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俊山专利>正文

全热源无霜热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48761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热源无霜热泵,包括介质循环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的出口与四通阀的第一通道连接;四通阀的第二通道与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节流装置连接,节流装置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四通阀的第四通道连接,四通阀的第三管道与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介质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布水器、全热网膜、集水器,集水器下端的介质出口与水泵连接,水泵与换热器的介质进口连接,换热器的介质出口与布水器连接,布水器位于集水器开口的上方,在布水器与集水器的开口处之间安装有全热网膜。热效率高,能耗低,制热时不结霜,节能环保,体积小,安全性高,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全热源无霜热泵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建筑运行耗能占社会能源消耗的22~30%,空调能耗更是占建筑总能耗的55%,而社会的发展又使得空调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节能环保的空调产品不仅是众多生产厂家在努力实现的目标,更是国家有关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对象。因此,如何解决中央空调耗能严重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央空调领域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中央空调领域,能够体现节能空间的无非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压缩机性能,系统控制和冷却方式(热源)。而冷却方式是重中之重的环节,目前通用的冷却方式是空气冷却和水冷却。空气冷却(空气源)是目前空调的主导方式,但因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其工作效率较低(COP最高3.3),占据很多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家庭工作与生活耗电的很大比重。传统的冷却塔水冷系统方式,只能制冷不能制暖,而且比较适合于大型项目,在中小型项目中无法应用。改进型的水冷却(主要是水、地源),尽管能大大提高能效比(系统COP最高4.5),但从本世纪初开始水地源空调在中国的应用效果来看,其存在的致命缺陷对环境的破坏也是很严重的。一方面水源空调导致大量的地下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另一方面,地源空调又受城市用地和施工条件的限制,正逐步被各级城市加以限制甚至制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描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节能环保,体积小,安全性能高,成本低廉的全热源无霜热泵。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热源无霜热泵,包括介质循环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四通阀、节流装置、蒸发器,压缩机的出口与四通阀的第一通道连接;四通阀的第二通道与换热器的冷媒进口连接,换热器的冷媒出口与节流装置连接,节流装置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与四通阀的第四通道连接,四通阀的第三管道与压缩机的进口连接;所述介质循环系统包括水泵、布水器、全热网膜、集水器,集水器下端的介质出口与水泵连接,水泵与换热器的介质进口连接,换热器的介质出口与布水器连接,布水器位于集水器开口的上方,在布水器与集水器的开口处之间安装有全热网膜。全热网膜能使得流经其上的介质能充分与空气接触,提高介质的热交换率。在四通阀的第三管道与压缩机的进口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确保进入压缩机内的均为气体状态的冷媒,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在蒸发器处安装有风机Ⅰ。加速冷媒与室内温度热交换。在布水器的上方安装有风机II,布水器上的介质一方面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的是介质的显热;风机II加速了介质中水分的自身状态的变化,充分利用水分的潜热。在集水器的下端设有排污管,排污管上设有排污阀。排污阀的设置便于以后的清洗工作。在集水器的一侧设有补水管和浓度控制管,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浓度控制管的一端安装在水泵与换热器之间,浓度控制管的另一端与集水器连接;在浓度控制管上安装有浓度控制器和控制阀。补水阀和浓度控制器共同作用保证集水器内的介质浓度,确保介质在制热环节不会结霜。所述全热网膜是经过化学处理后的有机纤维,换热面积和蒸发面积都大大提升,且成本低廉,亲水性好,使用寿命长,无污染无毒害。本技术使用冰点低的液体介质作为热源,液体介质通过换热器与冷媒进行热交换,并通过四通阀实现制冷和制热功能的转换,在制冷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气态冷媒,由四通阀的第一管道进入四通阀内,并从第二通道流入换热器内,与液体介质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冷媒再次经节流装置进一步降温后流入蒸发器内,蒸发器内的冷媒温度低于室内空气温度,冷媒与空气热交换,降低室内空气温度,且在风机Ⅰ的作用下,室内空气进行循环使整个环境的温度都降低,与室内空气热交换后的冷媒由四通阀的第四通道和第三通道流入气液分离器内,进行气液分离后的冷媒再次进入压缩机内再次循环。