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401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公开了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其技术方案:包括束缚带,束缚带由束缚带主体、伸缩部和连接部构成,伸缩部和连接部分别位于束缚带主体的两端,束缚带主体上设有连接孔,伸缩部上均匀设有棘齿,连接部上设有卡接孔,卡接孔内设有卡子,伸缩部穿过卡接孔实现卡子卡接在棘齿上,束缚带主体上涂覆有纤维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根据建筑物不同的破损程度进行修复,减少损伤古建筑的原有结构,最大程度地保留受损构件,尽可能复原古建筑的原有样貌和承载力,提高修复后古建筑的牢固程度,施工方便,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
技术介绍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古建筑物大多为木质材料,在长期日晒雨淋的腐蚀、虫蛀及自身材料性能的退化和木材天然缺陷,大多产生了中部断纹开裂、端部劈裂的现象,特别是古建筑木构架中的主要构件:梁、柱、檀、枋、斗拱等,因负荷重大或年久失修,会出现弯曲劈裂现象,这些构件的损坏对建筑物安全影响较大,严重威胁着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此外因严重漏雨而发生腐朽折断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而对腐朽、虫蛀、开裂、柱身损伤木梁、木柱、斗拱等的修复,通常都是采用浇筑水泥混凝土填补,损伤严重情况下还会采用安全隐患比较大,整柱、整梁拆卸的整体更换。采用浇筑水泥混凝土填补,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木梁、木柱等构件的受力状态,受损的情况得不到有效的遏制;采用整体更换、偷梁换柱的复原方式,有违文物建筑修缮的原则要求,严重违背了古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导致了梁柱外观原貌差异,丧失了古建筑受损构件的文物价值和鉴赏意义,对于施工也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古建筑构件上的不损伤程度需要通过不同的方法来进行修复,若采取统一的方法,非但不能很好地解决古建筑物受损情况,还可能进一步加重古建筑的受损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诸多不足,提供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能根据建筑物不同的破损程度进行修复,减少损伤古建筑的原有结构,最大程度地保留受损构件,尽可能复原古建筑的原有样貌和承载力,提高修复后古建筑的牢固程度,施工方便,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缚带,束缚带由束缚带主体、伸缩部和连接部构成,伸缩部和连接部分别位于束缚带主体的两端,束缚带主体上设有连接孔,伸缩部上均匀设有棘齿,连接部上设有卡接孔,卡接孔内设有卡子,伸缩部穿过卡接孔实现卡子卡接在棘齿上,束缚带主体上涂覆有纤维布。通过束缚带束缚在裂缝处,不必将修补主体填充到原构件上,减少对原构件的损伤,安装方便,不会破坏原有古建筑的内部结构,有效阻止原构件进一步的损伤、开裂,外观形态也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达到尽可能接近原貌地保存古建筑物文物的目的;利用卡子卡接在棘齿上,防止束缚带回缩松弛,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构件自由调节束缚带的束缚长度,调整方便,适用范围广,而无需重新制作,降低修复成本;纤维布使固定件表面保持与原构件表面一致,尽可能复原古建筑的原有样貌,且纤维布强度高,韧性好,可随意剪裁、弯曲,易粘贴、施工。进一步,还包括修补主体和连接卡件,修补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互垂直错开设置,连接卡件位于修补主体的前侧,连接卡件包括固定部和卡接部,固定部固定连接在修补主体的前侧,卡接部位于固定部的左右两侧,固定部与连接孔配合,卡接部穿过连接孔并向相反方向折叠,从而将束缚带固定在修补主体上。若原构件的损伤较大,在最大化保留古建筑原有材料和结构的基础上,首先清除掉原构件中断裂、扭曲、虫蛀、腐朽等受损的部分,将修补主体填充到构件的受损部位,接着通过连接卡件将束缚带固定连接到修补主体上,然后利用束缚带束缚在原构件的损伤、裂缝外侧处,通过卡子卡接在棘齿上进行固定,提高构件的整体性,使修补主体与原构件的结合更加紧密、严实,保护构件免受虫害和环境的侵蚀;使用修补主体填充固定后的构件,最大程度保留了受损构件的原貌,并恢复和增强了古建筑受损较严重的承载能力,提高原构件的抗扭转、抗弯性能,改善了原构件的受力性能,使原构件的受损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实际操作工序也较简单,只对受损部分进行修复,外观与原有部分差异小,既节省原材料,有利于环保,又大大降低维修施工的劳动强度,不用更换整体原构件而保留了古建筑物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避免安全隐患,同时,这种嵌入式的修补能够较好的隐蔽修补痕迹,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又强调了构件的原真性。