蒽系化合物、发光层用材料、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57073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元件寿命优异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通过将如下的化合物用作发光层用材料而制造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从而解决所述问题,所述化合物是在苯基与萘基分别键结于9位与10位上的蒽化合物中,使特定芳基取代于萘基(在其2位上与蒽键结)的尤其是8位上而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蒽系化合物及含有其的发光层用材料,进而是涉及一种适合作为例如彩色显示器等显示装置的显示元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更详细而言,本专利技术是涉及一种通过将特定的蒽系化合物用于发光层中而改善了元件寿命等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以下有时简称为有机EL(Electro-Luminescence)元件)。
技术介绍
有机EL元件为自发光型的发光元件,作为显示用或照明用的发光元件而备受期待,近年来正在进行活跃的研究。为了促进有机EL元件的实用化,元件的低消耗电力化、长寿命化为不可缺少的要素,尤其在蓝色发光元件方面成为大问题。因此,对发光层用材料进行了各种研究,为了实现蓝色发光元件的元件寿命等的提高,对苯乙烯胺(styrylamine)或蒽衍生物等进行了改良。例如,作为蓝色元件的发光层用材料,有与蒽衍生物相关的报告(下述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5及下述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5),且在专利文献3中揭示有一种将萘作为基本骨架的材料(也包含萘上键结有蒽的化合物),在专利文献4中揭示有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使体积大的基团取代于在蒽上所键结的萘基的6位或7位上,在专利文献5中揭示有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使芳基取代于在蒽上所键结的萘基的7位上。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1393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4-622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10-87488号公报<br>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6-45503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12-104806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材料科学与工程:R:报告第39卷,议题5-6,143页-222页,2002(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R:ReportsVolume39,Issues5-6,Pages143-222,2002.)非专利文献2:应用物理快报(AppliedPhysicsLetters(Appl.Phys.Lett.))91,251111(2007)非专利文献3:应用物理快报(Appl.Phys.Lett.)89,252903(2006)非专利文献4:应用物理快报(Appl.Phys.Lett.)90,123506(2007)非专利文献5:应用物理快报(Appl.Phys.Lett.)91,083515(2007)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如上所述的状况下,为了增加应用于有机EL元件时具有优异的元件寿命的发光层用材料、尤其是材料的选择项,期望开发出包含与现有化合物的化学结构不同的化合物的发光层用材料。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本专利技术人等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努力研究,结果成功制造出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通式(1)的蒽系化合物,并且发现:通过将该蒽系化合物用作发光层中所使用的发光层用材料,可获得一种元件寿命等得到改善的有机EL元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下的蒽系化合物、发光层用材料、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及具备该有机电致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照明装置。[1]一种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化3]在式(1)中,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R6~R9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Ar9~Ar11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而且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经氘取代。[2]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化合物,其中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R6~R9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30的芳基、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30的芳基、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Ar9~Ar11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30的芳基、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而且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经氘取代。[3]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化合物,其中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或经碳数1~6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R6~R9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12的烷基,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18的芳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或经碳数1~6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18的芳基、或碳数1~12的烷基,Ar9~Ar11分别独立地为氢、或碳数1~12的烷基。[4]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化合物,其中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4的烷基、环己基、或经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R6~R9为氢,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18的芳基、碳数1~4的烷基、环己基、或经碳数1~4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18的芳基,Ar9~Ar11为氢。[5]根据上述[1]所记载的化合物,其为下述式(1-1)、式(1-3)、式(1-35)或式(1-81)所表示的化合物:[化4][6]一种发光层用材料,其含有根据上述[1]~[5]中任一项所记载的化合物。[7]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包括:包含阳极及阴极的一对电极、及配置于该一对电极间且含有根据上述[6]所记载的发光层用材料的发光层。[8]根据上述[7]所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在上述发光层中含有选自由具有芪(stilbene)结构的胺、芳香族胺衍生物及香豆素衍生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9]根据上述[7]或[8]所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其还包括配置于上述阴极与上述发光层之间的电子传输层和/或电子注入层,该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的至少一个含有选自由羟喹啉系金属络合物、吡啶衍生物、菲咯啉衍生物、硼烷衍生物及苯并咪唑衍生物所组成的群组中的至少一种。[10]根据上述[9]所记载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CN105658606.html" title="蒽系化合物、发光层用材料、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原文来自X技术">蒽系化合物、发光层用材料、使用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a>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化1]在式(1)中,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R6~R9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Ar9~Ar11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而且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经氘取代。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10.29 JP 2013-2242761.一种下述通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
在式(1)中,
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
R6~R9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经取代的硅烷基,
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
经取代的硅烷基,
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可
经取代的硅烷基,
Ar9~Ar11分别独立地为氢、可经取代的芳基、可经取代的烷基、可经取代的环烷基、或
可经取代的硅烷基,而且
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经氘取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
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
R6~R9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
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30的芳基、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
或经取代的硅烷基,
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30的芳基、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基、
或经取代的硅烷基,
Ar9~Ar11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30的芳基、碳数1~24的烷基、碳数3~12的环烷
基、或经取代的硅烷基,而且
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中的至少一个氢可经氘取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
R1~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或经碳数1~6的烷
基取代的硅烷基,
R6~R9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1~12的烷基,
Ar1~Ar5分别独立地为氢、碳数6~18的芳基、碳数1~12的烷基、碳数3~8的环烷基、
或经碳数1~6的烷基取代的硅烷基,
Ar6~Ar8分别独立地为氢、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防小野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捷恩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