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井下废水处理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曝气吸附法处理矿井水中铁锰物质的装置。
技术介绍
铁、锰都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但是铁、锰过量也会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和危害。在某些煤矿开采区,铁锰在井下废水中含量较高。在抽取井下废水过程中,呈溶解状态的铁容易被氧化而沉淀,堵塞水管,导致水泵出水量减少甚至不得不废弃。从感官上讲,水中锰的含量在0.5mgPL以上时,水就会产生令人不愉快的颜色和独特的臭味,而且会在衣物、器具上着色,很不美观。从生理学上讲,人体摄入过量的锰,会造成相关器官的病变。日本东京郊区曾发生过居民饮用受锰污染的井水而患病死亡的事件。锰对人体有慢性中毒现象,对锰矿工人的调查资料表明,他们患有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强烈的精神障碍症。对于工业用水,如造纸工业、纺织工业、食品工业、酿造工业等,过多的锰含量会使产品的质量下降,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生产饮用水标准对于锰含量都有明确规定:铁、锰含量之和为0.3mgPL,锰的允许浓度为0.05mgPL。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锰的允许浓度为0.1mgPL。现有治理技术1.自然氧化法我国建国初期时,除铁锰的主要方法为从国外引进的自然氧化法,自然氧化技术为:直接向水中曝气,利用空气中含有的氧使铁锰被氧化,生成铁锰沉淀物后,过滤去除,其工艺流程一般情况下包括:曝气、氧化、沉淀及过滤等步骤,由三级处理构筑物组成的这种自然氧化技术除铁工艺具有着系统复杂、设备庞大的缺点,而且由于三价铁絮状物极其容易破碎而穿透滤层,所以这种工艺十分难以控制,导致出水经常无法达标,在除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曝气吸附法处理矿井水中铁锰物质的装置,包括矿井废水池(1),进水装置(2),混凝吸附塔(3),絮凝剂加料装置(4),排泥管(6),清水排出管(7),清水池(8),反冲洗进水装置(9),反冲洗水排水管(10),支架(11),智能控制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的上部设有混凝吸附塔(3),所述支架(11)的上部还设有智能控制器(12),混凝吸附塔(3)的上部设有絮凝剂加料装置(4),混凝吸附塔(3)的中部设有排泥管(6)和反冲洗水排水管(10),混凝吸附塔(3)的底部设有清水排出管(7),清水排出管(7)、清水池(8)和反冲洗进水装置(9)三者连通,混凝吸附塔(3)的正下方设有矿井废水池(1),混凝吸附塔(3)与矿井废水池(1)通过进水装置(2)连通,矿井废水池(1)一侧设有清水池(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曝气吸附法处理矿井水中铁锰物质的装置,包括矿井废水池(1),进水装置(2),混凝吸附塔(3),絮凝剂加料装置(4),排泥管(6),清水排出管(7),清水池(8),反冲洗进水装置(9),反冲洗水排水管(10),支架(11),智能控制器(1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1)的上部设有混凝吸附塔(3),所述支架(11)的上部还设有智能控制器(12),混凝吸附塔(3)的上部设有絮凝剂加料装置(4),混凝吸附塔(3)的中部设有排泥管(6)和反冲洗水排水管(10),混凝吸附塔(3)的底部设有清水排出管(7),清水排出管(7)、清水池(8)和反冲洗进水装置(9)三者连通,混凝吸附塔(3)的正下方设有矿井废水池(1),混凝吸附塔(3)与矿井废水池(1)通过进水装置(2)连通,矿井废水池(1)一侧设有清水池(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曝气吸附法处理矿井水中铁锰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吸附塔(3)包括:曝气絮凝室(3-1),固定缓冲板(3-2),吸附饱和传感器(3-3),高分子吸附层(3-4),承托层(3-5),溶氧浓度传感器(3-6),水位传感器(3-7),曝气系统(3-8);曝气絮凝室(3-1)位于混凝吸附塔(3)内中心位上部,曝气絮凝室(3-1)为上部圆柱下部倒圆锥中空结构,曝气絮凝室(3-1)的内部底侧设有曝气系统(3-8),曝气絮凝室(3-1)的内部底侧与进水装置(2)相连接,曝气絮凝室(3-1)的内部上侧设有溶氧浓度传感器(3-6),曝气絮凝室(3-1)的上部设有水位传感器(3-7),曝气絮凝室(3-1)的下部设有固定缓冲板(3-2),固定缓冲板(3-2)的下部设有高分子吸附层(3-4),高分子吸附层(3-4)的中部设有吸附饱和传感器(3-3),高分子吸附层(3-4)的下部设有承托层(3-5);所述吸附饱和传感器(3-3)、溶氧浓度传感器(3-6)、水位传感器(3-7)与智能控制器(12)导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曝气吸附法处理矿井水中铁锰物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系统(3-8),包括曝气主管(3-8-1),曝气支管(3-8-2),曝气环(3-8-3),外接气泵(3-8-4),气体喷射头(3-8-5);所述曝气主管(3-8-1)的一端从曝气絮凝室(3-1)的中部穿出,与外接气泵(3-8-4)连通,曝气主管(3-8-1)的另一端与曝气支管(3-8-2)连通,所述曝气支管(3-8-2)和曝气环(3-8-3)位于曝气主管(3-8-1)的下部,曝气主管(3-8-1)与曝气支管(3-8-2)中部直角连通,曝气支管(3-8-2)两端成形成两个向下的直角弯管,两个直角弯管与曝气环(3-8-3)连通;所述曝气环(3-8-3)位于曝气絮凝室(3-1)底部,曝气环(3-8-3)为环形中空管,曝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喜坤,刘勇,陈红娟,孙晓虎,张双圣,于向辉,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市城区水资源管理处,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