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滑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9567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5: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防滑鞋底,鞋底的前底区域和后底区域设有防滑片、凸块以及弹性件,鞋底与地面接触时摩擦力大,防滑效果突出,鞋底的足弓区域具有弧度,两侧设计凹部结构,符合脚部的构造,与双脚容易贴合紧密且行走时施力精准,不易产生疲劳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到的鞋底弓步结构坚硬,脚掌部分易弯曲、韧性好,鞋跟部分则设置具有缓冲功能的构件,造型简单,兼具防滑性和舒适感,美观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鞋,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弹性的防滑鞋底
技术介绍
作为人体重要的承载力量器官,双足不间断地负重运动,极易衰老并产生疲劳感。鞋子作为行走时包覆双脚的用具,对脚部形成缓冲保护的作用,鞋底位于鞋子最下端,鞋底与地面直接接触。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对于鞋子的要求越来越高,鞋子不但要达到御寒、护脚的功能,而且还应具备舒适美观、减轻脚部疲劳感、构造符合人体生理需求等多重功效。现有的鞋子中,鞋底的弓步、脚掌、跟部往往难以同时满足防滑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底区域和后底区域设有防滑片、凸块以及弹性件的鞋底,该鞋底防滑性好,美观实用。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前底区域、后底区域和位于中间的足弓区域,所述前底区域的表面均匀排布有多个第一凸起,所述后底区域设有若干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上均设有防滑片,所述前底区域的顶部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一体化连接于其中的一个第一凸起,所述后底区域的底部设有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与第一弹性件对称设置,第二弹性件与其中一个第二凸起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均为扇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前底区域的表面排布第一凸起,后底区域设有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的设置使鞋底具有凹凸状结构,凸起可以承受作用力,与地面良好地结合,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内均设防滑片,防滑片起到增大鞋底摩擦力的作用,使鞋底具备防滑效果;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能够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并抑制路面不平引起冲击,弹性件受力后在反方向产生回复力,抵消一部分向下的作用力,使鞋底受压程度减弱,不易磨损,弹性件柔韧性好,能够增强鞋底的舒适感;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分别与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一体化连接于扇形面的圆心位置。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内均设凹槽,所述防滑片均匀分布于凹槽的圆周方向,所述凹槽的中心设置凸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凸起、第二凸起内均设凹槽,凹槽内沿着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防滑片,起到增大摩擦力的作用,凸块位于凸起的中心位置,在鞋底着地时,凸块抵至地面使鞋底更好地将身体的作用力传递。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凸起、第二凸起上设置的凹槽均为人字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字形凹槽中间为贯通结构,雨天穿着时,水珠穿过凹槽自如流动,抬脚行走时,水流顺延重力方向流出,鞋底的凸起部位不会因积水变得沉重,鞋底可以适应多种天气,轻便灵巧。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上均设置凸棱,所述凸棱沿着第一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扇形形状均匀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条棱沿着弹性件的扇形形状均匀分布,条棱从鞋底上突起,相邻条棱之间形成凹陷,条棱加强并紧固鞋底,使前底区域和后低区域的承力效果更佳。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足弓区域内设有垫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足弓区域内设有垫块,垫块的材质柔软,具有橡胶材料的弹性,避免足弓位置因过于坚硬而产生不适,垫块上可以附注厂商标志或者鞋码大小,便于消费者做出合理选择。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足弓区域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凹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部使鞋底的足弓区域中间较窄,符合人体脚弓部分的特点,当穿着具有该鞋底的鞋子行走在坚硬的路面时,脚部能够维持在一个较自然均衡的状态,足部伸展及屈曲的肌腱也因此较平衡。