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羽绒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1353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羽绒面料,其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其中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通过纱线交织而成,且交织处形成有沿面料纬向延伸的多条连接缝,每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经纱包括甲经和乙经,甲经是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所述的乙经为涤纶阳离子;纬纱包括甲纬和乙纬,甲纬为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乙纬为涤纶阳离子与导电丝合股形成的纱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制作羽绒服时,只需将羽绒直接装入即可,不需要缝合,也不会产钻绒问题,同时面料中含有导电丝,从而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再由成品染色后,布面呈格子状,只需单独染一种颜色,便可达到两段不同颜色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羽绒面料
技术介绍
在羽绒服领域,钻绒问题一直以来都是让人头痛的问题。解决钻绒问题可以有效提高羽绒服品质,减少消费者的投诉。目前防钻绒技术虽然有很多种,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面料的缝纫针孔处的钻绒还无法控制。中国专利公开CN104738868A公开了一种缝制防钻绒羽绒服的方法,其为:(一)防钻绒羽绒服的布层结构为:第一层为面料层,第二层为胆料层一,第三层为羽绒层,第四层为胆料层二,第五层为里料层,面料层和胆料层的下面上涂有防绒涂层,胆料层二和里料层的上面涂有防钻绒涂层;(二)使用缝纫机,按不同款式要求单针、双针或三针缝制羽绒服;(三)使用涤纶150D/3F丝光线为缝纫线;(四)使用9号防热涂层缝纫机针,缝纫机针运行次数为每分钟2500-3000针;(五)羽绒服的各个合并缝份和独立缝份处加以锁边的防护处理。虽然该方法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羽绒服线针跑绒问题,但是该工艺较复杂,制作成本高。此外,采用上述布料来加工羽绒制品,其抗静电效果差,直接影响穿着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同时颜色和文案比较单一,很难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羽绒面料,采用该面料来生产羽绒制品,无需进行面料的缝合,可有效避免钻绒,同时还具有较好的抗静电效果,同时成品染色后,布面的经、纬向形成格子状,只需单独染一种颜色,便可达到两段不同颜色的效果。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羽绒面料,其是由经纱和纬纱经沉浮交织构成,该面料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其中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通过纱线交织而成,且交织处形成有沿面料纬向延伸的多条连接缝,每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经纱包括甲经和乙经,甲经是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所述的乙经为涤纶阳离子;纬纱包括甲纬和乙纬,甲纬为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乙纬为涤纶阳离子与导电丝合股形成的纱线。优选地,经纱由甲经和乙经相交替设置;纬纱由甲纬和乙纬相交替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包括多根经纱纱线,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分别包括多根纬纱纱线,各经纱纱线分别由上段和下段依次相交替组成,第一经纱的上段、第二经纱的上段分别与上层纬纱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第一经纱的下段、第二经纱的下段分别与下层纬纱沉浮交织形成下层面料,由第一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的第二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由第二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第一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进一步地,下层的纬纱纱线中的部分还与对应的上层的纬纱纱线合并为一股,并与经纱纱线沉浮交织形成两条连接边,两条连接边分别位于面料的纬向的两端部,将羽绒容置空间的两端部封闭。根据本技术另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连接缝是由下层的一根纬纱纱线与对应的上层的一根纬纱纱线并股后与经纱纱线交织而成。优选地,经纱纱线和纬纱纱线的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的规格均为T50D/144F;经纱纱线和纬纱纱线的涤纶阳离子的规格均为T50D/72F。进一步地,面料的经密为160根/cm,纬密为132根/cm。进一步地,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距离为5.4~6.4公分,具体为5.8公分。进一步地,面料的门幅为1.4~1.6米。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具体方面,面料的门幅为1.52米。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面料为双层结构,且多条连接缝形成多个羽绒容置空间,在制作羽绒服时,只需将羽绒直接装入即可,不需要缝合,也因此不会产生缝合针孔处钻绒问题;同时面料组成的纱线中含有导电丝,从而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同时成品染色后,布面的经、纬向形成格子状,只需单独染一种颜色,便可达到两段不同颜色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面料的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沿A-A向的剖视放大示意图(羽绒容置空间被微微撑开);图3为本技术面料的组织示意图;其中:1、上层面料;2、下层面料;3、连接缝;4、羽绒容置空间;5、连接边。a,b、经纱纱线;a1,b1、上段;a2,b2、下段;a3,b3、上段和下段的交接处;c,d、纬纱纱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和2所示,本技术的用于制作羽绒制品的羽绒面料,具体包括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其中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分别由经纱和纬纱沉浮交织而成。上层面料1的纱线与下层面料2之间形成多条沿面料的纬向延伸的连接缝3。该多条连接缝4相互平行,且等间距设置。相邻二连接缝3之间的上层面料1和下层面料2之间构成羽绒容置空间4,可将羽绒填充其中。此外,面料的纬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连接边5,该两条连接边5分别将羽绒容置空间4的两端封闭。