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正反装万用支架,包括内框架及空心结构的外框架。空心结构贯穿外框架之前后两端并形成一装配孔,内框架扣合于外框架并与装配孔相对应。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一者至少具有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另一者具有选择与第一扣合部或第二扣合部卡合的配合部。内框架沿外框架的正向通过配合部与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一者卡合而供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内框架沿外框架的反向通过配合部与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另一者卡合而供另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因此,使用一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就能与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进行组装,扩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工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与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进行组装的正反装万用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社会的不断进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丰富的物质消费品,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而电工电器就是诸多消费品中一种。众所周知,支架是电工电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先通过该支架与外界固定物进行固定后,再将电工电器中的功能模块组装于支架上,从而通过支架而实现将功能模块固定于外界固定物上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每一尺寸规格的支架仅能适应于安装对应尺寸厚度的功能模块,当要安装另一尺寸规格的功能模块时,此时需要更换对应尺寸规格的支架才能实现,所以,用一个现有的支架是无法适应与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进行组装的。因此,急需要一种能适应与不同厚度的功能模组进行组装的正反装万用支架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适应与不同厚度的功能模组进行组装的正反装万用支架。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反装万用支架,适应供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包括内框架及空心结构的外框架。所述空心结构贯穿所述外框架之前后两端并形成一装配孔,所述内框架扣合于所述外框架并与所述装配孔相对应。所述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一者至少具有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所述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另一者具有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或第二扣合部卡合的配合部。所述内框架沿所述外框架的正向通过所述配合部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一者卡合而供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所述内框架沿所述外框架的反向通过所述配合部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另一者卡合而供另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较佳地,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沿所述外框架的前后方向相错开或对齐布置。较佳地,所述第一扣合部位于所述外框架的正向处,所述第二扣合部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反向处。较佳地,所述内框架被所述装配孔的孔壁所围绕而置于所述装配孔内。较佳地,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形成于所述装配孔的孔壁或内框架的外侧壁上,所述配合部对应地形成于所述内框架的外侧壁或装配孔的孔壁上。较佳地,所述装配孔的孔壁及所述内框架呈相互配合的多边形结构或圆形结构,所述装配孔的至少两边的侧壁上各具有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所述配合部至少位于所述内框架的一个边的外侧壁上。较佳地,所述装配孔的所有边的侧壁上各具有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较佳地,所述配合部分别位于所述内框架的所有边的外侧壁上。较佳地,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均为倒钩结构或凸块结构,所述配合部对应地为凸块结构或倒钩结构。较佳地,所述凸块结构先与所述倒钩结构卡合的一端沿所述内框架扣入所述外框架的方向设有倒角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一者至少具有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另一者具有选择与第一扣合部或第二扣合部卡合的配合部,当内框架沿外框架的正向通过配合部选择与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一者卡合而供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当内框架沿外框架的反向通过配合部选择与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另一者卡合而供另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从而使用一个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就能与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如插座或开关功能件等电器模块)进行组装,因而扩大了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的适用范围并降低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两个串接在一起的正反装万用支架在其一内框架呈正装而另一内框架呈反装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两个串接在一起的正反装万用支架在其一内框架与外框架相分离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及图2,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100适应供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该功能模块可为开关或插座功能件等电器模块,但不以此为限,以扩大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100的适用范围。其中,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100包括内框架10和空心结构的外框架20,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内框架10也呈空心结构,以便于与功能模块之间的组装。外框架20的空心结构贯穿外框架20之前后两端,此处的外框架20的前端是指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100安装在外界物件(如墙壁等)上时面对操作者的那端,此处的外框架20的后端是指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100安装在外界物件上时背对操作者的那端;且外框架20的空心结构形成装配孔21。较优的是,如图1及图2所示,装配孔21是位于外框架20的中间位置处,但不以此为限。内框架10扣合于外框架20并与装配孔21相对应;较优的是,内框架10是被装配孔21的孔壁211所围绕而置于装配孔21内,故在功能模块组装于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100上时,此时的功能模块的一部分穿过装配孔11而组装于内框架10上。外框架20至少具有第一扣合部22及第二扣合部23,具体地,第一扣合部22及第二扣合部23沿外框架20的前后方向排列,较优的是,第一扣合部22及第二扣合部23沿外框架20的前后方向相错开布置,以匹配内框架10的正反安装所需要位置,当然,第一扣合部22及第二扣合部23沿外框架20的前后方向相对齐,故不上述的举例为限;更优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22位于外框架20的正向处,第二扣合部23位于外框架20的反向处,但不以此为限。内框架10具有选择与第一扣合部22或第二扣合部23卡合的配合部11。内框架10沿外框架20的正向通过配合部11选择与第一扣合部22及第二扣合部23中的一者卡合而供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内框架10沿外框架20的反向通过配合部11选择与第一扣合部22及第二扣合部23中的另一者卡合而供另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从而达到使用一个本技术的正反装万用支架100就能与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进行组装的目的。可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扣合部22及第二扣合部23也可以形成于内框架10上,对应地,配合部11形成于外框架20上,一样能实现内框架10沿外框架20的正向及反向组装于外框架20内,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的目的;而上述外框架20的正向是由外框架20的前方指向后方的方向(即图1中外框架20旁边箭头所指方向);上述外框架20的反向是由外框架20的后方指向前方的方向(即图1中外框架20旁边箭头所指相反方向)。更具体地,如下:较优者,第一扣合部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正反装万用支架,适应供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所述正反装万用支架包括内框架及空心结构的外框架,所述空心结构贯穿所述外框架之前后两端并形成一装配孔,所述内框架扣合于所述外框架并与所述装配孔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一者至少具有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所述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另一者具有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或第二扣合部卡合的配合部,所述内框架沿所述外框架的正向通过所述配合部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一者卡合而供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所述内框架沿所述外框架的反向通过所述配合部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另一者卡合而供另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装万用支架,适应供不同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所述正反装万
用支架包括内框架及空心结构的外框架,所述空心结构贯穿所述外框架之前后
两端并形成一装配孔,所述内框架扣合于所述外框架并与所述装配孔相对应,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一者至少具有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
所述外框架及内框架中的另一者具有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或第二扣合部卡合
的配合部,所述内框架沿所述外框架的正向通过所述配合部选择与所述第一扣
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一者卡合而供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所述内框架沿所
述外框架的反向通过所述配合部选择与所述第一扣合部及第二扣合部中的另一
者卡合而供另一厚度的功能模块组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装万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部及
第二扣合部沿所述外框架的前后方向相错开或对齐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正反装万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合
部位于所述外框架的正向处,所述第二扣合部位于所述外框架的反向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正反装万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框架被所述
装配孔的孔壁所围绕而置于所述装配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基,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帝达聚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