环装置32、换热器33以及固定支架34,所述气流循环装置32与换热器33相背设置,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换热器33可以为平流换热器。所述换热器33的侧面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头31,所述换热器33中的一个第二连接头31与所述液侧集管21上的一个第一连接头23相连,所述换热器33上的另一个第二连接头31与所述液侧集管21上的第一连接头23相对应的气侧集管22上的第一连接头23相连,这样,通过在集管2和换热器上分别设置用于快速连接的连接头,使得制冷装置与冷源装置形成一个完整的气/液循环回路。由于所述第一连接头23与第二连接头31可以采用软管连接,因此,所述第二连接头31之间的间隔没有限制。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二连接头31之间的间隔设置成与所述集管2上的第一连接头23之间的间隔相等的距离,使回路中的气/液体能够更加顺畅地流通,从而提高制冷效率。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换热器33的两端,并用于固定所述气流循环装置32和换热器33。所述固定支架34包括两个L型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镜面对称设置于所述换热器33的两端,所述L型连接板的长边从换热器33伸出,所述L型连接板的短边向所述换热器33的外侧翻折,且在所述短边上设置有若干通孔。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通孔用于当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在机柜横梁时,与机柜横梁通过螺栓或者销钉形成可拆卸连接,从而实现制冷装置的快速组装和配置。如图3所示,所述气流循环装置32由至少两个并排设置的轴流风扇组成。在实际应用中,所述风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及数据中心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源装置、与冷源装置相连接的集管以及与所述集管相连接的若干用于为数据中心制冷的制冷装置;所述集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所述制冷装置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头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冷源装置、与冷源装置相连接的集管以及与所述集管相连接的若干用于为数据中心制冷的制冷装置;所述集管上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所述制冷装置设置有用于与第一连接头相连接的第二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第二连接头可拆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管包括用于将冷源装置的冷凝液输送至制冷装置的液侧集管、和用于将制冷装置的气体输送回冷源装置的气侧集管;所述液侧集管与气侧集管上分别设置有若干第一连接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适用于数据中心的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装置包括:气流循环装置、与气流循环装置相背设置的换热器,设置于换热器上的两个第二连接头以及设置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立伟赖钦卫杨军李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共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