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脱粒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00248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脱粒机,属于脱粒设备技术领域中的水稻脱粒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粒时稳定性较好的水稻脱粒机。其技术方案为:包括谷斗,谷斗上连接有脱粒斗,脱粒斗内设置有脱粒辊,脱粒辊上设置有若干脱粒齿;谷斗底部开设有行走装置容纳腔和固定针容纳腔,行走装置容纳腔内设置有一组行走装置,行走装置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连杆和行走轮;固定针容纳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与设置于固定针容纳腔内的固定针上的外螺纹啮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对水稻进行脱粒处理时使用的水稻脱粒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脱粒设备
,涉及一种水稻脱粒机
技术介绍
我国是粮食大国,水稻就是一种产量最高的粮食作物,水稻被收割后,都必须经过打谷、晾干、脱壳的步骤,才能便于贮存,也才能走进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然而由于水稻的生长周期较短,所以上述三个步骤将会是一个很沉重的劳动负担。对于打谷步骤来说,以前常采用的措施是用木棒或敲或抨将稻谷从稻穗上打下来,这样做难免会有稻谷飞溅,一部分稻谷就会遗失,同时稻谷中会掺杂一些杂物,还会有一些米粒被击碎,这都会降低稻谷和米粒质量。后来随着各种机械的大规模应用,打谷机也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机械结构,但一般都是采用人工动力,比如手摇、脚踏,速度虽然比之前要快,但还是一个掣肘的条件。随着水稻产量的越来越高,能够分配给田间劳动的时间越来越少,人们需要更加合理更加便捷的农用机械来辅助。申请号为201520375129.0的技术专利就公开了一种高效率打谷机,该包括机架、脱粒仓、转移仓、出粒仓和电机,所述脱粒仓内设置有脱粒轮毅,脱粒轮毅上设置有脱粒齿,所述脱粒齿为空心三角形结构,均匀分布在脱粒轮毅上,呈螺旋状排列,所述转移仓和出粒仓内都设置有转动轴,上有螺旋状排列的叶片,所述电机固定在机架的右侧,通过皮带带动脱粒轮毅和转移仓、出粒仓的转动轴转动;机架的底部还设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横杆部、万向轮、固定脚和调节轮,横杆部一端设置有万向轮,另一端设置有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与横杆部螺纹连接,固定脚上还设置有调节轮。万向轮的设置可以方便机体的移动,固定脚在使用时通过调节轮旋下,支撑在地面,固定机体,防止机体滑动的同时还可以保护万向轮不会在长时间的重压下发生损坏;需要移动时,将固定脚旋上,即可移动机体;固定脚为梯形结构增加了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使机体更稳定,而固定脚下表面的防滑纹也进一步起到防滑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打谷机在田地里进行脱粒处理时,田地里的泥土表面较为松软,或者田地里还留存有少量的水,因而当上述高效率打谷机在这种松软的田地里进行脱粒时,固定脚与松软地面的接触面积小,固定脚极易陷入田地里,影响打谷机的脱粒效率。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脱粒时稳定性较好的水稻脱粒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稻脱粒机,包括谷斗,所述谷斗上通过支架连接有脱粒斗,所述脱粒斗内设置有脱粒辊,所述脱粒辊上设置有若干脱粒齿;所述谷斗底部开设有至少4个行走装置容纳腔和至少2个固定针容纳腔,所述行走装置容纳腔内设置有一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铰接在行走装置容纳腔内壁上的第一曲柄和第二曲柄,所述第一曲柄末端铰接有连杆,所述连杆末端连接有行走轮,所述第二曲柄的末端与连杆中部铰接;所述固定针容纳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与设置于固定针容纳腔内的固定针上的外螺纹啮合。其中,所述脱粒斗底部设置有筛网。其中,所述脱粒斗的一侧开设有用于排出筛上物的排料口。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在谷斗底部设置4个行走装置容纳腔,每组行走装置容纳腔内设置一组行走装置,且该行走装置包括第一曲柄、第二曲柄、连杆和行走轮,第一曲柄由电机驱动其转动,第一曲柄转动带动连杆及第二曲柄转动,从而实现行走装置垂直伸出行走装置容纳腔或收容于行走装置容纳腔内;当需要移动该脱粒机时,第一曲柄转动,行走装置垂直伸出行走装置容纳腔,行走轮与田地的地面接触并在地面上移动;当需要进行脱粒处理时,反向转动第一曲柄,行走装置收容于行走装置容纳腔内,谷斗底部直接有田地的地面接触,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脱粒机在进行脱粒处理时的稳定性更好,不会使脱粒机陷入地面内或者在地面上移动。