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片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6531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薄片处理装置。根据实施方式,薄片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托盘、第二托盘、排出部件以及引导部。上述引导部设置在上述第二托盘,在不经由上述第一托盘而从输送路径向上述排出部件输送上述薄片的情况下,改变上述薄片相对于上述第二托盘的输送角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5年9月14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5-181108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在此说明的实施方式整体上涉及薄片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在由图像形成装置输送的薄片上进行分类处理或装订处理等的后处理的薄片处理装置。并且,薄片处理装置在不进行分类处理及装订处理的不分类模式下,将从图像形成装置输送的薄片直接排出到该薄片处理装置的排出托盘。在这种薄片处理装置中,期望提高薄片输送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一实施方式,薄片处理装置包括第一托盘、第二托盘、排出部件以及引导部。上述第一托盘支承由输送路径输送来的薄片。上述第二托盘设置在上述第一托盘的下方,并支承由上述第一托盘移动的上述薄片。上述排出部件设置于上述第二托盘,从上述第二托盘排出上述薄片。上述引导部设置于上述第二托盘,在不经由上述第一托盘而从上述输送路径向上述排出部件输送上述薄片的情况下,改变上述薄片相对于上述第二托盘的输送角度。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成例的正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截面图。图4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待机器件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处理器件的立体图。图6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引导部的动作例的截面图。图6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引导部的动作例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引导部的构成例的立体图。图8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引导部的连接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8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引导部的连接机构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9A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摞爪的动作例的截面图。图9B是示出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的摞爪的动作例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功能的构成,存在赋予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这些构成的重复说明的情况。参照图1至图9,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薄片处理装置。首先,图1及图2示出图像形成系统1的整体构成例。如图1及图2所示,图像形成系统1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后处理装置3。图像形成装置2在纸张等的薄片状的介质(以下称为“薄片”。)上形成图像。如果详细叙述的话,则图像形成装置2具有控制面板11、扫描仪12、打印机13、供给器件14、排出器件15、以及图像形成控制器16。控制面板11具有接受用户的操作的各种键。控制面板11接受关于薄片的后处理的种类的输入。例如,控制面板11接受进行分类处理的分类模式、进行装订处理的装订模式、或者不进行分类处理以及装订处理的不分类模式的选择。并且,在不分类模式被选择的情况下,控制面板11接受是向后处理装置3的后述固定托盘23a排出薄片、或者还是向可动托盘23b排出薄片的选择。图像形成装置2将通过控制面板11选择的关于模式以及薄片的排出目的地的信息输送到后处理装置3。扫描仪12具有读取复印对象物的图像信息的读取部。扫描仪12将读取到的图像信息输送到打印机13。打印机13根据由扫描仪12或外部设备发送来的图像信息,使用色调剂等的显像剂,形成输出图像(以下称为“色调剂图像”。)。打印机13例如在作为图像载体的感光体上形成色调剂图像,并在转印位置将该色调剂图像转印于薄片。打印机13对转印在薄片上的色调剂图像施加热和压力,将色调剂图像定影于薄片。供给器件14配合打印机13形成上述色调剂图像的时机(timing),逐张地向上述转印位置供给薄片。排出器件15将从打印机13排出的薄片输送到后处理装置3。图像形成控制器16控制图像形成装置2整体的动作。即,图像形成控制器16控制控制面板11、扫描仪12、打印机13、供给器件14以及排出器件15。例如,图像形成控制器16是包括CPU(中央处理器)、ROM(只读存储器)以及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的控制电路。接着,对后处理装置3进行说明。后处理装置3是“薄片处理装置”的一例。如图1所示,后处理装置3与图像形成装置2相邻配置。后处理装置3在从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的薄片上,根据通过控制面板11选择的模式进行处理。详细叙述的话,后处理装置3具有待机器件21、处理器件22、排出托盘器件23以及后处理控制器24。待机器件21使从作为外部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2输送来的薄片S(参照图3)临时滞留(缓冲)。例如,待机器件21在潼关处理器件22进行在前的薄片S的后处理期间,使后续的多张薄片S待机。待机器件21在处理器件22空出时,使停留的薄片S向处理器件22落下。