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7073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配肥法,属于农业科技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确定预期使用的有机肥量;计算其中的氮养分量,若所述氮养分量大于所需氮养分量,且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将有机肥量调整至使其中的氮养分量等于所述阈值的量,否则以预期使用的有机肥量作为有机肥量;若所述氮养分量不足,则以氮肥补足所述氮养分量和所需的氮养分量之间的差额;若所述钾养分总量不足,则以钾肥补足所述钾养分总量和所需的钾养分量之间的差额;若所述磷养分总量不足,则以磷肥补足所述磷养分总量和所需的磷养分量之间的差额;若所述氮养分总量过量,则减少配氮时所使用的氮肥使氮养分总量接近所需的氮养分量,以所述氮肥用量减至零为限。本发明专利技术可用于肥料的施肥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配肥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氮磷钾养分用量对不同品种肥料用量进行 优化配肥的方法。属于农业科技领域。
技术介绍
为实现农业的稳产、高产,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资源与能源,实现环境友好的农业 可持续发展,各国的科研工作者、专家和农业技术人员对作物配方施肥进行了大量的试验, 研究出了一系列的配方施肥方法,有利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最典型和最常用的方法有目标产量法、分区配肥法、测土配肥等。这些方法均是通过 总结已有的或科学布置的田间试验,按照地力分级、土壤养分丰缺、作物的目标产量等进 行N、 P、 K养分推荐。相对于农民较为盲目的施肥量来说,这些方法有着共同的优点, 那就是能够给出相对合理的N、 P、 K养分施用量,做到合理施肥、平衡施肥。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又存在一些缺点,g口,只能给出N、 P、 K的养分用量, 不能给出农民习惯施肥品种的用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直接给农户进行施肥推荐时,推荐农民习惯施肥品种的用量是必 要的,原因有三 一是我国各种复合肥、复混肥肥料品种多达上千种,并且随着畜禽养殖 业的大力发展,产生了更多的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因此不同农民施用的肥料品种差别很大, 经常包括各种有机肥、复合肥和其它品种的肥料,所以在施肥品种上应选用农民习惯的施 肥品种。二是不同肥料品种的N、 P、 K养分含量差异很大,很多在家种地的农户均为妇 女和老人,文化程度相对较低,由他们自己计算各品种肥料的用量难度较大;三是农民习 惯施用的肥料品种一般为l至多种,并且很多农户也施用有机肥,因有机肥不方便存储一 般必须施入农田,如果根据氮、磷、钾养分用量用纯数学公式(三元一次方程)计算农民 习惯施肥品种的应施量,可能会存在无解,有若干个解,或者解为负数,导致这些结果在 实际推荐肥料时无法应用。因此,当给出农田N、 P、 K养分合理推荐量后,对农民习惯施肥品种、尤其包括有 机肥品种时进行配肥,结合农民施肥品种的点和氮、磷、钾养分对作物增产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等,专利技术一种较为简易的配肥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配肥法,在给出农田氮、磷、钾养分合理用量的前提下, 对农民习惯施肥品种、尤其包括有机肥品种时进行优化配肥,配置不同肥料品种的合理用 量。本专利技术既考虑了农民习惯施肥的特点,又兼顾了氮、磷、钾养分对作物增产和环境效 应之间的关系等,不仅使得施肥决策更加科学、合理,而且能提高肥料的利用效率、节约 成本,同时更有助于作物增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包含下列步骤的五步配肥法第一步配有机肥在农户的习惯施肥品种中,有机肥比较特殊。这些有机肥主要包括人粪尿、畜禽粪便、 堆沤肥等,因储存不便、气味较难闻等特点,所以对有有机肥的农户而言,有机肥为必施 肥料,并且一般也会把全部的量施入农田。本专利技术方法在考虑这一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优先使用农民有机肥品种与用量,然后再 配用其余化肥品种与用量。但有机肥施用量也并非越多越好,当农民习惯的有机肥用量、尤其以有机肥氮用量远 远超过作物需求量时,反而会引发一系列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如农田病虫害增加、土壤 质量下降、氮磷流失引发面源污染等。因此,当农民有机肥习惯用量超过此上限值时,要 把其用量调整到上限值。在本专利技术中,当有机肥中的氮养分量大于所需的氮养分量的1.5 倍时,将有机肥的用量调整到1.5倍的需氮量,换句话说,有机肥用量的上限值为有机肥 的氮养分量等于合理施氮量的1.5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限值根据有机肥性质、种植区域、种植制度、土壤条件等因素的不同是可变的,本专利技术只是以1.5倍为例。第二步配氮把农民的施肥品种中,氮含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之比最高的化肥品种作为氮肥品种 补足氮养分用量差值。如无氮肥品种,则用农民常用且在当地能购买到的单质氮肥(如尿 素等)替代。