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糖基化壳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6669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2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硅聚酰胺-胺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糖基化壳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由1-3代的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m)与乳糖内酯反应制备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m-LAC)。叠氮化的5,10,15,20-四苯基卟啉(PP-N3)与合成的乳糖功能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m-LAC)通过点击反应合成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PP-Dm-LAC),反应结束后在蒸馏水中透析3天后冷冻干燥得到产物PP-Dm-LA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含硅聚酰胺-胺制备
,具体是一种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糖基化壳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
技术介绍
卟啉化合物作为很好的光敏剂应用于光动力治疗(PDT),但是,因为卟啉及其衍生物分子疏水性强,在水系溶液中,大环平面间的疏水作用导致了光敏剂较强的聚集倾向,这不仅给光敏剂的分离纯化带来困难,而且一般产生聚集的光敏剂的光动力效果较差,从而影响了其光化学性质及在体内的功效;糖基基团在很多生物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炎症,细胞接触,信号传导和受精过程等,且糖基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溶解性与特异靶向性,糖基基团的引入可以大大提高光敏剂的膜透过性和特异吸收性,使光敏剂有更好的作用效果,而对光敏剂的单线态氧产率的影响很小,因此在卟啉类化合物上引入合适的糖基基团有望高效的把高浓度的光敏药物准确的引入到病灶部位,提高PDT的治疗效果。由于无免疫原性、在合适的剂量下无毒性、以及对生物活性物质的转运效率高等优点,树状大分子聚酰胺-胺(PAMAM)已在药物控释载体、基因治疗、磁共振造影剂等受到广泛的研究;并且,在低代数(3代以下)时PAMAM具有敞开和相对疏松的结构,在高代数(4代以上)则呈表面紧密堆积的结构,而且,聚酰胺-胺类树枝状大分子是最先被报道出来的具有非传统发光基团的聚合物,这种荧光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众多的应用,特别近年来在生物医学诊断上的应用。有机硅聚合物兼具有机聚合物和无机硅化合物双重性能,其中高支化含硅聚合物已广泛应用到药物微输送到人造红细胞、单细胞微生物器等,而且含有硅原子或硅氧烷的聚合物可以改变聚合物的稳定性和空间构象从而影响其荧光性能。因此,把不同拓扑结构的含硅的聚酰胺胺进行乳糖功能化,进而通过点击反应制备卟啉为核的可用于PDT的卟啉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为通过点击反应方便的制备不同拓扑结构,不同功能的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提供了强有力的途径。经对现有技术文献检索发现,YU,Zhi-qiang等在2010年《ScienceChina-Chemistry》第53期1663-1668页上发表的“One-potsynthesisofhyperbranchedpoly(amidoamine)clickedwithasugarshellviaMichaeladditionpolymerizationandthiolclickreaction.(通过迈克尔加成和巯基点击化学一锅法制备糖基化壳的超支化聚酰胺-胺);该文提出首先通过亚甲基双丙稀酰胺(N,N'-methylenebisacrylamide,MBA)和胺乙基哌嗪(l-(2-aminoethyl)piperazine,AEPZ)的Michael加成聚合反应制备末端含双键的超支化聚酰胺-胺(HPAA-vinyl),接着加入疏基葡萄糖,原位发生碱催化的巯基-烯的点击化学反应,在很短的时间内,末端双键全部反应接枝上葡萄糖基团;其不足之处在于:1.文献没有提供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卟啉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点击反应成功将乳糖功能化的聚酰胺胺与卟啉核连接,制备了树枝状的乳糖功能化的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迄今为止,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材料尚未见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为光动力学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荧光性且具有准确靶向性的光敏剂,该技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有望适用于工业化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1)由1-3代的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m)与乳糖内酯反应制备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m-LAC)。具体步骤为:首先制备1-3代的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m):1第一代端炔基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1.0)的合成:丙烯酸甲酯(MA)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将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密封搅拌30min后,将甲醇稀释的炔丙胺(甲醇与炔丙胺的体积比1:1),用微量注射器慢慢滴加到圆底烧瓶,滴加过程持续1h(炔丙胺与MA的摩尔比为1:3-1:5)后室温下搅拌24h,经旋蒸及抽真空除去甲醇及MA后得到中间产物(D0.5),以D0.5为反应物加入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甲醇稀释的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0)(甲醇与D0的体积比1:1)慢慢逐滴滴加到圆底烧瓶内,D0.5与D0的摩尔比为1:3-1:5,50度温度下搅拌反应48h后用石油醚萃取除去过量的D0,再旋蒸去掉甲醇,真空泵抽真空2h后得到产物D1.0。