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开口电池壳体,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壳和设置于其内的电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两端开口处的壳盖,所述壳盖与所述外壳两端的开口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双开口电池壳体,包括外壳、电芯和壳盖。其中,外壳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电芯设置在其内,外壳两端的开口通过壳盖密封。由于外壳是两端开口且内部中空的,因此,在装配电池时,可将电芯直接从外壳的开口处插入,再用壳盖密封。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用深冲压工艺制作的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了现有技术的大容量电池壳体的设计局限,可制造出理论上无限大容量的电池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工艺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双开口电池壳体。
技术介绍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多的跟能量的使用、转化等有关的设备也逐渐得到广泛使用。为方便对能量的使用,现在人们往往通过电池的方式储存部分能源。电池的种类多种多样,比如化学电池、光电池、燃料电池等。而在汽车等交通工具上所使用的电池,为了保证安全性,一般在电芯外部加装有一层防护壳,该防护壳通常是由质地较坚硬的金属制成,比如铝合金等。电池的电芯安装在电池的壳体内,通过化学反应或光电效应等方式输出电能。同时,为保证电芯不受外界影响,电池壳体上的开口需要与电池壳盖密封。目前,电池的外壳设计主要通过深冲压工艺完成,即在一块固定的薄板(主要为铝或铝合金板)上通过冲压的方式将薄板的中部冲压成深槽状,得到的槽型件即为电池的壳体胚胎。很显然,现有技术制造的电池壳体有一个开口,可以用于安装电芯等。在之后的工艺中,首先将薄板上残余的部分剔除,然后将壳盖与壳体通过激光焊接的方式互相密封,完成电池外壳的设计。随着用电设备对电池电量的需求逐渐增大,电池外壳的设计逐渐以大容量为趋势。然而,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深冲压工艺,在冲压成型过程中,受材料强度和韧性等因素的影响,其冲压深度受到限制,使得大容量电池外壳的设计也因此受到限制。因此,如何设计大容量电池的外壳,使其不受冲压深度的限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开口电池壳体,能够突破深冲压工艺制造的电池壳体的容量限制,制造出理论上能够具有无限大容量的电池壳体。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双开口电池壳体,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壳和设置于其内的电芯,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两端开口处的壳盖,所述壳盖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开口内,且所述壳盖与所述外壳两端的开口密封。优选地,所述外壳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优选地,所述外壳的轴向长度为50~1000mm。优选地,所述电芯设置于所述壳盖的中心位置,且所述电芯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所述壳盖的表面。本技术所提供的双开口电池壳体,主要包括外壳、电芯和壳盖。电芯设置在外壳内部,而外壳的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因此,在装配电池时,可将电芯从外壳的开口处直接插入进行装配。电芯安装完成后,再用壳盖将外壳的两端开口密封,完成电池装配。由于外壳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因此可由金属挤出件截取等生产工艺制造,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深冲压工艺制造外壳所带来的外壳深度(轴向长度)限制,本技术只需在一段管件的两端截取一段即可,在理论上可以使壳体的轴向长度无限长,因此实际上可以制作出深度非常高同时容量非常大的电池壳体,本技术所提供的外壳的双开口结构突破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大容量电池设计的局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图2中:外壳—1,壳盖—2,电芯—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双开口电池壳体主要包括外壳1、壳盖2和电芯3。如图2所示,图2为图1所示的外壳的具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1是双开口电池壳体的主体部分,一般可为柱状、盒状等,其内部中空,主要用于容纳电芯3。并且外壳1并非全封闭结构,在其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由于外壳1的内部中空,因此该两个开口是互相导通的。从整体上看,可以认为外壳1仅是一块周向合围的侧壁。并且其形状也是多变的,比如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或圆形等,理论上外壳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任何封闭图形,比如直角梯形、正多边形等。此外,外壳1的轴向长度(或高度)为50、100、200、500、800、1000mm或者50~1000mm之间的任意数值,具体数值的选择需要根据电池的容量而定,电池容量大则外壳1的轴向长度大,反之亦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深冲压工艺制造出的外壳,本技术所提供的外壳1具有很明显的长度优势,可以通过诸如金属挤出件的截取等工艺而制造,因此本技术所提供的双开口电池壳体能够容纳更大容量的电芯,打破目前大容量电池外壳设计的局限。电芯3为电池的能源供给(或转换)部件,其设置在外壳1内,并固定安装。当然,为了能够使电池顺利与用电设备相连,电芯3设置在外壳1内时,还可以在两个壳盖2的表面上设置极柱,该极柱内部与电芯3的两端相连,即相当于电池的正负极。为保证用电安全,避免外界环境对外壳1内的电芯3造成影响,因此外壳1的整体结构需要密封。本实施例中,外壳1的密封主要通过壳盖2完成。由于外壳1上具有两个开口,因此自然也需要两个壳盖2。该两个壳盖2分别设置在外壳1的两端开口位置处,并且由于外壳1的开口面积一般大于壳盖2的端面面积,因此壳盖2一般可设置在外壳1的开口内。重要的是,壳盖2与外壳1的开口密封,比如壳盖2与外壳1可以通过焊接、铆钉拉铆等方式密封。如此,外壳1的结构即为封闭式结构,保证了电池壳体的密封性能。此外,为了产品结构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可将电芯3设置在壳盖2的中心位置,同时使电芯3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壳盖2的表面。当然,电芯3其实可以设置在壳盖2上的任意位置,同时若电芯3的长度方向与壳盖2的表面呈一定角度的倾角也是可行的。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开口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壳(1)和设置于其内的电芯(3),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1)两端开口处的壳盖(2),所述壳盖(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开口内,所述壳盖(2)与所述外壳(1)两端的开口密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开口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的外壳(1)和设置于其内的电芯(3),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1)两端开口处的壳盖(2),所述壳盖(2)设置于所述外壳(1)的开口内,所述壳盖(2)与所述外壳(1)两端的开口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口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威,
申请(专利权)人:屠威,王为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