热交换后的介质在水泵的动力作用下由布水器喷洒在全热网膜上,并从全热网膜上流入集水器内再次循环。在全热网膜上,由于介质的温度高于空气温度,所以介质从全热网膜上由上往下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空气的显热;风机Ⅱ在抽吸的过程中,加速了介质内的液态水的气化过程,气化时会带走空气内一部分热,利用了介质的潜热,提高了系统的热交换率。在制热时,经压缩机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冷媒由四通阀的第一通道进入四通阀内,并从第四通道流入蒸发器内与室内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蒸发器内的冷媒温度高于室内空气温度,所以热交换后室内温度升高,冷媒温度降低,热交换后的冷媒再次经节流装置进一步降温后,流入换热器内与介质进行热交换,由于冷媒的温度低于介质的温度,所以经换热器后,介质温度降低,冷媒温度升高,热交换后的冷媒经四通阀的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流入气液分离器内,经气液分离后流入压缩机内。热交换后的介质经在水泵的作用下由布水器喷洒在全热网膜上,并与空气进行热交换。由于介质温度低于空气温度,所以介质吸收空气内的热量,利用了空气的显热,空气内的水分子由气态变为液态被全热网膜上的介质吸收,利用的是水的潜热。介质是自主研发的特殊配方的液体,冰点较低,由补水阀和浓度控制器调节其浓度。且介质与空气热交换是采用开放模式,低温高浓度介质的吸水吸热功能能保证换热器上不会结霜。避免了空气源热泵系统空调蒸发器大量结霜的现象,本技术不仅可以连续进行,还没有因为化霜而产生的能源浪费。本技术换热效率高,能耗低,制热时不会结霜,节能环保,体积小,安全性高,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领域中,“显热”是指空气温度变化吸收或放出热量。“潜热”是指水分子相变时吸收或散失的热量。“全热”=“显热”+“潜热”。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全热源无霜热泵,包括介质循环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节流装置6和蒸发器7。压缩机1的出口1-1与四通阀2的第一通道2-1连接;四通阀2的第二通道2-2与换热器5的冷媒进口5-1连接,换热器5的冷媒出口5-2与节流装置6连接,节流装置6与蒸发器7连接,在蒸发器7处安装有风机Ⅰ17。蒸发器7与四通阀2的第四通道2-4连接,四通阀2的第三管道2-3与压缩机1的进口1-2连接。在四通阀2的第三管道2-3与压缩机1的进口1-2之间设有气液分离器8。确保进入压缩机内的均为气体状态的冷媒,延长压缩机的使用寿命。所述介质循环系统包括水泵9、布水器10、全热网膜11和集水器14。集水器14下端的介质出口14-1与水泵9连接,水泵9与换热器5的介质进口5-3连接,换热器5的介质出口5-4与布水器10连接,布水器10位于集水器14开口的上方,在布水器10的上方安装有风机II15,布水器上的介质一方面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利用的是介质的显热;风机II加速了介质中水分的自身状态的变化,充分利用水分的潜热。在布水器10与集水器14的开口处之间安装有全热网膜11。全热网膜能使得流经其上的介质能充分与空气接触,提高介质的热交换率。在集水器14的下端设有排污管18,排污管18上设有排污阀12。排污阀的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热源无霜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循环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节流装置(6)、蒸发器(7),压缩机(1)的出口(1‑1)与四通阀(2)的第一通道(2‑1)连接;四通阀(2)的第二通道(2‑2)与换热器(5)的冷媒进口(5‑1)连接,换热器(5)的冷媒出口(5‑2)与节流装置(6)连接,节流装置(6)与蒸发器(7)连接,蒸发器(7)与四通阀(2)的第四通道(2‑4)连接,四通阀(2)的第三管道(2‑3)与压缩机(1)的进口(1‑2)连接;所述介质循环系统包括水泵(9)、布水器(10)、全热网膜(11)、集水器(14),集水器(14)下端的介质出口(14‑1)与水泵(9)连接,水泵(9)与换热器(5)的介质进口(5‑3)连接,换热器(5)的介质出口(5‑4)与布水器(10)连接,布水器(10)位于集水器(14)开口的上方,在布水器(10)与集水器(14)的开口处之间安装有全热网膜(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源无霜热泵,其特征在于:包括介质循环系统和冷媒循环系统,所述冷媒循环系统包括压缩机(1)、四通阀(2)、节流装置(6)、蒸发器(7),压缩机(1)的出口(1-1)与四通阀(2)的第一通道(2-1)连接;四通阀(2)的第二通道(2-2)与换热器(5)的冷媒进口(5-1)连接,换热器(5)的冷媒出口(5-2)与节流装置(6)连接,节流装置(6)与蒸发器(7)连接,蒸发器(7)与四通阀(2)的第四通道(2-4)连接,四通阀(2)的第三管道(2-3)与压缩机(1)的进口(1-2)连接;所述介质循环系统包括水泵(9)、布水器(10)、全热网膜(11)、集水器(14),集水器(14)下端的介质出口(14-1)与水泵(9)连接,水泵(9)与换热器(5)的介质进口(5-3)连接,换热器(5)的介质出口(5-4)与布水器(10)连接,布水器(10)位于集水器(14)开口的上方,在布水器(10)与集水器(14)的开口处之间安装有全热网膜(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俊山刘庆莱
申请(专利权)人:张俊山刘庆莱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