在制作羽绒服时,根据需要将连接边剪开,即可充绒。具体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参见图3,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包括多根经纱纱线a,b,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分别包括多根纬纱纱线c,d,各经纱纱线a,b分别由上段a1,b1和下段a2,b2依次相交替组成。第一经纱的上段a1、第二经纱的上段b1分别与上层纬纱的纬纱纱线c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1,第一经纱的下段a2、第二经纱的下段b2分别与下层的纬纱纱线d沉浮交织形成下层面料2。同时,由第一经纱的上段a1与上层的纬纱纱线c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第二经纱的下段b2与下层的纬纱纱线d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由第二经纱的上段b1与上层的纬纱纱线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第一经纱的下段a2与下层的纬纱纱线d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第一经纱的上段a1和下段a2的交接处a3、第二经纱的上段b1和下段b2的交接处b3分别与纬纱纱线相沉浮交织形成连接缝3。更具体地,连接缝3由下层的两根纬纱纱线d与对应的上层的两根纬纱纱线c并股后与经纱纱线a,b交织而成。进一步地,经纱包括甲经和乙经,甲经是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乙经为涤纶阳离子;纬纱包括甲纬和乙纬,甲纬为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乙纬为涤纶阳离子与导电丝合股形成的纱线。本例中,经纱由甲经和乙经相交替设置;纬纱由甲纬和乙纬相交替设置。具体的,经纱纱线和纬纱纱线的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的规格均为T50D/144F;经纱纱线和纬纱纱线的涤纶阳离子的规格均为T50D/72F。面料的经密为160根/cm,纬密为132根/cm。相邻的两条连接缝3之间的距离为5.4~6.4公分,本例中为5.9公分。进一步地,面料的门幅为1.4~1.6米。具体的,门幅为1.52米。综上所述,本技术面料在纬向上被沿纬向延伸的多根连接缝形成多个羽绒容置空间,在制作羽绒服时,只需将羽绒直接装入即可,不需要缝合,也因此不会产生缝合针孔处钻绒问题;同时面料组成的纱线中含有导电丝,从而具有良好的抗静电效果,同时成品染色后,布面的经、纬向形成格子状,只需单独染一种颜色,便可达到两段不同颜色的效果。以上对本技术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羽绒面料

【技术保护点】
一种羽绒面料,其是由经纱和纬纱经沉浮交织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其中所述的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通过纱线交织而成,且交织处形成有沿面料纬向延伸的多条连接缝,每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所述上层面料与所述下层面料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所述经纱包括甲经和乙经,所述的甲经是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所述的乙经为涤纶阳离子;所述的纬纱包括甲纬和乙纬,所述甲纬为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所述的乙纬为涤纶阳离子与导电丝合股形成的纱线;所述的经纱由所述甲经和乙经相交替设置;所述的纬纱由所述甲纬和乙纬相交替设置;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包括多根经纱纱线,所述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分别包括多根纬纱纱线,各所述经纱纱线分别由上段和下段依次相交替组成,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上段、第二经纱的上段分别与所述上层纬纱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下段、第二经纱的下段分别与所述下层纬纱沉浮交织形成下层面料;由所述第一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所述的第二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由所述第二经纱的上段与上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上层面料部分对应位于由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下段与下层纬纱交织形成的下层面料部分的上方;所述下层的纬纱纱线中的部分还与对应的上层的纬纱纱线合并为一股,并与所述经纱纱线沉浮交织形成两条连接边,所述两条连接边分别位于所述面料的纬向的两端部,将所述的羽绒容置空间的两端部封闭;所述连接缝是由下层的一根纬纱纱线与对应的上层的一根纬纱纱线并股后与经纱纱线交织而成;所述经纱纱线和所述纬纱纱线的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的规格均为T50D/144F;所述经纱纱线和所述纬纱纱线的涤纶阳离子的规格均为T50D/72F;所述面料的经密为160根/cm,纬密为132根/cm;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距离为5.4~6.4公分;所述面料的门幅为1.4~1.6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绒面料,其是由经纱和纬纱经沉浮交织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面料包括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其中所述的上层面料和下层面料之间通过纱线交织而成,且交织处形成有沿面料纬向延伸的多条连接缝,每相邻的两条连接缝之间的所述上层面料与所述下层面料之间形成羽绒容置空间,所述经纱包括甲经和乙经,所述的甲经是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所述的乙经为涤纶阳离子;所述的纬纱包括甲纬和乙纬,所述甲纬为涤纶半光低弹网络丝;所述的乙纬为涤纶阳离子与导电丝合股形成的纱线;所述的经纱由所述甲经和乙经相交替设置;所述的纬纱由所述甲纬和乙纬相交替设置;所述经纱包括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所述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所述第一经纱和第二经纱分别包括多根经纱纱线,所述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分别包括多根纬纱纱线,各所述经纱纱线分别由上段和下段依次相交替组成,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上段、第二经纱的上段分别与所述上层纬纱浮沉交织形成上层面料,所述的第一经纱的下段、第二经纱的下段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百达丝绸喷织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