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4516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1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隔声罩中心的同心圆形格栅结构(5)、布置在隔声罩周围的外壳(1)、粘贴在外壳(1)上的阻尼层、设置在阻尼层上且与阻尼层大小相同的约束层(3)和包裹在约束层(3)外的吸声层(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良好隔声与散热效果,从而解决了隔声和散热不能兼顾的难题;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及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声导流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属于工程机械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工程车辆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发动机引起的噪声主要由发动机自身通过底部空气向外泄露的噪声以及由发动机振动引起的隔声罩振动所辐射的噪声构成,由于动力舱底部温度较高,同时还需要进行通风散热。如果发动机底部裸漏,直接与外边空气接触,尽管能保证充分的通风散热,但发动机底部向外泄露的噪声会很大;如果发动机底部密封,用隔声罩阻断与外边空气直接接触,尽管能起到良好的隔声效果,但是动力舱底部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因此,如何在保证通风散热的基础上,控制或消除发动机底部所引起的噪声,一直是各工程车辆厂家关注的难题。现有技术中,关于发动机底部隔声导流结构,有的采用全封闭隔声罩,尽管隔声效果好,但是阻隔了发动机底部的风道,对发动机底部的散热影响巨大;有的采用局部隔声罩,仅对发动机局部辐射噪声较强的部位进行隔离,隔声效果较差,应用较少;目前大多采用百叶窗形式,周围敷设整块的阻尼材料,阻尼材料上面布置吸声层。但存在以下缺点:(1)百叶窗形式是一种常见的结构,不够新颖,尽管可以减小发动机底部漏声的面积,但效果有限;(2)阻尼材料价格昂贵,隔声导流结构上粘贴整块的阻尼材料,增加成本,浪费材料,而且减少振动的效果并不能随着粘贴面积的增加而增强;(3)隔声导流结构上直接粘附阻尼材料,为自由阻尼结构,阻尼材料易老化,而且减振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节约成本,并且具有良好隔声与散热效果的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的一种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包括设置在隔声罩中心的同心圆形格栅结构、布置在隔声罩周围的外壳、粘贴在外壳上的阻尼层、设置在阻尼层上且与阻尼层大小相同的约束层和包裹在约束层外的吸声层。上述阻尼层采用的是多个开有孔的阻尼片,各阻尼片按设定的间隔周期性地斜向布置。上述同心圆形格栅结构包括多片格栅,且每片格栅向圆心倾斜,每片格栅的弯角θ为135~150°。上述外壳具体采用的是一层厚度为1.5mm的钢板。上述约束层具体采用的是铁条。上述吸声层具体采用的是阻燃吸音毛毡或吸音海绵。本技术的同心圆形格栅结构,具有更好的通风和降噪效果,并降低发动机底部噪声对工程车辆左右两侧污染的关键,保证格栅结构夹角能够阻挡住从里边直视外边的视线,噪声无法直接泄露;阻尼片开孔及布置方式,比传统的采用阻尼层节约材料和成本,减少结构重量,并且在阻尼层上边布置约束层,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从而解决了隔声和散热不能兼顾的难题;另外本技术所涉及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安装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立体图;图2是图1的横向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带孔阻尼片的机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带孔阻尼片的布置图;图5是本技术的同心圆形格栅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1、外壳,2、吸声层,3、约束层,4、阻尼片5、同心圆形格栅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参见图1和图2,本技术的一种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它为一种槽型结构件。隔声导流装置的上表面设有螺栓孔,将其安装在发动机的底部。本技术具体包括外壳1、吸声层2、约束层3、阻尼层、同心圆形格栅结构5。外壳1为一层1.5mm厚度的钢板,是隔声的主体结构,外壳1上边粘贴阻尼层,阻尼层包括多个阻尼片4,阻尼片4可采用开孔的阻尼板或阻尼漆材料,阻尼片4的结构参见图3,它按照设定的间隔周期性地斜向布置,布置形式参见图4,阻尼层上边是约束层3,它是由与阻尼层同样大小的铁条构成,根据粘弹性阻尼理论可知,约束阻尼处理效果比自由阻尼处理减振效果好,约束层3上边是吸声层2,吸声层2可采用阻燃吸音毛毡或吸音海绵材料,起到吸收发动机底部噪声的作用。隔声导流结构的底面是同心圆形格栅结构5,如图5所示,格栅呈对称形式,且向中面倾斜,每片格栅夹角θ在135~150°之间,保证阻挡住从隔声导流结构的里边直视外边的视线,噪声无法直接泄露,在实现发动机上下通风功能的同时,进一步阻隔发动机噪声向外传播。本技术通过在隔声罩的中心开设同心圆形格栅结构5,具有更好的通风和降噪效果,在隔声罩的周围布置有外壳1、阻尼层和吸声层2,阻尼层可采用开孔的阻尼板或阻尼漆材料,阻尼片4按照设定的间隔周期性斜向布置,既节省材料又具有更好的减振效果,吸声层2可采用阻燃吸音毛毡或吸音海绵材料,提升隔声罩的隔声作用,吸声层2与阻尼层之间布置铁条作为约束层3,约束阻尼处理效果比自由阻尼处理效果好。该隔声导流结构新颖,采用多种技术的组合,解决了隔声和散热不能兼顾的难题。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隔声罩中心的同心圆形格栅结构(5)、布置在隔声罩周围的外壳(1)、粘贴在外壳(1)上的阻尼层、设置在阻尼层上且与阻尼层大小相同的约束层(3)和包裹在约束层(3)外的吸声层(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
括设置在隔声罩中心的同心圆形格栅结构(5)、布置在隔声罩周围的
外壳(1)、粘贴在外壳(1)上的阻尼层、设置在阻尼层上且与阻尼
层大小相同的约束层(3)和包裹在约束层(3)外的吸声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阻尼层采用的是多个开有孔的阻尼片(4),各阻尼片(4)
按设定的间隔周期性地斜向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程车辆用减振降噪式隔声导流装置,
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俊收高磊磊魏哲雷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