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轿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5369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2 10: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音轿厢。包括轿厢、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体;所述减阻隔音体为锥型体,所述减阻隔音体的截面半径沿着由所述轿厢至远离所述轿厢的方向逐渐减小。大大减小了垂直于电梯运行方向上电梯轿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所述轿厢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小了所述轿厢的风阻噪声和涡流噪声。所述减阻隔音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阻层、减震腔、以及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减阻层由钢板材料制成,所述减震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减阻层和所述吸音层的缓冲条,相邻两个缓冲条之间形成有吸音带。具有很好的降噪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梯
,尤其涉及一种隔音轿厢
技术介绍
电梯噪声主要是由空气阻力和机械振动引发的。电梯在井道里上下往复运行时产生很大的风阻,这些阻力与轿厢作用产生风阻噪声;另外由于空气流速的急剧增加,气流在厢体尾部生产很大分离和不连续的漩涡,这种非连续漩涡不断脱落和演化会使涡流场中的压力产生剧烈波动产生涡流噪声。电梯的许多噪声是由振动引起的。为了能够保障电梯轿厢乘客的舒适性,必要对电梯轿厢进行降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很好的减少噪音的隔音轿厢,以提高电梯乘客的乘坐舒适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隔音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体;所述减阻隔音体为锥型体,所述减阻隔音体的截面半径沿着由所述轿厢至远离所述轿厢的方向逐渐减小。大大减小了垂直于电梯运行方向上电梯轿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所述轿厢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因此可以减小所述轿厢运行时的风阻噪声和涡流噪声。所述减阻隔音体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阻层、减震腔、以及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减阻层由钢板材料制成,所述减震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减阻层和所述吸音层的缓冲条,相邻两个缓冲条之间形成有吸音带。钢板材料具有光滑的表面,可以减小电梯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从而减小由此阻力带来的震动和进而减小有改震动引起的噪音;另外钢板材料紧密的结构,具有隔音的效果,将一部分噪音直接隔绝在轿厢的箱体之外。所述减震腔内的缓冲条,可以弱化吸收所述减阻层受到的空气阻力而引起的震动。相邻缓冲条之间形成的吸音带,一部分声音在吸音带中传播时与缓冲条摩擦,由声能转化成热能,声能被损耗吸收。剩余未被吸收的声音,进入吸音层被进一步消化。作为优选,所述缓冲条包括弹性缓冲体和套设在所述弹性缓冲体外的弹性套。作为优选,所述弹性缓冲体的腰部宽度比其两端的宽度窄,使得所述弹性缓冲体与所述弹性套之间形成弹性伸缩空间。所述弹性缓冲体和所述弹性套一方面增加了缓冲条的弹性,从而提高了缓冲效果,另一方面,所述弹性伸缩空间增加了暴露在空气中与声波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吸收一部分声能,有吸音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吸音层包括靠近所述减震腔端的高效吸音层和靠近所述轿厢端的完全吸音层。所述高效吸收层靠近声音的进入方向,在第一时间以最高的效率吸收消化声音。所述完全吸音层具有较大的空间,用于对声音的完全消化吸收。作为优选,所述轿厢侧壁设置吸音腔,所述吸音腔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侧壁的吸音腔吸收轿厢运行过程中,轿厢侧壁与进道内空气流通摩擦产生的噪音。作为优选,所述吸音腔为两端细、中间粗的腔体。增加声音在所述吸音腔内的反射,以增加停留时间,提高吸音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吸音腔外壁涂覆有声音反射材料,形成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将一部分声音直接反射隔绝在轿厢外部。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电梯轿厢隔音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减阻隔音体的外形大大减小了所述电梯轿厢顶部和底部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所述轿厢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因此减小了轿厢运行时的风阻噪声和涡流噪声。