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机载增压泵滑油入口通过油滤与滑油箱相通,滑油出口通过双联过滤器依次与燃气发生器及附件机匣的滑油接入点相通,二者的滑油排出点与机载增压泵回油入口相通,机载增压泵回油出口通过油气分离器与滑油箱相通;附件机匣油气排出点通过油雾分离器与滑油箱相通;主循环泵吸油口通过油滤与滑油箱相通,出油口连通三路出油管路,第一路与散热器入口相通,第二路与机载增压泵滑油入口相通,第三路依次通过气动阀、单向阀与机载增压泵滑油出口相通;散热器出口一路通过油滤与滑油箱相通,另一路通过溢流阀与滑油箱相通;主循环泵出油口处连通有单向阀,同时并联有备用循环泵,且备用循环泵出油口处连通有单向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燃气轮机润滑
,特别是涉及一种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
技术介绍
自70年代以来,在电力工业应用中,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与传统的汽轮机发电机组相比,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结构更加简单,所需的辅助设备更少,且投资、占地及发电成本都更低,由于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这些优点,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装机量以每年14%~21%的速度在递增。以QD70燃气轮机发电机组为例,其是由舰船用燃气轮机改型而成,功率可达7~7.6兆瓦,热效率为30%~31%,现阶段主要用于常规发电、海上平台发电以及作为备用电源使用。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为了防止燃气发生器的轴承、附件机匣的传动齿轮等部件因摩擦导致高温,必须对其进行润滑和冷却,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的轴承烧毁、齿轮折断等安全事故的发生。想要保证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润滑与冷却环节至关重要,因此,设计一套润滑效果好且性能稳定的润滑系统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润滑效果好且性能稳定的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滑油箱、机载增压泵、双联过滤器、主循环泵、散热器、油雾分离器、油气分离器、气动阀、第一油滤、第二油滤、第三油滤、溢流阀及第一单向阀;所述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入口通过第一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通过双联过滤器依次与燃气发生器及附件机匣的滑油接入点相连通,燃气发生器及附件机匣的滑油排出点与机载增压泵的回油入口相连通,机载增压泵的回油出口通过油气分离器与滑油箱相连通;附件机匣的油气排出点通过油雾分离器与滑油箱相连通;所述主循环泵的吸油口通过第二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主循环泵的出油口共连通有三路出油管路,第一路出油管路与散热器入口相连通,散热器出口一路通过第三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另一路通过溢流阀与滑油箱相连通;第二路出油管路与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入口相连通;第三路出油管路依次通过气动阀、第一单向阀与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相连通。在所述主循环泵的出油口处连通有第二单向阀。所述主循环泵并联有备用循环泵,在所述备用循环泵的出油口处连通有第三单向阀。在所述滑油箱中安装有油温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及液位计。在所述双联过滤器的出口处设有滑油取样口。在所述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设置有调压阀门,通过调压阀门对供油压力进行调节。在所述主机润滑系统的供油管路最高点连通有一条防虹吸管路,防虹吸管路末端位于滑油箱的上层空气腔部分,且在所述滑油箱的滑油入口处设置有节流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①具备滑油自循环冷却的能力通过主循环泵将滑油从滑油箱中吸出,吸出的滑油进入散热器进行散热,完成散热后的滑油再次回到滑油箱中,从而实现滑油的自循环冷却。②具备避免机载增压泵发生气塞的能力在燃气发生器起动时,为了防止机载增压泵发生气塞,主循环泵通过向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入口进行供油,以辅助机载增压泵顺利完成吸油,从而有效避免了机载增压泵发生气塞。③具备保障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完成紧急停机的能力当机载增压泵发生故障时,需要进行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的紧急停机,由于机载增压泵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则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压力会迅速减小,此时在压力差作用下,第一单向阀会马上打开,同时控制气动阀打开,此时主循环泵将滑油从滑油箱中吸出,滑油依次通过气动阀、第一单向阀补充到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从而保证了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可以顺利完成紧急停机。