氮养分量的差值为总的氮用量减去第一步已配有机肥的含氮量。如氮养分用 量差值不大于0,则不用再配氮肥,跳过此步。第三步配钾把农民的施肥品种中,钾含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之比最高的化肥品种作为钾肥品种 补足钾养分用量差值,如无钾肥品种,则用农民常用且在当地能购买到的单质钾肥(如硫 酸钾、氯化钾等)替代;如钾肥品种与氮肥品种相同,则跳过此步。钾养分量的差值为总 的钾用量减去前两步已配肥料品种的含钾量。如钾养分用量差值不大于0,则不用再配钾 肥,跳过此步。第四步配磷把农民的施肥品种中,磷含量与氮磷钾总养分含量之比最高的化肥品种作为磷肥品种 补足磷养分用量差值,如无磷肥品种,则用农民常用且在当地能购买到的单质磷肥(如普 通过磷酸钙等)替代;如磷肥品种与氮肥品种相同,则跳过此步。磷养分量的差值为总的 磷用量减去前三步已配肥料品种的含磷量。如磷养分用量差值不大于0,则不用再配磷肥, 跳过此歩。第五步氮肥调整因为第三步、第四步配肥的肥料品种中可能含有养分氮,导致肥料总量中的氮养分量 偏高,因此再对第二步氮肥品种的用量进行调整,减少到总氮量等于第二步结束时的氮量 水平。如果当氮肥品种的用量调整为O时也未减少到第二步结束时的总氮量水平,则把氮 肥品种的用量调整为0即可。本专利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依据一、 从增产效果上看,在我国现有的地力水平条件下,根据氮、磷、钾养分在土壤中 的理化特点以及作物吸收特征,并经过大量的田间试验证实,氮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最大。 缺少氮肥,产量会明显下降。相对而言,磷肥对产量的影响次之,钾肥对产量的影响较小。 如在北方地区,黑土的速效钾含量普遍较多,因此施钾肥的效果不太大。二、 从对环境影响来看,氮肥的过量施用,在干旱区域,会导致较多的氮挥发;在水 网区域会导致田间较多的硝态氮、亚硝态氮、铵态氮等通过径流、淋溶等方式从土体流失, 流失的养分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造成水体氮素富营养化,污染水质与环境(如太湖的 蓝藻爆发就与水体氮磷富营养化有关)。施磷肥过量也会引起磷素流失,引起水体磷素富 营养化。不过相对于铵态氮、硝态氮而言,肥料中磷的水溶性较小,流失量相对较少。除 了被作物吸收外,更多的磷肥也容易与土体中的铁、钙等离子反应,形成难溶化合物,保 持在土壤矿物质颗粒或土壤胶体中,当缺磷时再释放到土壤溶液中被作物吸收。而钾肥施入土壤后,由于钾是阳离子,很容易被土壤胶体吸附固定在土壤中,在作物需要时再通过 离子交换释放出来。当然少量钾素也可能会随水流失,但基本上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三、从成本投入上看,氮肥、磷肥、钾肥的过量施用都会增加生产成本,降低肥料利 用率。增加成本的量由肥料品种、肥料用量和肥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决定。换个角度,从 投入与产出的经济效益去考虑,也符合植物营养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报酬递减率原理。因此,对农民的习惯施肥品种进行配肥时,要采用增产作用最大、环境影响最小、成 本投入最低的思路,遵循严格配施氮肥、适当调配磷肥、灵活配施钾肥的原则,保证配肥 过程和配肥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通过优选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所需养分氮(N) 25公斤、磷(P205) 15公斤,钾(K20) 15公斤。 农民有猪粪1500公斤,需全部施到农田,农民习惯施用的化肥品种为复合肥l号和 尿素,肥料的养分含量在肥料包装袋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配肥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 a.确定预期使用的有机肥量; b.计算所述预期使用的有机肥量中的氮养分量,若所述氮养分量大于所需氮养分量,且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将有机肥量调整至使其中的氮养分量等于所述阈值的量,否则以预期使用的有机 肥量作为有机肥量; c.若氮养分量不足,则以氮肥补足所述氮养分量和所需的氮养分量之间的差额; d.若钾养分总量不足,则以钾肥补足所述钾养分总量和所需的钾养分量之间的差额; e.若磷养分总量不足,则以磷肥补足所述磷养分总量和 所需的磷养分量之间的差额; f.若氮养分总量过量,则减少步骤c中所使用的氮肥使氮养分总量接近所需的氮养分量,以所述氮肥用量减至零为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肥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a. 确定预期使用的有机肥量;b. 计算所述预期使用的有机肥量中的氮养分量,若所述氮养分量大于所需氮养分量,且大于设定的阈值,则将有机肥量调整至使其中的氮养分量等于所述阈值的量,否则以预期使用的有机肥量作为有机肥量;c. 若氮养分量不足,则以氮肥补足所述氮养分量和所需的氮养分量之间的差额;d. 若钾养分总量不足,则以钾肥补足所述钾养分总量和所需的钾养分量之间的差额;e. 若磷养分总量不足,则以磷肥补足所述磷养分总量和所需的磷养分量之间的差额;f. 若氮养分总量过量,则减少步骤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现录冀宏杰张维理徐爱国张认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