所述减阻隔音体的多个功能层,沿声音传播方向分布减阻、减震、和隔音层,可以有效的减少轿厢的噪声。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隔音轿厢的剖视图。图2图1中标号A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轿厢、2-减阻隔音体、11-侧壁、21-减阻层、111-吸音腔、221-缓冲条、222-吸音带、1111-反射面、2211-弹性缓冲体、2212-弹性套、2213-弹性伸缩空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隔音轿厢,包括轿厢1、分别设置在轿厢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体2;减阻隔音体的锥型体,减阻隔音体的横截面半径沿着由轿厢1至远离轿厢1的方向逐渐减小。因此大大减小了垂直于电梯运行方向上电梯轿厢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减小了所述轿厢运行过程中的空气阻力,从而减小了轿厢运行时的的风阻噪声和涡流噪声。减阻隔音体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阻层21、减震腔、以及吸音层。减阻层由钢板材料制成。钢板材料具有光滑的表面,结合锥型的表面形状可以大大减小电梯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从而减小由此阻力带来的震动和进而减小有改震动引起的噪音;另外钢板材料紧密的结构,具有隔音的效果,可以将一部分噪音直接隔绝在轿厢的箱体之外。减震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减阻层21和吸音层的缓冲条221,相邻两个缓冲条221之间形成有吸音带222。缓冲条221包括弹性缓冲体2211和套设在弹性缓冲体2211外的弹性套2212。弹性缓冲体2211的腰部宽度比其两端的宽度窄,使得弹性缓冲体2211与弹性套2212之间形成弹性伸缩空间2213。弹性缓冲体2211的腰部宽度比两端窄,使得弹性缓冲体2211沿其垂直方向具有一定弹性,可以弱化吸收减阻层21受到的空气阻力而引起的震动。进一步地,一部分声音在相邻缓冲条221之间形成的吸音带222中传播时与缓冲条221摩擦,同时也有部分声音进入弹性伸缩空间2213中与弹性套2212和弹性缓冲体2211摩擦,由声能转化成热能,声能被损耗吸收。剩余未被吸收的声音,进入位于内部层的吸音层。吸音层包括靠近减震腔端的高效吸音层1和靠近轿厢1端的完全吸音层2。高效吸音层1位于上方最接近锥型的减阻隔音体2的顶部在电梯运行过程中收到空气阻力冲击最大的那部分,因此在高效吸音层1内填充性能较好的吸音棉,能够在第一时间高效吸收掉这部分的声音。进一步地,位于下方的完全吸音层2相对高效吸音层1占据较大的体积,可以完全吸收由侧面的减震腔和上方的高效吸收层231进入的声音。轿厢1的侧壁11设置吸音腔111,吸音腔11内填充吸音棉作为吸音材料。吸音腔111为两端细、中间粗的腔体,该形状结构可以增加声音在吸音腔111内的反射,从而增加停留时间,提高吸音效果。另外,吸音腔111外壁涂覆有声音反射材料,形成反射面1111。反射面1111将一部分声音直接反射隔绝在轿厢外部。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隔音轿厢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音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体(2);所述减阻隔音体(2)为锥型体,所述减阻隔音体(2)的截面半径沿着由所述轿厢至远离所述轿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减阻隔音体(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阻层(21)、减震腔、以及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减阻层(21)由钢板材料制成,所述减震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减阻层(21)和所述吸音层的缓冲条(221),相邻两个缓冲条(221)之间形成有吸音带(2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音轿厢,其特征在于:包括轿厢、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和底部的减阻隔音体(2);所述减阻隔音体(2)为锥型体,所述减阻隔音体(2)的截面半径沿着由所述轿厢至远离所述轿厢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减阻隔音体(2)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减阻层(21)、减震腔、以及吸音层;所述吸音层内填充吸音材料,所述减阻层(21)由钢板材料制成,所述减震腔内设置有固定连接所述减阻层(21)和所述吸音层的缓冲条(221),相邻两个缓冲条(221)之间形成有吸音带(2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音轿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条(221)包括弹性缓冲体(2211)和套设在所述弹性缓冲体(2211)外的弹性套(22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音轿厢,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明管菊花
申请(专利权)人:浙奥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