本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足弓区域从前至后逐渐向高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鞋底的足弓区域从前至后逐渐向高倾斜,站立或者行走时,重心有前移的趋势,使身体不会向后仰,有利于站稳或者前进,鞋子与脚部贴合紧密,鞋子不容易掉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前底区域和后底区域分别设置第一凸起、第二凸起,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内均设防滑片和凸块,鞋底具有凹凸状结构,增大鞋底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防滑效果突出;前底区域和后底区域分别设置弹性件,弹性件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缓和并抑制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弹性件受力后在反方向产生回复力,抵消一部分身体施加的作用力,使鞋底受压程度减弱,保护鞋底不易被磨损,更耐用,弹性件的柔韧性增强鞋底的舒适感;足弓区域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凹部,足弓区域从前至后逐渐向高倾斜,此种设置符合脚弓部分的构造,便于行走,不易产生疲劳感。附图说明图1是鞋底的前底区域、后底区域和足弓区域以及三者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放大图。图中:1、第一凸起;2、第一弹性件;3、足弓区域;31、凹部;32、垫块;4、第二凸起;5、第二弹性件;a、凹槽;b、防滑片;c、凸块;d、凸棱;6、前底区域;7、后底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防滑鞋底,所述鞋底包括前底区域6、后底区域7和位于中间的足弓区域3,前底区域6的表面均匀排布柱状的第一凸起1,后底区域7中设有呈线型排列的柱状的第二凸起4,凸起结构的设置使鞋底与地面接触的一面具有凹凸状结构,有助于鞋底和地面结合。第一凸起1、第二凸起4内均设有凹槽a,所述凹槽a呈人字形,中间为贯通结构,鞋底在雨天使用时,水珠可以穿过凹槽a自如流动,抬脚行走时,水流顺延重力方向流出;人字形凹槽a的三个顶角处均匀设置三个防滑片b,防滑片b为长条状,凹槽a的圆心位置设有一个凸块c,防滑片b起到增大鞋底摩擦力的作用,使鞋底具备防滑效果。前底区域6的顶部设有第一弹性件2,后底区域7的底部设有第二弹性件5,第一弹性件2的扇形圆心位置与第一凸起1一体化相连,第二弹性件5与第一弹性件2沿着鞋底轴向对称设置,弹性件能够承受和传递载荷,缓和并抑制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弹性件受力后在反方向产生回复力,抵消一部分指向地面的作用力,使鞋底的受压程度减弱,不易磨损;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5均为扇形,二者的端面上均设置多根条棱d,条棱d按照扇形结构分布,相邻条棱d之间形成凹陷,有利于水流通过,且条棱d朝着地面方向突起,能够加强并紧固鞋底。足弓区域3上卡接有椭圆形垫块32,垫块32上可附注厂商标志或者鞋码大小;足弓区域3的两侧边缘分别设有凹部31,使鞋底的足弓区域3中间较窄,符合脚弓部分的特点;足弓区域3从前至后逐渐向高倾斜,使用该鞋底制作的鞋子站立或者行走时,重心有前移的趋势。鞋底的形状根据人体的脚部形状设置,包括脚趾、前脚掌、足弓和后脚掌、脚跟。行走时,脚跟先着地,脚跟处设有的第二弹性件5以及其上的条棱d,使鞋底耐磨,脚跟处鞋底最厚,有利于稳定重心,使身体不会后仰;随后,脚跟将作用力传递至后脚掌,后脚掌设有圆柱状结构的第二凸起4,第二凸起4内设有防滑片b和凸块c,防滑片b和凸块c均能与地面接触,可以增大行走时的摩擦力,二者均为橡胶材料制成,能够赋予鞋底柔韧性;随后,作用力沿着后脚掌传递至足弓位置,该鞋底的足弓两侧设置凹部31,与脚部形状贴合,易于弯曲;进一步地,足弓和脚跟离地,作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滑鞋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前底区域(6)、后底区域(7)和位于中间的足弓区域(3),所述前底区域的表面均匀排布有多个第一凸起(1),所述后底区域设有若干第二凸起(4),所述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4)上均设有防滑片(b),所述前底区域(6)的顶部设有第一弹性件(2),所述第一弹性件(2)一体化连接于其中的一个第一凸起(1),所述后底区域(7)的底部设有第二弹性件(5),所述第二弹性件(5)与第一弹性件(2)对称设置,第二弹性件(5)与其中一个第二凸起(4)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5)均为扇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包括前底区域(6)、后底区域(7)和位于中间的足弓区域(3),所述前底区域的表面均匀排布有多个第一凸起(1),所述后底区域设有若干第二凸起(4),所述第一凸起(1)和第二凸起(4)上均设有防滑片(b),所述前底区域(6)的顶部设有第一弹性件(2),所述第一弹性件(2)一体化连接于其中的一个第一凸起(1),所述后底区域(7)的底部设有第二弹性件(5),所述第二弹性件(5)与第一弹性件(2)对称设置,第二弹性件(5)与其中一个第二凸起(4)一体化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2)、第二弹性件(5)均为扇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1)、第二凸起(4)内均设凹槽(a),所述防滑片(b)均匀分布于凹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小林蔡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小林鞋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