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医疗器械、输送装置及介入医疗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74154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01: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其包括设有栓头部的器械和设有缆头部的输送缆体。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套于所述输送缆体外的锁定套管。所述缆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远离所述缆头部中轴线延伸的锁合片。所述锁合片具有弹性。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抵接所述锁合片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且当所述锁定套管相对所述输送缆体运动至不再径向约束所述锁合片时,所述锁合片弹离所述栓头部而使得所述器械与所述输送缆体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介入式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放置到人体选定部位处的介入医疗器械,将该介入医疗器械输送至该选定部位的输送装置,以及包括该介入医疗器械和输送装置的介入医疗系统。
技术介绍
介入治疗是指在某种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通过导管输送材料、医疗器械和药物至治疗部位这种不开刀方式来完成对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段。目前介入治疗已成为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相并列的三大现代医学治疗手段之一。心脏和血管疾患是介入治疗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与传统的内科药物治疗相比,介入治疗达到了以往药物治疗所不能达到的临床效果,在某些情况具有取代外科手术的趋势。例如,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心房扑动、各种早搏、室速;封堵器材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闲、Ⅱ孔中央型房间隔缺损,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和肺动脉瓣狭窄等疾病,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和各种血管狭窄等,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预防猝死、治疗心衰等,有些疾病完全可以达到根治的效果。前述疾病已不再单纯采用传统的药物和外科手术治疗。与外科手术相比,介入治疗所具有的突出优点为:(1)创伤小、痛苦少。由于不开刀,手术仅通过2~3毫米粗细的导管完成,因此创伤很小。(2)恢复快。正是由于创伤小,所以患者术后恢复很快,通常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24小时即可下床活动,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3)疗效好、安全。由于介入治疗不开刀,不用全身麻醉,没有伤口的愈合等过程,因此避免了外科手术中、手术后常遇到的许多并发症,安全性大大提高。(4)符合现代人要求美观的愿望。由于手术不开刀,治疗后不遗留伤口瘢痕,因此在介入治疗后外表上根本看不出来。此点尤其适合儿童、女性及对外观、外貌要求较高的行业从业者。可见,利用经皮介入技术进行疾病治疗的适用领域越来越广泛,通常采用导管介入的治疗方法,可以放置各种各样的材料、器械和药物到人体的心脏、动静脉血管。比如,可以通过介入式治疗将瓣膜修复器械,心脏缺损封堵器,血管塞,血管滤器,肺减容器械等放置到选定位置处。目前介入式治疗中通常采用螺纹连接来实现介入式医疗器械和输送缆体之间的连接。按照螺纹的旋转前进方向,可将螺纹分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当介入医疗器械及输送缆体包括右旋螺纹时,顺时针旋转输送缆体,则介入医疗器械与输送缆体连接在一起,若要解除两者之间的连接则需逆时针旋转输送缆体。然而,由于心脏、动静脉血管系统、支气管系统等人体结构的复杂性,故,将介入医疗器械推送至人体指定区域过程中,介入医疗器械和输送缆体之间会出现推拉、弯曲、扭转等相互作用。当出现逆时针扭转时,介入医疗器械和输送缆体之间螺纹连接区域的啮合部分减少,使得介入医疗器械在到达人体指定区域之前有脱落的风险;当出现顺时针扭转时,介入医疗器械与输送缆体的之间螺纹连接区域的啮合部分增加,甚至由于啮合过于严密,内外螺纹之间的摩擦力超过一定阈值,出现介入医疗器械与输送缆体在后续解脱过程中难以分离,导致手术失败。以上两种情况出现都会对患者造成危害,增加手术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医疗器械和输送缆体端部之间的连接问题,提供一种介入式治疗用介入医疗系统、介入式医疗器械及介入式医疗器械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包括设有栓头部的器械和设有缆头部的输送缆体。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套于所述输送缆体外的锁定套管。所述缆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远离所述缆头部中轴线延伸的锁合片。所述锁合片具有弹性。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抵接所述锁合片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且当所述锁定套管相对所述输送缆体运动至不再径向约束所述锁合片时,所述锁合片弹离所述栓头部而使得所述器械与所述输送缆体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围成一个限位槽,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收容在所述限位槽中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头部的侧壁设有至少一个锁合槽,当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时,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中至少收容有所述缆头部的至少一个锁合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沿所述栓头部的轴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栓头部的近端端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包括设有栓头部的器械和设有缆头部的输送缆体。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套于所述输送缆体外的锁定套管。所述栓头部包括至少一个锁合槽。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贯穿所述栓头部的近端端面。所述缆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远离所述缆头部中轴线延伸的锁合片。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具有弹性。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的所述锁合槽中收容有所述缆头部的至少一个锁合片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且当所述锁定套管相对所述输送缆体运动至不再径向约束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时,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从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中弹出而使得所述器械与所述输送缆体相分离。