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贝换乘装置。实现被换乘的贝的定位精度的提高,而正确地进行穿孔。使贝的穿孔效率变得良好。在设置于转台部的多个工作台设置有矫正穿孔时的贝的姿势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该穿孔姿势矫正装置包括:与贝壳的侧缘抵碰而形成a点并且与贝壳的前耳状突起的侧面抵碰而形成b点的定位柱;从贝壳的后耳状突起方向按压的能够转动的第二按压单元;以及从贝壳的腹缘方向按压的能够转动的第一按压单元。在定位柱的贝压板槽与按压单元的贝压板槽之间从两端部夹持安装于穿孔位置的贝的耳状突起,并且通过按压单元的贝压板抑制向穿孔时的上方的反推动作,从而防止穿孔时的波动动作,而使贝的保持稳定,从而正确地进行穿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专利技术涉及扇贝等双壳贝的养殖,特别是涉及在贝壳的耳状突起穿孔用于供卡定销插入的孔的机械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4所示,例如扇贝1的两片贝壳在贝壳的耳状突起3的大部分成为相互重叠的状态,但在耳状突起3的一侧必然存在仅由一片贝壳构成的部分(一片部分3c)。如图15所示,扇贝1的养殖通过向耳状突起3插入卡定销5并穿刺于养殖用绳索7,将该养殖用绳索7吊挂于海中而进行。此处,将卡定销5的插入部位是设于耳状突起3的两片贝壳相互重叠的两片部分3b还是设于一片部分3c是必须从贝的成长与作业效率两个方面考虑的重要的问题。公知有“一片开口”难以损伤扇贝的外套膜、开孔时不对韧带施加伤害、捕食时扇贝容易开口等,从而有利于扇贝的生长。另一方面,卡定销5的穿孔相对于稚贝而进行,因此从作业效率方面考虑,在两片部分3b穿孔的“两片开口”比在面积较小的一片部分3c穿孔的“一片开口”良好。但是,最近,有意回避存在引起贝的生长不良、死亡的情况的两片开口,从而期望一片开口。一片开口依据接下来的理由而非常困难。首先,穿孔部位为仅存在于贝的耳状突起3的一片部分3c,并且,成为对象的贝为稚贝,因此一片部分3c进一步小。例如,在6cm的稚贝中,直径2mm范围成为对象。另外,贝呈异形的弯曲形状,因海水润湿,容易滑动,从而难以定位。若穿孔失败,则损坏贝的耳状突起3,而引起所谓的“贝破裂”现象,从而存在养殖不适、引起工具破损的情况。然而,扇贝1存在表背,黑色的一方为表面,白色的一方为背面。在表面附着有寄生虫等附着物的情况较多,这些寄生虫不均匀且较硬地附着于贝表面,从而在贝表面形成较大的凸凹。因此,在对贝的表面进行按压并进行穿孔的情况下,贝1往往因该附着物而翘起,从而贝1的保持不稳定。因此,以往,不得不在打掉这些附着物后进行作业。因此,例如,尝试了在输送机以倾斜的状态载置贝,利用贝的自重,从上方按压贝,来输送并穿孔的装置。但是,即便在上述的装置中,若在输送中,贝的表面与输送机的螺杆接触,则贝被弹飞,而无法作业。因此,通过上述的装置并不能将贝稳定地固定,从而无法消除上述的缺点。本申请专利技术人以及申请人对双壳贝自动穿孔机进行了改进,但本申请专利技术施加了进一步的改进,特别是对穿孔的贝的姿势的不稳定性进行了改进。若详细叙述,则贝由于贝壳表面润湿、垃圾等附着物的附着,当在穿孔位置进行穿孔,若固定不完全,则贝因通过钻头在耳状突起穿孔时的负荷而波动,从而存在贝移动的情况。耳状突起的穿孔部位如上述那样为很小部分,因此若贝因穿孔时的反推而移动,则引起“贝破裂”现象,从而存在养殖不适、引起工具破损的担忧。在贝的穿孔时,若在不适当的位置穿孔、孔未被全部穿透,则失败或者成为不良的比率增高。实际上,作业者未注意上述的不适当穿孔、不穿孔之类的不良贝而导致继续作业的情况较多。若上述的不良贝掺杂较多,则在进行在养殖用绳索安装贝的作业时,使作业效率显著地降低。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8-44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背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被换乘的贝的定位精度的提高,而正确地进行穿孔。另外,其他的目的在于使贝的穿孔效率变得良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基于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双壳贝自动穿孔机具备输送被投入的贝的贝输送部和将贝移动至穿孔位置的转台部,并在双壳贝的贝壳的耳状突起穿孔用于将贝安装到养殖用绳索上的孔,在设置于转台部的多个作业台设置有矫正穿孔时的贝的姿势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该穿孔姿势矫正装置包括:与贝壳的侧缘4a抵接而形成a点并且与贝壳的前耳状突起3a的侧面抵接而形成b点的一个定位柱;与贝壳的后耳状突起3b的下端缘3d抵接而形成c点的由能够旋转的辊构成的另一个定位柱;从贝壳的后耳状突起方向按压被送入上述作业台上的贝的能够转动的一个按压单元;以及从贝壳的腹缘方向按压的能够转动的另一个按压单元,上述一个定位柱在周面部设置有贝压板槽,在上述一个按压单元的按压贝的按压面设置有另一个贝压板槽,在上述各贝压板槽之间从两端部夹持安装于穿孔位置的贝的耳状突起,并且在上述另一个按压单元的下部设置有贝压板,通过该贝压板抑制向穿孔时的上方的反推动作。