在谷斗底部设置至少2个固定针容纳腔,固定针容纳腔内设置有可垂直插入地面的固定针;当需要移动该脱粒机时,固定针收容于固定针容纳腔内;当需要进行脱粒处理时,驱动电机转动,并通过传动齿轮带动固定针下移并插入田地的地面内,且由于固定针设置至少2组,因而可有效防止脱粒机脱粒处理时的窜动及转动,提高脱粒机脱粒处理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行走装置伸出—固定针收纳时的状态图;图3为本技术中行走装置收纳—固定针收纳时的状态图;图4为本技术中行走装置收纳—固定针移出时的状态图;图5为本技术中谷粒存储腔的剖视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谷斗、2—脱粒辊、3—脱粒斗、4—脱粒齿、5—筛网、6—排料口、11—行走装置容纳腔、12—固定针容纳腔、13—谷粒存储腔、111—第一曲柄、112—行走轮、113—连杆、114—第二曲柄、121—驱动电机、122—传动齿轮、123—固定针、131—螺旋输送轴、132—螺旋叶片、133—谷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一种水稻脱粒机,其包括谷斗1和脱粒斗3,其中脱粒斗3通过支架固定连接在谷斗1的上方。脱粒斗3内设置有脱粒辊2,该脱粒辊2上均布有若干脱粒齿4。当脱粒机的驱动装置驱动脱粒辊2转动时,水稻放置在脱粒辊2上,转动的脱粒辊2上的脱粒齿4不间断地拍打水稻上的谷粒,迫使谷粒从水稻上脱离,实现水稻的脱粒。谷斗1的底部还设置有至少4个行走装置容纳腔11和至少两个固定针容纳腔12,每个行走装置容纳腔11内设置有一组行走装置,每个固定针容纳腔12内设置有一根固定针123。该行走装置包括第一曲柄111、第二曲柄114和连杆113,其中第一曲柄111的一端铰接在行走装置容纳腔11的内壁上并可绕其铰接轴自由转动,第二曲柄114的一端铰接在行走装置容纳腔11的内壁上并可绕其铰接轴自由转动;第一曲柄111的另一端与连杆113的一端铰接连接,第一曲柄111和连杆113均可绕其铰接轴转动;第二曲柄114的另一端在连杆113的中部位置与连杆113铰接连接,第二曲柄114和连杆113可绕其铰接轴转动;连杆113的另一端端部连接有行走轮112,该行走轮112可在田地的地面上自由行走。当需要移动该脱粒机时,第一曲柄111转动,行走装置垂直伸出行走装置容纳腔11,行走轮112与田地的地面接触并在地面上移动;当需要进行脱粒处理时,反向转动第一曲柄111,行走装置收容于行走装置容纳腔11内,谷斗1底部直接有田地的地面接触,且两者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脱粒机在进行脱粒处理时的稳定性更好,不会使脱粒机陷入地面内或者在地面上移动。每个固定针容纳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1,该驱动电机121的输出轴末端连接有传动齿轮122,该传动齿轮122与固定针容纳腔12内的固定针123上的外螺纹啮合,因而驱动电机121可将运动通过传动齿轮122带动固定针123上下移动。当需要移动该脱粒机时,固定针123收容于固定针容纳腔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水稻脱粒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脱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谷斗(1),所述谷斗(1)上通过支架连接有脱粒斗(3),所述脱粒斗(3)内设置有脱粒辊(2),所述脱粒辊(2)上设置有若干脱粒齿(4);所述谷斗(1)底部开设有至少4个行走装置容纳腔(11)和至少2个固定针容纳腔(12),所述行走装置容纳腔(11)内设置有一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铰接在行走装置容纳腔(11)内壁上的第一曲柄(111)和第二曲柄(114),所述第一曲柄(111)末端铰接有连杆(113),所述连杆(113)末端连接有行走轮(112),所述第二曲柄(114)的末端与连杆(113)中部铰接;所述固定针容纳腔(12)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1),所述驱动电机(121)的输出轴通过传动齿轮(122)与设置于固定针容纳腔(12)内的固定针(123)上的外螺纹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脱粒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谷斗(1),所述谷斗(1)上通过支架连接有脱粒斗(3),所述脱粒斗(3)内设置有脱粒辊(2),所述脱粒辊(2)上设置有若干脱粒齿(4);所述谷斗(1)底部开设有至少4个行走装置容纳腔(11)和至少2个固定针容纳腔(12),所述行走装置容纳腔(11)内设置有一组行走装置,所述行走装置包括固定铰接在行走装置容纳腔(11)内壁上的第一曲柄(111)和第二曲柄(114),所述第一曲柄(111)末端铰接有连杆(113),所述连杆(113)末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德仲
申请(专利权)人:自贡市现代秋收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