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9506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4 00: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包括风机、可调进风口、两个以上的子风道以及温度传感器,待降温的发热模块位于子风道中,两个以上的子风道与可调进风口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每个子风道中,所述风机将风吹入所述可调进风口中,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对可调进风口进行调节,分配进入到每个子风道中的风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方便、操作简单、能够保证散热效果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主要涉及到电力电子设备中的散热领域,特指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
技术介绍
在电力电子设备中安装着许多发热部件,为了满足其电气要求必须对其进行强迫风冷。各种发热部件的温升各自不同,甚至相差很大,所以对于强迫通风散热时通过的风速要求不尽相同。现有技术中,由于电力电子设备中空间有限,若干个发热部件并行地放置在一个大风道中,部件之间通过隔板相互隔开,这种散热形式导致每个子风道通过的风量是根据隔板结构固定的。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发热部件会随着工况不同而发热量不同,并且温度也随之变化,而实际进入各个子风道的风量是固定的,导致某个子风道中的发热部件温度过高时,无法调节,因此想要改变进入散热风道的风量必须对该散热风道的结构进行重新设计,或者在进风出现风量分部不均匀的情况时可以实时调整。现有的可调节散热风道方案,一般采用在分支风道中都分别安装风量调节装置的方式,通过调节每个支路上调节板的夹角来配比每条支路上面流进的风量。这种方案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在每条支路风道内安排调节装置的空间,并且加工成本较高,不适应小型民用电气设备。另有从业者采用在分支风道中设置可调风阻挡板的方式,通过调节阻挡板上通风孔的数量,达到配比每条分支风道中风量大小的目的。这种方案结构简单,但由于是通过阻碍分支风道中的风量来影响风道中各个分支风道的风量调节,于是在进风口处就需要采用功率远远大于之前不需要调节情况的风机才能够使之每个支路中的风量符合器件要求,这样损耗风量达到支路上风量配比的做法使风机能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降低了风机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加工方便、操作简单、能够保证散热效果的可调节散热风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包括风机、可调进风口、两个以上的子风道以及温度传感器,待降温的发热模块位于子风道中,两个以上的子风道与可调进风口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每个子风道中,所述风机将风吹入所述可调进风口中,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的监测数据,对可调进风口进行调节,分配进入到每个子风道中的风量。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可调进风口包括调节板、操作件、行程孔和外壁,所述外壁的下部连接风机,所述外壁的上部与子风道外壁相连,所述调节板位于相邻子风道之间并可转动以调节分配进入相邻子风道的风量;所述行程孔开设于外壁上,操作件穿过行程孔与调节板相连并带着调节板运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板的下部连接有导风板。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设置在调节板和导风板两端并与之垂直,所述挡板与外壁内侧紧贴。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操作件为操作手柄或驱动电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壁为四面密闭上下联通的环形管状结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有风道的连接处均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板通过铰链安装,所述铰链的上部用来连接两个相邻子风道的隔板下部,所述调节板的上部与铰链的下部相连,所述调节板可围绕铰链进行旋转。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可调节散热风道,操作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不占空间,可以快速进行调节各子风道的散热效果。本技术在作为主风路的可调进风口中并行的连通着大于两个的子风道作为支路,各个支路上面安放着发热部件和模块,可以快速根据不同工况下电子元件发热不同导致温度不同,通过温度传感器反馈的数据时时快速地对各个支路风道内的风量进行调整。进风风量不均匀时,根据子风道温度实时快速地进行分配子风道风量。