另外,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一个定位柱的贝压板槽以及上述一个按压单元的贝压板槽均由形成于周面的水平的锯齿状刻纹构成。另外,在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另一个按压单元的贝压板由向贝方向突出地设置的框架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如下。安装于穿孔位置的贝的耳状突起的两端部被一个定位柱的贝压板槽以及一个按压单元的贝压板槽沿水平方向夹持,并且通过另一个按压单元抑制垂直方向的反推动作,因此能够防止穿孔时的负荷所造成的“波动”动作。因此,穿孔时的贝的保持稳定,从而能够正确地穿孔。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整体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图1的俯视图。图4中(A)是图2IV部的局部切口放大图,(B)是考虑了(A)的贝输送时的实际的角度的放大图。图5中(A)是图4的V部放大图,(B)是考虑了(A)的贝换乘时的实际的角度的图,(C)是(A)的C部放大图。图6中(A)是图1的VI部放大图,(B)是该俯视图。图7是贝在换乘位置换乘时的俯视图,(A)是表示定位结束前的状态,(B)是表示定位结束后的状态。图8是贝到达穿孔位置时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右视图。图10是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图11是贝在换乘位置换乘时的分解俯视图。图12是对贝在换乘位置换乘时的旋转辊的旋转机构进行说明的图。图13中(A)是表示滚花旋转机构的其他的实施例的主视图,(B)是(A)的俯视图。图14是扇贝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扇贝的养殖的状态的图。图16是扇贝的俯视图,(A)表示理想形状的贝,(B)表示异形状的贝,(C)表示其他的异形状的贝。图17是对输送工序进行说明的图,(A)表示基于本申请专利技术的输送工序,(B)、(C)表示基于对比例的输送工序。符号说明1—扇贝,2—卡定孔,3—耳状突起,3a—前耳状突起,3b—后耳状突起,3c—一片部分,3d—下端缘,3e—侧面,3f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壳贝自动穿孔机具备输送被投入的贝的贝输送部和将贝移动至穿孔位置的转台部,并在双壳贝的贝壳的耳状突起穿孔用于将贝安装到养殖用绳索上的孔,在设置于转台部的多个作业台设置有矫正穿孔时的贝的姿势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该穿孔姿势矫正装置包括:与贝壳的侧缘(4a)抵接而形成a点并且与贝壳的前耳状突起(3a)的侧面抵接而形成b点的一个定位柱;与贝壳的后耳状突起(3b)的下端缘(3d)抵接而形成c点的由能够旋转的辊构成的另一个定位柱;从贝壳的后耳状突起方向按压被送入所述作业台上的贝的能够转动的一个按压单元;以及从贝壳的腹缘方向按压的能够转动的另一个按压单元,所述一个定位柱在周面部设置有贝压板槽,在所述一个按压单元的按压贝的按压面设置有另一个贝压板槽,在所述各贝压板槽之间从两端部夹持安装于穿孔位置的贝的耳状突起,并且在所述另一个按压单元的下部设置有贝压板,从而通过该贝压板抑制向穿孔时的上方的反推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2.03 JP 2014-2453191.一种双壳贝自动穿孔机的穿孔姿势矫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壳贝自动穿孔机具备输送被投入的贝的贝输送部和将贝移动至穿
孔位置的转台部,并在双壳贝的贝壳的耳状突起穿孔用于将贝安装到养殖用绳
索上的孔,
在设置于转台部的多个作业台设置有矫正穿孔时的贝的姿势的穿孔姿势
矫正装置,
该穿孔姿势矫正装置包括:与贝壳的侧缘(4a)抵接而形成a点并且与贝
壳的前耳状突起(3a)的侧面抵接而形成b点的一个定位柱;与贝壳的后耳状
突起(3b)的下端缘(3d)抵接而形成c点的由能够旋转的辊构成的另一个定
位柱;从贝壳的后耳状突起方向按压被送入所述作业台上的贝的能够转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康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和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