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力强专利>正文

双控恒温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8780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9: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暖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双控恒温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双控恒温阀包括混合腔体、水量调节机构和水温调节机构;混合腔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且混合腔体的一端为混合水出口;混合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水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混合腔体外,并与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连通,用于调节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的进水量;水温调节机构设置在混合腔体内,用于调节混合腔体内的水温。水量调节机构与水温调节机构为相互独立的机构,互不影响,该双控恒温阀使水量调节和水温调节更加精准,避免了使用者多次调节,节省了使用者的时间,更便于人们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水暖器材
,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控恒温阀
技术介绍
家用水龙头在正常使用的时候,在用水过程中出现冷、热供水压力和供水温度变化的情况下,出水温度会出现忽冷忽热的问题,再就是当冷水突然失供的情况下容易被烫伤,所以必须使用恒温阀。传统的恒温阀在混合出水端设置有控制出水的开关,成本高,且缩短了热敏元件的使用寿命;冷热进水端须设置止回阀,以防止冷热水串水,但是在供水压力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也不能避免冷热水互窜现象,且成本高;调温装置和调节用水量装置不在同一端,使恒温阀功能单一,不方便使用。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开始采用一种单柄双控恒温阀,该恒温阀包括阀芯体、阀芯套、底座、静瓷片、动瓷片、调温组件和操控组件,阀芯体底部与底座连接形成收容调温组件和混合水区域,阀芯体上部与阀芯套密封连接,操控组件分别与动瓷片和调温组件连接,该恒温阀通过拨动操控组件从而带动动瓷片相对于静瓷片移动来实现控水,通过转动操控组件来控制调温组件进行控温;该恒温阀有效防止了冷热水互窜,延长了热敏元件的使用寿命,实现了在同一端进行控水和控温。但是,该恒温阀存在的问题是,由于是通过同一个操控组件进行控水和控温,则避免不了操控组件的拨动和转动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不能够精准地控制水量和调节水温,给使用者带来不便,浪费使用者的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控恒温阀,以解决现有技术r>中存在的调节水量和水温不精准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双控恒温阀,包括混合腔体、水量调节机构和水温调节机构;阀本体上设置有冷水口、热水口和出水口;混合腔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且混合腔体的一端为混合水出口;混合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混合水出口与出水口连通,冷水进口与冷水口连通,热水进口与热水口连通;水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混合腔体外,并与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连通,用于调节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的进水量;水温调节机构设置在混合腔体内,用于调节混合腔体内的水温。进一步地,水量调节机构包括上阀片和下阀片;上阀片和下阀片均呈环形,在上阀片和下阀片上均对称的设置有冷水调节孔和热水调节孔;上阀片和下阀片依次套设在混合腔体的混合水出口端;混合腔体下端与阀本体转动连接,阀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冷水口和热水口;冷水口、下阀片的冷水调节孔、上阀片的冷水调节孔以及冷水进口依次连通,热水口、下阀片的热水调节孔、上阀片的热水调节孔以及热水进口依次连通;混合水出口与出水口连通;上阀片与混合腔体固定连接,下阀片与阀本体固定连接,当混合腔体相对于阀本体转动时,使两个冷水调节孔位置交错以及两个热水调节孔位置交错,以调节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的水量。进一步地,混合腔体的截面呈圆形,冷水进口和热水出口在混合腔体的轴线方向具有间隔;水温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调节轮和移动结构;调节轮上设置有通水孔;调节轮设置在调节杆上,调节杆设置在混合腔体内,调节轮位于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之间,移动结构设置在混合腔体上,且与调节杆传动连接,用于带动调节杆沿混合腔体的轴线往复移动,调节轮用于调节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的流水比例,以控制混合腔体内的水温。进一步地,移动结构包括阀杆、调节螺母和复位弹簧;阀杆下端设置有环形槽,环形槽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内螺纹;调节螺母上设置有与内螺纹相配合的外螺纹;调节螺母设置在混合腔体内,且与调节杆连接;阀杆的下端与调节螺母连接,阀杆与混合腔体转动连接;复位弹簧的一端与调节杆的下端抵接,另一端与阀本体抵接,以将调节杆朝调节螺母方向推动。进一步地,调节螺母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调节螺母的上端设置有外螺纹以及用于与螺帽配合的第二内螺纹;调节螺母的下端内壁上,沿其内壁的周面延伸的方向,设置有环形凸起;调节螺母内,从上之下依次设置有螺帽、调节弹簧和顶帽,调节弹簧的一端与螺帽抵接,另一端与顶帽抵接,顶帽的下端与环形凸起抵接;调节杆的上端与顶帽连接。进一步地,调节杆为热敏元件。进一步地,上阀片和下阀片均为陶瓷阀片;上阀片和下阀片上的冷水调节孔和热水调节孔均为四分之一圆环孔。进一步地,调节轮的上下表面上均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通水孔。进一步地,阀芯头部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阀芯头部体的下端与混合腔体的内壁固定连接,且阀芯头部体的下端用于与调节轮抵接;阀杆的一端设置在阀芯头部内,且阀杆与阀芯头部体的上端开口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混合腔体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弹簧的圆孔,弹簧的上端连接有弹珠,阀本体上设置有与弹珠相配合的两个凹槽,两个凹槽之间的距离等于冷水调节孔或者热水调节孔的弧长。