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永磁体马达、位置估计装置和马达驱动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按照惯例,不消耗磁场能量的永磁体马达被广泛地用作为高效马达(专利文件1)。该永磁体马达,特别是永磁体被嵌入转子内的内永磁体(IPM)马达,具有被称为凸极效应的性质(特性),其中线圈电感根据转子的角度而变化。由于凸极性质,不仅能够使用由于永磁体的磁通量产生的磁力扭矩还能使用由于凸极性质产生的磁阻扭矩的IPM马达是高效的并且具有广泛的运用速度范围,因此,目前IPM马达的应用范围在扩大。此外,IPM马达也被用于无传感器角度估计,其中不使用旋转传感器而是通过使用凸极性质估计转子角度。[引用列表][专利文件][专利文件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14-9999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扩大凸极性质。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永磁体马达,其包括:转子,其被配置为包括旋转轴和在外围上的多个磁化转子磁体,所述转子磁体被磁化以交替地形成N极和S极;第一环形爪极单元,其内周界面对转子磁体,所述第一环形爪极单元被配置为沿内周界包括多个第一爪极,第一爪极彼此紧邻并且在旋转轴的向上轴向和旋转轴的向下轴向上交替地延伸,第一爪极的底侧形成环形;第二环形爪极单元,其内周界面对转子磁体,所述第二环形爪极单元被配置为沿内周界包括多个第二爪极,第二爪极彼此紧邻并且在旋转轴的向上轴向和旋转轴的向下轴向上交替地延伸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永磁体马达,其包含:转子,其被配置为包括旋转轴和在外围上的多个磁化转子磁体,其中所述转子磁体被磁化以交替地形成N极和S极;第一环形爪极单元,其内周界面对所述转子磁体,所述第一环形爪极单元被配置为沿所述内周界包括多个第一爪极,所述第一爪极彼此紧邻并且在所述旋转轴的向上轴向和所述旋转轴的向下轴向上交替地延伸,所述第一爪极的底侧形成环形;第二环形爪极单元,其内周界面对所述转子磁体,所述第二环形爪极单元被配置为沿所述内周界包括多个第二爪极,所述第二爪极彼此紧邻并且在所述旋转轴的向上轴向和所述旋转轴的向下轴向上交替地延伸,所述第二爪极的底侧形成环形;第一开口部分,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环形爪极单元的第一连结表面中,以便于连结到所述第二环形爪极单元;以及第二开口部分,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环形爪极单元的第二连结表面中,以便于连结到所述第一环形爪极单元。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6 JP 2014-238934;2015.11.19 JP 2015-227011.一种永磁体马达,其包含:
转子,其被配置为包括旋转轴和在外围上的多个磁化转子磁体,其中所述
转子磁体被磁化以交替地形成N极和S极;
第一环形爪极单元,其内周界面对所述转子磁体,所述第一环形爪极单元
被配置为沿所述内周界包括多个第一爪极,所述第一爪极彼此紧邻并且在所述
旋转轴的向上轴向和所述旋转轴的向下轴向上交替地延伸,所述第一爪极的底
侧形成环形;
第二环形爪极单元,其内周界面对所述转子磁体,所述第二环形爪极单元
被配置为沿所述内周界包括多个第二爪极,所述第二爪极彼此紧邻并且在所述
旋转轴的向上轴向和所述旋转轴的向下轴向上交替地延伸,所述第二爪极的底
侧形成环形;
第一开口部分,其形成在所述第一环形爪极单元的第一连结表面中,以便
于连结到所述第二环形爪极单元;以及
第二开口部分,其形成在所述第二环形爪极单元的第二连结表面中,以便
于连结到所述第一环形爪极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永磁体马达,
其中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分以如下方式形成,即所述第一
开口部分的中心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分的中心与向下延伸到所述第一连结表面的
所述爪极的中心在同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永磁体马达,
其中形成多个所述第一开口部分和多个所述第二开口部分,
在所述开口部分之间形成多个磁路缩窄部分,
所述第一开口部分、所述第二开口部分和所述磁路缩窄部分以如下方式形
成,即在周向方向上,至少一个所述磁路缩窄部分的宽度等于或小于所述第一
开口部分和所述第二开口部分中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崇,小池孝尚,铃木晴之,吉水英毅,山本典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理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