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8023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2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风机组件及空调机组,其中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和设置于风机外的风机壳,风机壳上设置入风口和排风口,于风机的靠近入风口的一侧设置导流装置,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导流板上对应入风口设置导流孔,导流板背离风机壳的一侧设置多个导流叶片,多个导流叶片沿导流孔的周向环形布置,每个导流叶片在导流板上的部分投影落在导流孔内,导流叶片与导流孔的中心轴线呈非垂直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风机组件可以在风机的入风口处形成如龙卷风状的旋风气流,增强风机的入风口处的抽吸作用,进而使空调机组内部的气流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提高空调机组的换热能力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风机组件,及应用该风机组件的空调机组。
技术介绍
轴流风机具有低压、大流量的特点,目前,上出风多联机组等大多采用轴流风机进行机组换热。但是采用轴流风机的空调机组具有空调机组内部流场分布不均匀,换热效率低的缺点,因为靠近轴流风机的位置压差大、风速快,远离轴流风机的位置压差小,同时与轴流风机连接的换热器存在一定的阻力,使得换热器表面风速分布沿换热器高度方向迅速下降,最下方的速度甚至有时接近为零。如图1所示,换热器1′具有邻近风机组件2′设置的第一端11′和远离风机组件2′设置的第二端12′,即第一端11′设置在换热器1′高度方向的最上方位置,第二端12′设置在换热器1′高度方向的最下方位置,在风机组件2′工作时,第一端11′的速度最大,第二端12′的速度最小,有时甚至接近为零,这种情况容易导致换热器1′各分路换热能力不均,造成部分换热器管路性能浪费,不能充分利用换热面积,难以提升机组的换热效率和性能。系统匹配时也要根据这一情况调整各分路冷媒流量,增加了许多匹配工作量。另外,现有的空调机组和风机组件的结构限制了风机直径和换热器的高度尺寸比例,对空调机组的设计和性能改善无形中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其能改善空调机组内部流场的分布,使空调机组内部的流场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空调机组的换热能力和效率。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其换热能力和效率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方面,提供一种风机组件,包括风机和设置于所述风机外的风机壳,所述风机壳上设置入风口和排风口,于所述风机的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一侧设置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包括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对应所述入风口设置导流孔,所述导流板背离所述风机壳的一侧设置多个导流叶片,多个所述导流叶片沿所述导流孔的周向环形布置,每个所述导流叶片在所述导流板上的部分投影落在所述导流孔内,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导流孔的中心轴线呈非垂直设置。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空调机组,包括所述的风机组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风机组件通过在风机的入风口处设置导流装置,导流装置的每个导流叶片均与导流孔的中心轴线之间呈夹角设置,这样可以在风机的入风口处形成如龙卷风状的旋风气流,增强风机的入风口处的抽吸作用,进而使空调机组内部的气流流场分布更加均匀,提高空调机组的换热能力和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空调机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风机组件中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1′、换热器;11′、第一端;12′、第二端;2′、风机组件。图2和3中:1、风机;2、风机壳;3、导流装置;31、导流板;32、导流孔;33、导流叶片;4、导流圈;5、安装横梁;51、第一横梁;52、第二横梁。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外部”、“内部”、“高度”、“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2和3所示,风机组件包括包括风机1和设置于所述风机1外的风机壳2,所述风机壳2上设置入风口和排风口,于所述风机1的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一侧设置导流装置3,所述导流装置3包括导流板31,所述导流板31上对应所述入风口设置导流孔32,所述导流板31背离所述风机壳2的一侧设置多个导流叶片33,多个所述导流叶片33沿所述导流孔32的周向环形布置,每个所述导流叶片33在所述导流板31上的部分投影落在所述导流孔32内,所述导流叶片33与所述导流孔32的中心轴线呈非垂直设置。本方案的风机组件实现旋风流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风机1运行带动周围气流移动和旋转,在入风口处形成一个旋转区域,由于旋转气流的特性,气流的旋转速度沿半径方向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旋转区域内侧气流速度大、压力小,外侧气流速度小、压力大,由此产生压力梯度,进而使周边气流向中心汇集,汇集气流经过导流装置3后,会调整进入流场的气流方向,进一步地加强旋转气流,从而在空调机组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的旋转流场,其强力的抽吸作用使气流更容易进入空调机组内部进行换热,并快速经由风机1和导流圈4排出,更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和换热能力,充分利用换热器面积。此结构的风机组件用于上出风空调机组中可提高机组性能。在本实施例中,将导流叶片33与导流孔32的中心轴线呈非垂直设置,可以有利于形成螺旋状的入风风道,进而形成旋风流场。如果将导流叶片33与导流孔32的中心轴线呈垂直设置,则不利于形成螺旋状的入风风道。具体的,每个导流叶片33沿同一方向倾斜设置,且每个导流叶片33与导流孔32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夹角相等。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叶片33垂直于导流板31。但是导流叶片33与导流板31之间不限于为垂直连接,还可以设置为,导流叶片33与导流板31之间的夹角小于90°。如图3所示,导流叶片33的断面结构为平直的片状,当然,导流叶片33的断面结构不限于为平直的片状结构,还可以为弯掠型、梭型或流线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只要每一个导流叶片33与导流孔32的中心轴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就能让通过这些导流叶片33的气流发生作用形成一种如龙卷风状的旋转气流。具体的,在风机壳2上并位于排风口处设置有导流圈4。通过在排风口处设置导流圈4,可以对由风机1送出的风进行导流,加快气流的输送。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圈4与风机壳2一体成型。导流板3与风机壳2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后期的维护工作。具体的,风机壳2与导流装置3之间设置安装横梁5,风机壳2与导流装置3分别与安装横梁5可拆卸连接。安装横梁5包括呈平行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横梁51和第二横梁52,第一横梁51与第二横梁52分别位于导流孔32或入风口的相对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导流叶片33固定设置在导流板31上,因此,导流叶片33与导流板31之间的角度固定不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机组件,包括风机(1)和设置于所述风机(1)外的风机壳(2),所述风机壳(2)上设置入风口和排风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风机(1)的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一侧设置导流装置(3),所述导流装置(3)包括导流板(31),所述导流板(31)上对应所述入风口设置导流孔(32),所述导流板(31)背离所述风机壳(2)的一侧设置多个导流叶片(33),多个所述导流叶片(33)沿所述导流孔(32)的周向环形布置,每个所述导流叶片(33)在所述导流板(31)上的部分投影落在所述导流孔(32)内,所述导流叶片(33)与所述导流孔(32)的中心轴线呈非垂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组件,包括风机(1)和设置于所述风机(1)外的风机壳(2),
所述风机壳(2)上设置入风口和排风口,其特征在于,于所述风机(1)的靠
近所述入风口的一侧设置导流装置(3),所述导流装置(3)包括导流板(31),
所述导流板(31)上对应所述入风口设置导流孔(32),所述导流板(31)背
离所述风机壳(2)的一侧设置多个导流叶片(33),多个所述导流叶片(33)
沿所述导流孔(32)的周向环形布置,每个所述导流叶片(33)在所述导流板
(31)上的部分投影落在所述导流孔(32)内,所述导流叶片(33)与所述导
流孔(32)的中心轴线呈非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风机壳(2)上
并位于所述排风口处设置有导流圈(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圈(4)与所
述风机壳(2)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板(3)与所
述风机壳(2)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机组件,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鑫袁国炉梁杰波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