处理器件22对薄片S进行规定的后处理。后处理是分类处理或装订处理等。例如,处理器件22整合多张薄片S。处理器件22对整合后的多张薄片S进行装订处理。由此,多张薄片S被装订。处理器件22将进行后处理过的薄片S排出到排出托盘器件23。排出托盘器件23具有固定托盘(固定的排出托盘)23a、可动托盘(可动的排出托盘)23b。固定托盘23a设置在后处理装置3的上部。另一方面,可动托盘23b设置在后处理装置3的侧部。可动托盘23b能沿后处理装置3的侧部沿上下方向移动。根据通过控制面板11选择的薄片S的排出目的地,将薄片S排出到固定托盘23a以及可动托盘23b。固定托盘23a以及可动托盘23b支承被排出的薄片S。后处理控制器24控制后处理装置3整体的动作。即,后处理控制器24控制待机器件21、处理器件22以及排出托盘器件23。并且,如图2所示,后处理控制器24控制后述的摞爪驱动机构61以及夹辊驱动机构62的动作。例如,后处理控制器24是包括CPU、ROM以及RAM的控制电路。接着,对后处理装置3的各部分构成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分别表示薄片输送方向D的“上游侧”以及“下游侧”。图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后处理装置3的截面图。如图3所示,后处理装置3具有入口辊30a、30b、薄片S的输送路径31、32、排出辊33a、33b、出口辊34a、34b、待机器件21以及处理器件22。入口辊30a、30b设置在后处理装置3的薄片供给口35的附近。自图像形成装置2向薄片供给口35供给薄片S。入口辊30a、30b将供给到薄片供给口35的薄片S向后处理装置3的内部输送。输送路径31、32包括第一输送路径31和第二输送路径32。第一输送路径31设置在入口辊30a、30b和排出托盘器件23的固定托盘23a之间。在不分类模式下,在选择固定托盘23a作为薄片S的排出目的地的情况下,第一输送路径31将供给到薄片供给口35的薄片S导向固定托盘23a。在第一输送路径31的下游侧的端部设置有排出辊33a、33b。排出辊33a、33b将输送到第一输送路径31的薄片S向固定托盘23a排出。另一方面,第二输送路径32被设置在入口辊30a、30b和后处理装置3的内部的出口辊34a、34b之间。在选择了分类模式或装订模式的情况下,第二输送路径32将向薄片供给口35供给的薄片S导向出口辊34a、34b。出口辊34a、34b设置在第二输送路径32的下游侧的端部。例如,出口辊34a、34b将通过第二输送路径32输送的薄片S向待机器件21输送。并且,在不分类模式下,在选择可动托盘23b作为薄片S的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薄片处理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路径,输送由外部供给的薄片;第一托盘,支承从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来的薄片;第二托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托盘的下方,支承从所述第一托盘移动的所述薄片;排出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托盘,从所述第二托盘排出所述薄片;以及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托盘,在不经由所述第一托盘而从所述输送路径向所述排出部件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下,改变所述薄片相对于所述第二托盘的输送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9.14 JP 2015-1811081.一种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路径,输送由外部供给的薄片;第一托盘,支承从所述输送路径输送来的薄片;第二托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托盘的下方,支承从所述第一托盘移动的所述薄片;排出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托盘,从所述第二托盘排出所述薄片;以及引导部,设置于所述第二托盘,在不经由所述第一托盘而从所述输送路径向所述排出部件输送所述薄片的情况下,改变所述薄片相对于所述第二托盘的输送角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部能在沿所述第二托盘的第一位置、以及从所述第二托盘突出且支承从所述输送路径向所述排出部件的所述薄片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引导部通过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改变所述输送角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出部件设置在所述薄片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第二托盘的下游侧的端部,所述引导部在向所述第二位置移动的情况下,以伴随向所述薄片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行进而接近所述第二托盘的方式,相对于所述第二托盘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片处理装置还包括:排出被所述第二托盘支承的薄片的摞的摞排出部件,所述引导部包括:支承所述薄片的支承面;以及通过被所述摞排出部件按压而使所述支承面从所述第二托盘突出的联结机构,所述支承面通过从所述第二托盘突出而改变所述输送角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片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摞排出部件能够从规定的初始位置向第一方向以及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移动,所述摞排出部件通过从所述初始位置向所述第二方向移动而排出所述薄片的摞,所述联结机构具有与沿所述第一方向以及所述第二方向移动的所述摞排出部件接触的接受部件。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桥翔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芝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