由上可知,本技术不会由于分配风量而加大各个分支风道的风阻,从而降低风机对冷却实际电子发热器件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可调节散热风道在具体应用实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可调节进风口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风机;2、可调进风口;3、子风道;4、发热模块;5、温度传感器;21、调节板;22、铰链;23、操作手柄;24、行程孔;25、挡板;26、导风板;27、外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可调节散热风道,包括风机1、可调进风口2、两个以上的子风道3以及温度传感器5,待降温的发热模块4位于子风道3中,两个以上的子风道3与可调进风口2相连,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每个子风道3中,例如安装于容易热量集中的部位区域,用来实时监测子风道3中的温度,反馈给外部操作人员。风机1用于向子风道3内提供用于降低发热模块4温度的风,风机1可以将风吹入可调进风口2中,再通过可调进风口2的分配进入到子风道3中。本技术根据温度传感器5的监测数据,实时通过人工或自动的方式利用可调进风口2调节分配到每个子风道3中的风量。子风道3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以两个子风道3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地,子风道3可以为密封式散热风道。待降温的发热模块4为使用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的电力电气器件或者模块,例如安装有散热器的功率模块或者电抗器等。每个子风道3中发热模块4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如图2所示,在具体应用实例中,可调进风口2包括调节板21、铰链22、操作手柄23、行程孔24、挡板25、导风板26和外壁27。外壁27为四面密闭上下联通的环形管状结构,可为任意不规则形状(图例中以长方体为例进行说明)。外壁27的下部连接风机1,外壁27的上部与子风道3相连,所有风道的连接处均采用密封条进行密封。铰链22的上部用来连接两个相邻子风道3的隔板下部。调节板21的上部与铰链22的下部相连,调节板21可灵活地围绕铰链22进行旋转。铰链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本实施例中以两个铰链22进行说明。操作手柄23的数量为两个,用焊接螺母拧紧在挡板25上,设置在挡板与25调节板21相交的直线上,并穿过行程孔24伸出外壁27。操作人员可以旋转操作手柄23在行程孔24范围之内活动。通过移动操作手柄23可以使旋转调节板21和导风板26围绕铰链22旋转角度,当确定位置之后,旋转操作手柄23可使其与挡板25拧紧以夹住外壁27达到固定调节板21角度的作用。同理,行程孔24为两个,分部在外壁27的相对两个面上,其形状可以选择为具有一定角度的圆弧型,且圆弧的中心点是铰链22的旋转轴与外壁27的相交点。进一步,还可以包括导风板26,导风板26的下部与调节板21的下部相交,因为待降温的发热模块4在子风道3中有可能安装的位置不同,因此可以选择是否使用导风板26以及调节导风板26与调节板21锐角角度。进一步,还包括挡板25(本实例中的数量为两个),设置在调节板21和导风板26两端并与之垂直,该挡板25与外壁27内侧紧贴,主要的作用是防止行程孔24漏风。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可以用驱动件(如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代替操作手柄23,当温度传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可调进风口(2)、两个以上的子风道(3)以及温度传感器(5),待降温的发热模块(4)位于子风道(3)中,两个以上的子风道(3)与可调进风口(2)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每个子风道(3)中,所述风机(1)将风吹入所述可调进风口(2)中,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监测数据,对可调进风口(2)进行调节,分配进入到每个子风道(3)中的风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1)、可调进风口(2)、两个以上的子风道(3)以及温度传感器(5),待降温的发热模块(4)位于子风道(3)中,两个以上的子风道(3)与可调进风口(2)相连,所述温度传感器(5)安装在每个子风道(3)中,所述风机(1)将风吹入所述可调进风口(2)中,根据所述温度传感器(5)的监测数据,对可调进风口(2)进行调节,分配进入到每个子风道(3)中的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节散热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进风口(2)包括调节板(21)、操作件、行程孔(24)和外壁(27),所述外壁(27)的下部连接风机(1),所述外壁(27)的上部与子风道(3)外壁相连,所述调节板(21)位于相邻子风道(3)之间并可转动以调节分配进入相邻子风道(3)的风量;所述行程孔(24)开设于外壁(27)上,操作件穿过行程孔(24)与调节板(21)相连并带着调节板(21)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调节散热风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雨欣周文勇李滔丁祖辉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