进一步,还包括纵向燕尾榫,纵向燕尾榫与第一通孔相配合,纵向燕尾榫插入第一通孔与修补主体连接。进一步,还包括横向燕尾榫,横向燕尾榫与第二通孔相配合,横向燕尾榫插入第二通孔与修补主体连接。进一步,纵向燕尾榫的两端为燕尾形,纵向燕尾榫的中间为矩形。燕尾形的榫头能承受加大的负荷,加工方便,生产率高,拆装容易,连接稳定,不易脱离。进一步,横向燕尾榫的两端为燕尾形,横向燕尾榫的中间为矩形。燕尾形的榫头能承受加大的负荷,加工方便,生产率高,拆装容易,连接稳定,不易脱离。进一步,束缚带主体的宽度大于修补主体的高度。将原构件上破损的一面通过束缚带覆盖,避免修复面外露,影响外观和造成进一步的损伤,保护原构件的修复面,具有较好的隐蔽修补痕迹。进一步,束缚带采用铁、铜或者不锈钢材料,强度高,束缚力度大,牢固性好,易弯折。进一步,卡接部采用铝合金材料,强度高,且便于将卡接部进行弯折,从而将束缚带固定连接在修补主体上;修补主体采用不锈钢材料,能承受较大的负荷,提高原构件的承受力,扭转力等,改善原构件的力学性能。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若原构件上的损伤较小,则可只使用束缚带束缚在裂缝处,将伸缩部穿过卡接孔,利用卡子卡接在棘齿上,防止束缚带回缩松弛,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原构件自由调节束缚带的束缚长度,调整方便,适用范围广,而无需重新制作,降低修复成本;不会破坏原有古建筑的内部结构,有效阻止原构件进一步的损伤、开裂,外观形态也不会受到较大影响,达到尽可能接近原貌地保存古建筑物文物的目的。2、若原构件的损伤较大,首先将原构件中受损部分清理干净,然后根据受损部位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修补主体和横向燕尾榫或者纵向燕尾榫,通过横向燕尾榫或者纵向燕尾榫将修补主体连接到原构件中,将修补主体填充到受损部分,与原构件组成一体,承载较多的负荷,最后再将束缚带连接到修补主体上,包裹原构件的受损部位外侧,提高固定件的整体性,使修补主体与原构件的结合更加紧密,最大程度保留了受损构件的原貌,并恢复和增强了古建筑受损较严重的承载能力,提高原构件的抗扭转、抗弯性能,改善了原构件的受力性能,使原构件的受损得到全面有效的遏制;实际操作工序也较简单,只对受损部分进行修复,外观与原有部分差异小,既节省原材料,有利于环保,又大大降低维修施工的劳动强度,不用更换整体原构件而保留了古建筑物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成本,避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由束缚带主体、伸缩部和连接部构成,所述伸缩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束缚带主体的两端,所述束缚带主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伸缩部上均匀设有棘齿,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设有卡子,所述伸缩部穿过所述卡接孔实现所述卡子卡接在所述棘齿上,所述束缚带主体上涂覆有纤维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束缚带,所述束缚带由束缚带主体、伸缩部和连接部构成,所述伸缩部和所述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束缚带主体的两端,所述束缚带主体上设有连接孔,所述伸缩部上均匀设有棘齿,所述连接部上设有卡接孔,所述卡接孔内设有卡子,所述伸缩部穿过所述卡接孔实现所述卡子卡接在所述棘齿上,所述束缚带主体上涂覆有纤维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修补主体和连接卡件,所述修补主体上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相互垂直错开设置,所述连接卡件位于所述修补主体的前侧,所述连接卡件包括固定部和卡接部,所述固定部固定连接在所述修补主体的前侧,所述卡接部位于所述固定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孔配合,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连接孔并向相反方向折叠,从而将所述束缚带固定在所述修补主体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纵向燕尾榫,所述纵向燕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妙明王昱杰王斌璋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顺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