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头部包括多个相互隔开的锁合片,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位于所述栓头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锁合片之间,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缆头部的每个锁合片均收容在所述栓头部的一个锁合槽中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的近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小于其远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包括T型结构,且所述T型结构远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为所述T型结构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最大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一根收容于所述输送缆体内的限制件,当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时,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还夹持在所述限制件与所述锁定套管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送缆体包括中空的缆体段,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设于所述缆体段的远端,所述输送缆体与所述限制件之间的单边缝隙小于所述缆体段的壁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的厚度均匀。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的近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小于其远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所述栓头部的锁合片的近端沿所述栓头部周向的长度大于其远端沿所述栓头部周向的长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栓头部包括中空的主体段,所述栓头部的锁合片设于所述中空主体段的近端端面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段与所述栓头部的的锁合片为由同一根中空管经切割形成的一体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包括设有栓头部的器械和设有缆头部的输送缆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套于所述输送缆体外的锁定套管;所述缆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远离所述缆头部中轴线延伸的锁合片,所述锁合片具有弹性,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抵接所述锁合片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且当所述锁定套管相对所述输送缆体运动至不再径向约束所述锁合片时,所述锁合片弹离所述栓头部而使得所述器械与所述输送缆体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包括设有栓头部的器械和设有缆头部的输送缆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套于所述输送缆体外的锁定套
管;所述缆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远离所述缆头部中轴线延伸的锁合片,所
述锁合片具有弹性,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抵接所述锁合片
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且当所述锁定套管相对所述输送缆体运动至
不再径向约束所述锁合片时,所述锁合片弹离所述栓头部而使得所述器械与所
述输送缆体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缆头部的锁合
片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围成一个限位槽,在所述锁定套管
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收容在所述限位槽中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
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头部的侧壁
设有至少一个锁合槽,当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时,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中
至少收容有所述缆头部的至少一个锁合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头部的锁合
槽沿所述栓头部的轴向延伸,且贯穿所述栓头部的近端端面。
5.一种介入医疗系统,包括设有栓头部的器械和设有缆头部的输送缆体,
其特征在于,所述介入医疗系统还包括可移动地套于所述输送缆体外的锁定套
管;所述栓头部包括至少一个锁合槽,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贯穿所述栓头部的
近端端面;所述缆头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朝远离所述缆头部中轴线延伸的锁合
片,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具有弹性,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栓头部
的所述锁合槽中收容有所述缆头部的至少一个锁合片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
部相连,且当所述锁定套管相对所述输送缆体运动至不再径向约束所述缆头部
的锁合片时,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从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中弹出而使得所述器
械与所述输送缆体相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头部包括多
个相互隔开的锁合片,所述栓头部的锁合槽位于所述栓头部的相邻两个所述锁
合片之间,在所述锁定套管的径向束缚下所述缆头部的每个锁合片均收容在所

\t述栓头部的一个锁合槽中而使得所述栓头部与缆头部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
头部的锁合槽的近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小于其远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
上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头部的锁合
槽包括T型结构,且所述T型结构远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为所述T型
结构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最大长度。
9.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介
入医疗系统还包括一根收容于所述输送缆体内的限制件,当所述栓头部与缆头
部相连时,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还夹持在所述限制件与所述锁定套管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缆体包
括中空的缆体段,所述缆头部的锁合片设于所述缆体段的远端,所述输送缆体
与所述限制件之间的单边缝隙小于所述缆体段的壁厚。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6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缆头部
的锁合片的厚度均匀。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头部的锁
合槽的近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度小于其远端在所述栓头部周向上的长
度,所述栓头部的锁合片的近端沿所述栓头部周向的长度大于其远端沿所述栓
头部周向的长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介入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头部包括
中空的主体段,所述栓头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思漪李安宁
申请(专利权)人: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