2第二代端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2.0)的合成:以D1.0与丙烯酸甲酯(D1.0与MA的摩尔比为1:6-1:8)为反应物,丙烯酸甲酯(MA)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将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密封搅拌30min后,将甲醇稀释的D1.0(甲醇与D1.0的体积比1:1),用微量注射器慢慢滴加到圆底烧瓶,滴加过程持续1h,然后50度下搅拌72h,经旋蒸及抽真空除去甲醇及MA后得到中间产物(D1.5),以D1.5和D0为反应物(D1.5与D0的摩尔比为1:6-1-8),将D1.5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后,甲醇稀释的D0(甲醇与D0的体积比1:1)逐滴滴加到圆底烧瓶内,50度温度下搅拌反应7天,石油醚萃取除去过量的D0,再旋蒸去掉甲醇,真空泵抽真空2h后制得D2.0。3第三代端炔基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3.0)的合成:以D2.0和MA为反应物(D2.0与MA的摩尔比为1:12-1:20),丙烯酸甲酯(MA)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将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密封搅拌30min后,将甲醇稀释的D2.0(甲醇与D2.0的体积比1:1),用微量注射器慢慢滴加到圆底烧瓶,滴加过程持续1h,然后50度下搅拌72h,经旋蒸及抽真空除去甲醇及MA后得到中间产物(D2.5),50度下搅拌反应72h制得D2.5,以D2.5和D0为反应物(D2.5与D0的摩尔比为1:12-1:20),将D2.5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后,甲醇稀释的D0(甲醇与D0的体积比1:1)逐滴滴加到圆底烧瓶内,50度温度下搅拌反应7天,石油醚萃取除去过量的D0,再旋蒸去掉甲醇,真空泵抽真空2h后制得D3.0。然后将制得的Dm与乳糖反应制的Dm-LAC:称取适量Dm与乳糖内酯(LAC)(摩尔比为D1:LAC=1:3-5;D2:LAC=1:6-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糖基化壳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糖基化壳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1)由1‑3代的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m,m=1.0,2.0或3.0,与乳糖内酯反应制备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m‑LAC,m=1.0,2.0或3.0;(2)叠氮化的5,10,15,20‑四苯基卟啉(PP‑N3)与合成的乳糖功能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m‑LAC)通过点击反应合成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PP‑Dm‑LAC,m=1.0,2.0或3.0;(3)反应结束后在蒸馏水中透析后冷冻干燥得到产物PP‑Dm‑LAC,m=1.0,2.0或3.0。

【技术特征摘要】
1.糖基化壳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由1-3代的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m,m=1.0,2.0或3.0,与乳糖内酯反应制备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m-LAC,m=1.0,2.0或3.0;
(2)叠氮化的5,10,15,20-四苯基卟啉(PP-N3)与合成的乳糖功能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m-LAC)通过点击反应合成具有不同拓扑结构的乳糖功能化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PP-Dm-LAC,m=1.0,2.0或3.0;
(3)反应结束后在蒸馏水中透析后冷冻干燥得到产物PP-Dm-LAC,m=1.0,2.0或3.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糖基化壳的以卟啉为核的含硅聚酰胺-胺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的具体步骤为:
首先制备1-3代的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m):
(a)第一代端炔基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1.0)的合成:丙烯酸甲酯(MA)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将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密封搅拌后,将甲醇稀释的炔丙胺用微量注射器滴加到圆底烧瓶后室温下搅拌24h,炔丙胺与MA的摩尔比为1:3-1:5,经旋蒸及抽真空除去甲醇及MA后得到中间产物(D0.5),以D0.5为反应物加入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甲醇稀释的1,3-双(3-氨基丙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D0)逐滴滴加到圆底烧瓶内,D0.5与D0的摩尔比为1:3-1:5,50度温度下搅拌反应48h后用石油醚萃取除去过量的D0,再旋蒸去掉甲醇,抽真空后得到产物D1.0;
(b)第二代端炔基化含硅聚酰胺胺(D2.0)的合成:以D1.0与丙烯酸甲酯为反应物,D1.0与MA的摩尔比为1:6-1:8,丙烯酸甲酯(MA)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将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密封搅拌后,将甲醇稀释的D1.0用微量注射器滴加到圆底烧瓶后50度下搅拌72h,经旋蒸及抽真空除去甲醇及MA后得到中间产物(D1.5),以D1.5和D0为反应物,D1.5与D0的摩尔比为1:6-1-8,将D1.5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后,甲醇稀释的D0逐滴滴加到圆底烧瓶内,50度温度下搅拌反应7天,石油醚萃取除去过量的D0,再旋蒸去掉甲醇,抽真空后制得D2.0;
(c)第三代端炔基化的含硅聚酰胺胺(D3.0)的合成:以D2.0和MA为反应物,D2.0与MA的摩尔比为1:12-1:20,丙烯酸甲酯(MA)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甲醇,将圆底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密封搅拌后,将甲醇稀释的D2.0用微量注射器滴加到圆底烧瓶后50度下搅拌72h,经旋蒸及抽真空除去甲醇及MA后得到中间产物(D2.5),50度下搅拌反应72h制得D2.5,以D2.5和D0为反应物,D2.5与D0的摩尔比为1:12-1:20,将D2.5加入圆底烧瓶中,加入甲醇溶解后,甲醇稀释的D0逐滴滴加到圆底烧瓶内,50度温度下搅拌反应7天,石油醚萃取除去过量的D0,再旋蒸去掉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晖杨伟河吴川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