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8748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旨在提供一种起动齿圈、起动机位置科学,拆装简便、定位准确,且能有效实现发动机起动功能的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它包括支架、起动机、与发动机上的飞轮连接的起动齿圈,起动齿圈包括齿圈本体、齿圈传动齿,支架上设有起动定位孔,起动定位孔内设有起动定位结构,起动机通过起动定位结构与支架固定,起动机包括输出轮,输出轮上设有输出传动齿,起动齿圈上设有齿圈定位孔,齿圈定位孔内设有齿圈定位结构,起动齿圈通过各齿圈定位结构与发动机上的飞轮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保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具有渐变、分机提速能力,既能有效对齿圈传动齿、输出传动齿,又能保障提速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
,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发动机的起动需要外力的支持,汽车上的起动机就是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大体上说,起动机用三个部件来实现整个起动过程。直流电动机引入来自蓄电池的电流并且使起动机的驱动齿轮产生机械运动;传动机构将驱动齿轮啮合入飞轮齿圈(起动齿圈),同时能够在发动机起动后自动脱开;起动机电路的通断则由一个电磁开关来控制。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3476579U,公开了一种起动机,它包括有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驱动轴、电动机,所述的壳体上设有电磁开关,所述的电磁开关与驱动轴之间设有拨叉,所述的拨叉一端与电磁开关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轴连接,所述的电动机的输出轴与驱动轴联动配合,电动机输出轴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所述的电磁开关前端与壳体之间压设有橡胶垫,后端与壳体之间设有支撑臂,壳体与橡胶垫之间经定位件固定,所述的壳体上设有螺纹孔,所述的橡胶垫上设有定位孔,定位件一端设有外螺纹,定位件设有外螺纹的一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另一端与定位孔过盈配合。该技术虽然能实现发动机起动的功能,但在结构排布的合理性,安装定位的准确性等方面,仍有所欠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起动齿圈、起动机位置科学,拆装简便、定位准确,且能有效实现发动机起动功能的发动机起动部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包括支架、起动机、与发动机上的飞轮连接的起动齿圈,起动齿圈包括齿圈本体、设于齿圈本体上的一圈齿圈传动齿,支架上设有起动定位孔,起动定位孔内设有起动定位结构,起动机通过起动定位结构与支架固定,起动机包括输出轮,输出轮上设有一圈用于带动起动齿圈转动的输出传动齿,起动齿圈上设有齿圈定位孔,齿圈定位孔内设有齿圈定位结构,起动齿圈通过各齿圈定位结构与发动机上的飞轮固定。作为优选,所述的起动定位结构为起动定位螺栓,所述的齿圈定位结构为齿圈定位螺栓.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出传动齿呈柱状,所述的输出轮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轮盘,两个轮盘通过中轴连接,两个轮盘之间形成盘间腔,所述的输出传动齿内端处在盘间腔内,输出传动齿内端被一根对应的齿转轴穿过,所述的齿转轴与输出轮固定连接,所述的输出传动齿与对应的齿转轴转动连接,齿转轴轴线与中轴轴线平行,所述的输出轮上设有用于限位输出传动齿且与输出传动齿一一对应的挡块,所述的挡块内端伸入盘间腔内且与输出轮连接,挡块外端处在盘间腔外。作为优选,所述的挡块具有用于与对应的输出传动齿贴靠的限位面,当输出传动齿与对应挡块的限位面贴靠时,输出传动齿的轴线与输出轮的轴线相交。作为优选,所述的输出传动齿包括根段、外伸段,所述的根段上设有内槽,所述的外伸段上设有凸段,所述的凸段伸入内槽中且可与内槽之间相对滑动,所述的内槽中设有限位索、至少一根拉簧,所述的拉簧一端与内槽槽底连接,拉簧另一端与凸段连接,所述的限位索一端与内槽槽底连接,限位索另一端与凸段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的起动齿圈上设有与齿圈传动齿一一对应的齿圈槽,所述的齿圈传动齿的齿根处在对应的齿圈槽内,齿圈传动齿的齿顶处在对应的齿圈槽外,所述的齿圈传动齿可在对应的齿圈槽内滑动,所述的齿圈槽内设有与齿圈槽槽底连接的齿圈内簧,所述的齿圈内簧连接与自身所处齿圈槽对应的齿圈传动齿。