④具备向滑油箱补充滑油的能力当滑油箱中需要补充滑油时,只需将滑油加油口与外部油源连通,然后启动主循环泵,外部油源内的滑油依次经过散热器、第三油滤进入滑油箱中,从而实现滑油补充。⑤具备防虹吸的能力为了防止燃气发生器停车后,滑油箱内的滑油流入燃气发生器的轴承腔内及附件机匣内,并引起燃气发生器内或附件机匣内滑油过多,在燃气发生器正常工作时,通过节流嘴向滑油箱内喷出一股增压油,当燃气发生器停车时,主机润滑系统管路中的滑油在重力作用下向低处流动,同时滑油箱内的空气则被吸入防虹吸管路中,从而阻止了虹吸现象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原理图;图中,1—滑油箱,2—机载增压泵,3—双联过滤器,4—主循环泵,5—散热器,6—油雾分离器,7—油气分离器,8—气动阀,9—第一油滤,10—第二油滤,11—第三油滤,12—燃气发生器,13—附件机匣,14—溢流阀,15—第一单向阀,16—第二单向阀,17—备用循环泵,18—第三单向阀,19—滑油取样口,20—滑油加油口,21—滑油放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包括滑油箱1、机载增压泵2、双联过滤器3、主循环泵4、散热器5、油雾分离器6、油气分离器7、气动阀8、第一油滤9、第二油滤10、第三油滤11、溢流阀14及第一单向阀15;所述机载增压泵2的滑油入口通过第一油滤9与滑油箱1相连通,机载增压泵2的滑油出口通过双联过滤器3依次与燃气发生器12及附件机匣13的滑油接入点相连通,燃气发生器12及附件机匣13的滑油排出点与机载增压泵2的回油入口相连通,机载增压泵2的回油出口通过油气分离器7与滑油箱1相连通;附件机匣13的油气排出点通过油雾分离器6与滑油箱1相连通;所述主循环泵4的吸油口通过第二油滤10与滑油箱1相连通,主循环泵4的出油口共连通有三路出油管路,第一路出油管路与散热器5入口相连通,散热器5出口一路通过第三油滤11与滑油箱1相连通,另一路通过溢流阀14与滑油箱1相连通;第二路出油管路与机载增压泵2的滑油入口相连通;第三路出油管路依次通过气动阀8、第一单向阀15与机载增压泵2的滑油出口相连通。在所述主循环泵4的出油口处连通有第二单向阀16。所述主循环泵4并联有备用循环泵17,在所述备用循环泵17的出油口处连通有第三单向阀18。在所述滑油箱1中安装有油温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及液位计。在所述双联过滤器3的出口处设有滑油取样口19。在所述机载增压泵2的滑油出口设置有调压阀门,通过调压阀门对供油压力进行调节。在所述主机润滑系统的供油管路最高点连通有一条防虹吸管路,防虹吸管路末端位于滑油箱1的上层空气腔部分,且在所述滑油箱1的滑油入口处设置有节流嘴。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一次使用过程:采用了本技术主机润滑系统的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运行时,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油箱、机载增压泵、双联过滤器、主循环泵、散热器、油雾分离器、油气分离器、气动阀、第一油滤、第二油滤、第三油滤、溢流阀及第一单向阀;所述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入口通过第一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通过双联过滤器依次与燃气发生器及附件机匣的滑油接入点相连通,燃气发生器及附件机匣的滑油排出点与机载增压泵的回油入口相连通,机载增压泵的回油出口通过油气分离器与滑油箱相连通;附件机匣的油气排出点通过油雾分离器与滑油箱相连通;所述主循环泵的吸油口通过第二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主循环泵的出油口共连通有三路出油管路,第一路出油管路与散热器入口相连通,散热器出口一路通过第三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另一路通过溢流阀与滑油箱相连通;第二路出油管路与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入口相连通;第三路出油管路依次通过气动阀、第一单向阀与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气轮机的主机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滑油箱、机载增压泵、双联过滤器、
主循环泵、散热器、油雾分离器、油气分离器、气动阀、第一油滤、第二油滤、第三油滤、
溢流阀及第一单向阀;
所述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入口通过第一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通过
双联过滤器依次与燃气发生器及附件机匣的滑油接入点相连通,燃气发生器及附件机匣的滑
油排出点与机载增压泵的回油入口相连通,机载增压泵的回油出口通过油气分离器与滑油箱
相连通;附件机匣的油气排出点通过油雾分离器与滑油箱相连通;
所述主循环泵的吸油口通过第二油滤与滑油箱相连通,主循环泵的出油口共连通有三路
出油管路,第一路出油管路与散热器入口相连通,散热器出口一路通过第三油滤与滑油箱相
连通,另一路通过溢流阀与滑油箱相连通;第二路出油管路与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入口相连通;
第三路出油管路依次通过气动阀、第一单向阀与机载增压泵的滑油出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萧涵,吕思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黎明航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