本技术提供的双控恒温阀包括混合腔体、水量调节机构和水温调节机构;混合腔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且混合腔体的一端为混合水出口;混合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水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混合腔体外,并与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连通,用于调节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的进水量;水温调节机构设置在混合腔体内,用于调节混合腔体内的水温。水量调节机构与水温调节机构为相互独立的机构,互不影响。该双控恒温阀使水量调节和水温调节更加精准,避免了使用者多次调节,节省了使用者的时间,更便于人们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恒温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双控恒温阀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恒温阀的混合腔体的水量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双控恒温阀的混合腔体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水量调节机构;11-上阀片;12-下阀片;13-冷水调节孔;14-热水调节孔;2-水温调节机构;21-调节杆;22-调节轮;221-通水孔;23-移动结构;231-阀杆;232-调节螺母;233-复位弹簧;234-螺帽;235-调节弹簧;236-顶帽;3-混合腔体;31-冷水进口;32-热水进口;33-混合水出口;34-冷水通道;35-热水通道;4-阀本体;41-冷水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控恒温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本体、混合腔体、水量调节机构和水温调节机构;所述阀本体上设置有冷水口、热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混合腔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且所述混合腔体的一端为混合水出口;所述混合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所述混合水出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冷水口连通,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热水口连通;所述水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体外,并与所述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热水进口的进水量;所述水温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体内,用于调节所述混合腔体内的水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控恒温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本体、混合腔体、水量调节机构和水温调节机构;
所述阀本体上设置有冷水口、热水口和出水口;所述混合腔体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且所述混合腔体的一端为混合水出口;所述混合腔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所述混合水出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冷水进口与所述冷水口连通,所述热水进口与所述热水口连通;
所述水量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体外,并与所述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连通,用于调节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热水进口的进水量;所述水温调节机构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体内,用于调节所述混合腔体内的水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控恒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量调节机构包括上阀片和下阀片;所述上阀片和所述下阀片均呈环形,在所述上阀片和所述下阀片上均对称的设置有冷水调节孔和热水调节孔;
所述上阀片和所述下阀片依次套设在所述混合腔体的混合水出口端;所述混合腔体下端与阀本体转动连接,所述阀本体上设置有出水口、冷水口和热水口;所述冷水口、所述下阀片的冷水调节孔、所述上阀片的冷水调节孔以及所述冷水进口依次连通,所述热水口、所述下阀片的热水调节孔、所述上阀片的热水调节孔以及所述热水进口依次连通;所述混合水出口与所述出水口连通;
所述上阀片与所述混合腔体固定连接,所述下阀片与所述阀本体固定连接,当所述混合腔体相对于所述阀本体转动时,使两个所述冷水调节孔位置交错以及两个所述热水调节孔位置交错,以调节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热水进口的水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控恒温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腔体的截面呈圆形,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热水进口在所述混合腔体的轴线方向具有间隔;
所述水温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调节轮和移动结构;所述调节轮上设置有通水孔;所述调节轮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所述调节杆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体内,所述调节轮位于所述冷水进口和所述热水进口之间,所述移动结构设置在所述混合腔体上,且与所述调节杆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调节杆沿所述混合腔体的轴线往复移动,所述调节轮用于调节所述冷水进口和热水进口的进水比例,以控制所述混合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力强
申请(专利权)人:张力强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