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004702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包括后浇带区域结构梁及结构柱,多根所述结构柱分别垂直设置在后浇带区域结构梁上,在所述后浇带区域结构梁上的后浇带两侧对称设置有结构梁预埋件,在相邻两根所述结构柱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结构柱预埋件,位于后浇带一侧的所述结构梁预埋件和所述结构柱预埋件之间设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结构梁预埋件焊接,所述斜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结构柱预埋件焊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斜拉杆将沉降后浇带区域结构梁的载荷传递到结构柱上,既满足了后浇带的加固需要,也免除了对下部施工的影响,同时还节省了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沉降不均可能产生有害裂缝,通常需要在基础底板、墙、梁等主体结构的相应位置处留有沉降后浇带,在若干时间后再浇筑该沉降后浇带混凝土。留有沉降后浇带的一些主体结构,例如地下室顶板,经常作为施工材料的堆放地,需要承受较大的载荷,这就需要在沉降后浇带处设置支撑加固装置。传统的沉降后浇带加固措施采用的是用型钢回顶支撑层层加固的方式,这种方式在施工过程中因层层载荷,最底层载荷较大,需要采用较大截面型钢,造成了材料运输及吊装的困难,同时沉降后浇带封闭时间较晚,影响后续施工。针对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应用于地下室顶板沉降后浇带处的支撑系统”(授权公告号:CN204825965U)公布了一种沉降后浇带支撑系统,其技术方案是将支撑立杆的一端与地下室顶梁顶紧设置,将支撑立杆的另一端与结构柱顶紧设置,采用单层支撑避免了层层设置型钢支撑。但是这种支撑方式是在受压件的下层对受压件进行支撑,对下部施工会产生影响,同时在楼层高度不一样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显然浪费材料。因此,设计一种即能满足后浇带的加固要求,又能免除对下部施工的影响,同时又安全节省材料的沉降后浇带加固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通过斜拉杆将后浇带区域结构梁的载荷转移到结构柱上,既满足了后浇带的加固需要,也免除了对下部施工的影响,同时还节省了材料。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包括后浇带区域结构梁及结构柱,多根所述结构柱分别垂直设置在后浇带区域结构梁上,在所述后浇带区域结构梁上的后浇带两侧对称设置有结构梁预埋件,在相邻两根所述结构柱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结构柱预埋件,位于后浇带一侧的所述结构梁预埋件和所述结构柱预埋件之间设有斜拉杆,所述斜拉杆的一端与所述结构梁预埋件焊接,所述斜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结构柱预埋件焊接。上述技术方案是将斜拉杆的两端分别与结构梁预埋件、结构柱预埋件连接形成受拉杆件,此结构中的结构梁预埋件、结构柱预埋件及斜拉杆数量可根据实际受力的需要灵活设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通过斜拉杆将后浇带区域结构梁的载荷转移到结构柱上,犹如斜拉桥一样对后浇带区域结构梁进行加固,满足了加固要求。2、与传统的桥墩式支撑不同,本技术的斜拉式加固系统设置在沉降后浇带的空间层中,不会影响下面层的施工作业。3、在楼层高度不一样的情况下,采用本技术的斜拉式加固系统在材料上更加节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加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1-后浇带区域结构梁,2-结构梁预埋件,3-斜拉杆,4-结构柱,5-结构柱预埋件,6-后浇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地下室顶板为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不仅应用于地下室顶板,还广泛应用于主体结构中有沉降后浇带的区域梁加固。如图1所示,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包括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及结构柱4,多根所述结构柱4分别垂直设置在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上,在所述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上的后浇带6两侧对称设置有结构梁预埋件2,在相邻两根所述结构柱4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结构柱预埋件5,位于后浇带6一侧的所述结构梁预埋件2和所述结构柱预埋件5之间设有斜拉杆3,所述斜拉杆3的一端与所述结构梁预埋件2焊接,所述斜拉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结构柱预埋件5焊接。上述技术方案是通过斜拉杆3将后浇带区域结构梁的载荷传递到结构柱2上,满足了加固要求,此结构设置在有后浇带6区域的空间层,避免了对下层空间施工的影响。进一步地,所述结构梁预埋件2设置在靠近后浇带区域的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上,所述结构柱预埋件5设置在所述结构柱4与上层结构梁的交界处。进一步地,所述斜拉杆3的数量至少为2根,一根所述斜拉杆3的两端分别与一结构梁预埋件2、一结构柱预埋件5焊接,另一根所述斜拉杆3的两端分别与另一结构梁预埋件2、另一结构柱预埋件5焊接。本实施例中,结构梁预埋件2、结构柱预埋件5及斜拉杆3的数量优选2个,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的载荷灵活选用。本实施例中,结构梁预埋件2与结构柱预埋件5优选钢板,斜拉杆3优选钢管。在本实施例的地下室顶板中,通常地下室的层高大大高于地面层的层高,此时传统的支撑方式需要使用更多的型钢来对地下室顶板进行支撑,而本技术是设置在后浇带区域结构梁的上方空间中,此空间的高度比下层低了很多,所以在材料的使用上节约了很多,降低了成本。具体施工作业时,根据设计将结构梁预埋件2和结构柱预埋件5在混凝土浇筑时埋进去,采用塔吊吊装和人工辅助将所述斜拉杆3就位,就位完成后将斜拉杆3的两端分别和结构梁预埋件2、结构柱预埋件5进行焊接固定。本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在受压层通过斜拉杆件的传递将重量分解到上部的柱子上,既满足了后浇带的加固需要,也免除了对下部施工的影响,同时还节省了材料。说明书中未阐述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或公知常识。本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该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于本技术所做的等价置换等修改均认为是落入该技术权利要求书所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包括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及结构柱(4),多根所述结构柱(4)分别垂直设置在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上的后浇带两侧对称设置有结构梁预埋件(2),在相邻两根所述结构柱(4)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结构柱预埋件(5),位于后浇带一侧的所述结构梁预埋件(2)和所述结构柱预埋件(5)之间设有斜拉杆(3),所述斜拉杆(3)的一端与所述结构梁预埋件(2)焊接,所述斜拉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结构柱预埋件(5)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主体结构沉降后浇带处的斜拉式加固系统,包括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及结构柱(4),多根所述结构柱(4)分别垂直设置在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浇带区域结构梁(1)上的后浇带两侧对称设置有结构梁预埋件(2),在相邻两根所述结构柱(4)的相对面上分别设置有结构柱预埋件(5),位于后浇带一侧的所述结构梁预埋件(2)和所述结构柱预埋件(5)之间设有斜拉杆(3),所述斜拉杆(3)的一端与所述结构梁预埋件(2)焊接,所述斜拉杆(3)的另一端与所述结构柱预埋件(5)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川丁韬杨维国谭昊陈建国刘晓宇高云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三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