作为优选,所述的齿圈传动齿的齿顶呈锥台状,所述的齿圈传动齿的齿根呈圆柱状,所述的齿圈传动齿的断面面积从靠近齿顶至远离齿顶的方向逐渐增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保障定位的准确性和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具有渐变、分机提速能力,既能有效对齿圈传动齿、输出传动齿,又能保障提速效率;甚至于当飞轮转速超过起动机但起动机尚未脱离时,可以有效避免起动机上输出轮所造成的阻挡、限制提速等负面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输出轮的剖视图;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支架1、起动机2、起动齿圈3、齿圈本体4、起动定位孔5、输出轮6、齿圈定位孔7、齿圈传动齿8、轮盘9、中轴10、齿转轴11、挡块12、根段13、外伸段14、内槽15、限位索16、拉簧17、齿圈槽18、齿圈内簧19、输出传动齿2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包括支架1、起动机2、与发动机上的飞轮连接的起动齿圈3,起动齿圈包括齿圈本体4、设于齿圈本体上的一圈齿圈传动齿8,各齿圈传动齿沿齿圈本体周向均匀分布,支架上设有起动定位孔5,起动定位孔内设有起动定位结构,起动机通过起动定位结构与支架固定,起动机包括输出轮6,输出轮上设有一圈用于带动起动齿圈转动的输出传动齿20,各输出传动齿沿输出轮周向均匀分布,起动齿圈上设有齿圈定位孔7,齿圈定位孔内设有齿圈定位结构,所述的起动齿圈通过各齿圈定位结构与发动机上的飞轮固定。所述的起动定位结构为起动定位螺栓,所述的齿圈定位结构为齿圈定位螺栓。起动机通过起动定位孔、起动定位螺栓与支架连接,起动齿圈通过各齿圈定位螺栓与发动机上的飞轮固定,定位准确,可有效保障结构的稳定性。且需要维修拆装时,直接卸下各螺栓即可,十分便捷。实施例2:本实施例的基本结构及实施方式同实施例1,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至图6中所示,所述的齿圈传动齿8处在起动齿圈的内圈之中,所述的齿圈传动齿的齿顶朝向起动齿圈的中心,所述的输出轮处在起动齿圈的内圈之中。内圈笔外圈直径小,在其余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相对扭矩更大,稳定性和带动效果得到提升。所述的输出传动齿呈柱状,所述的输出轮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轮盘9,两个轮盘通过中轴10连接,两个轮盘之间形成盘间腔,所述的输出传动齿内端处在盘间腔内,输出传动齿内端被一根对应的齿转轴11穿过,所述的齿转轴与输出轮固定连接,所述的输出传动齿与对应的齿转轴转动连接,齿转轴轴线与中轴轴线平行,所述的输出轮上设有用于限位输出传动齿且与输出传动齿一一对应的挡块12,所述的挡块内端伸入盘间腔内且与输出轮连接,挡块外端处在盘间腔外。所述的挡块具有用于与对应的输出传动齿贴靠的限位面,当输出传动齿与对应挡块的限位面贴靠时,输出传动齿的轴线与输出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架(1)、起动机(2)、与发动机上的飞轮连接的起动齿圈(3),起动齿圈包括齿圈本体(4)、设于齿圈本体上的一圈齿圈传动齿(8),支架上设有起动定位孔(5),起动定位孔内设有起动定位结构,起动机通过起动定位结构与支架固定,起动机包括输出轮(6),输出轮上设有一圈用于带动起动齿圈转动的输出传动齿(20),起动齿圈上设有齿圈定位孔(7),齿圈定位孔内设有齿圈定位结构,起动齿圈通过各齿圈定位结构与发动机上的飞轮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支架(1)、起动机(2)、与发动机
上的飞轮连接的起动齿圈(3),起动齿圈包括齿圈本体(4)、设于齿圈本体
上的一圈齿圈传动齿(8),支架上设有起动定位孔(5),起动定位孔内设有
起动定位结构,起动机通过起动定位结构与支架固定,起动机包括输出轮(6),
输出轮上设有一圈用于带动起动齿圈转动的输出传动齿(20),起动齿圈上设
有齿圈定位孔(7),齿圈定位孔内设有齿圈定位结构,起动齿圈通过各齿圈
定位结构与发动机上的飞轮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起动定位
结构为起动定位螺栓,所述的齿圈定位结构为齿圈定位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齿圈传动
齿处在起动齿圈的内圈之中,所述的齿圈传动齿的齿顶朝向起动齿圈的中心,
所述的输出轮处在起动齿圈的内圈之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发动机起动部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输出传动
齿呈柱状,所述的输出轮包括两个互相平行的轮盘(9),两个轮盘通过中轴
(10)连接,两个轮盘之间形成盘间腔,所述的输出传动齿内端处在盘间腔
内,输出传动齿内端被一根对应的齿转轴(11)穿过,所述的齿转轴与输出
轮固定连接,所述的输出传动齿与对应的齿转轴转动连接,齿转轴轴线与中
轴轴线平行,所述的输出轮上设有用于限位输出传动齿且与输出传动齿一一
对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淡新建朱葛明羊奎王瑞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罗佑发动机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