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3585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法。先收集农村分散污水,通过预处理池去除悬浮物和漂浮物,并使BOD↓[5]为110-160mg/L,COD为120-150mg/L,SS为90-130mg/L。然后按水力负荷4-6m↑[3]/(m↑[2].d)泵入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经该蚯蚓生物滤池的装填了直径为3-7mm轻质页岩球形陶粒(7)滤料和按每平方米滤料表面投加15000-28000条赤子爱胜蚯蚓(8)的第一蚯蚓生物滤层(3)和第二蚯蚓生物滤层(5)后从沉淀池(6)出来的水BOD↓[5]<15mg/L,COD<60mg/L,SS<15mg/L,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沉淀池(6)收集的含有蚯蚓粪的少量剩余污泥用于改良土壤或用作农肥。本发明专利技术水力负荷大、占地小、不易堵塞,流程和操作简单、出水水质好、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低,可广泛用于农村污水的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涉及一种污水处理方 法。具体是采用由预处理池和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两部分组成的装置处理农村分 散污水。属于污水处理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 关注。农村地区居住分散、生活污水量少,缺少与给水管道相配套的排水系统, 因此,农村污水往往不经任何处理,就近排入附近的水塘或河道,给河道密集, 湖泊密布的平原河网地区造成水体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目前应用于农村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有活性污泥法、氧化塘、人工湿地和地 下渗滤技术等。活性污泥法在污水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中小型污水处理方面存在 能耗高、运行不稳定的问题。氧化塘和人工湿地可以充分利用地形,基建和维护 费用低,并能实现污水的资源化,但占地面积大,处理效果易受气候影响。地下 渗滤系统不影响地面景观、基建及运行管理费用低、处理出水水质好,但是同时 也具有水力负荷低、占地面积大、易堵塞等缺点。近年来,生态处理技术的科学应用得到新的发展,其中蚯蚓生物滤池是在普通生物滤池的基础上引入蚯蚓等物 种,利用微生物和蚯弼l的协同共生作用使污水得以净化,形成以蚯蚓粪为主的少 量稳定污泥,同步实现污泥的减量化与稳定化,其处理效率比常规生物滤池提高 了数倍以上,基建费用和运行费用与常规生物滤池相比大幅度减少。经对现有技 术的检索发现,已有的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污水的技术如中国专利技术专禾!i (专利号 ZL00115433.8)提供了一种由格栅、曝气沉砂池、微生物一蚯蚓滤池和布水装置 组成的生活污水的微生物一蚯蚓生态滤池处理系统,滤池填料采用纤维类物质、 动物粪便、木屑或泥炭的混合物,水力负荷低于2m3/ (m、d),蚯蚓投加量为每 平万米1000-2000条。由于填料的原因导致污水水力负荷高于2mV (m2*d)时会 产生积水现象,影响出水水质。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利用生态滤池进行污水处理 的方法及蚯蚓塔式生态滤池(专利号ZL200410014641.9),处理工艺包括格栅预处理、沉淀池预处理和生态滤池处理三个步骤,采用方形三层蚯顿生态滤池相叠 加的构造,滤料采用土壤、木屑或是泥炭,承托层采用沙层、小鹅卵石和大鹅卵 石。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使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和循环利用养猪场污水的方法(专利号ZL200610025219. 2),是将冲洗猪圈后的污水收集到一个污水池中,然后泵出,用滤筛过滤后再用泵打入蚯蚓生物滤池进行处理净化,净化后的污水收集在ie水池中用于对猪圈的下次冲洗,采用计算程序控制污水收集池和贮存池中的敏感元 件和水泵。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应用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工业废水的方法(专利号 ZL200710171219.8),将格栅过滤后的废水由进水管流入布水装置,向蚯虫引生物 滤池布水,废水顺序经过由木屑、谷壳、蚯蚓组成的蚯蚓层、煤渣层后直接出水, 该方法的最大进水水力负荷为2. 3m7 (m、d)。上述蚯蚓生物滤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局限性和不足1. 水力负荷较低,在2.3m7 (m2*d)以下。水力负荷过低会增大蚯蚓生物滤 池的占地面积,易于堵塞,在使用推广上受到限制。2. 滤料选取不合适,不仅影响蚯蚓的适应和生长环境,增加填料层重量,还 会发生堵塞现象,导致填料频繁更换,造成滤池内部污水处理系统瘫痪,严重影 响污水处理效果,致使蚯虫引生物滤池难以长期稳定运行。3. 池体构造复杂,填料层数偏多,填料重量偏大,增加了建设和施工难度, 致使基建和运行管理费用增加,影响了蚯蚓生物滤池在资金有限的农村开展推广 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农村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中存在的水力负荷较 低、填料构造复杂、易堵塞积水、难以长期稳定运行等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幅度 提高水力负荷和污水处理能力,并具有优异的抗堵塞性能,可持久稳定运行,出 出水水质好、流程简单、投资运行费用低、占地面积少以及资源化程度高的生物 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的方法。该方法为经济承受力较差、污水管网不完备 的农村提供了适当的污水处理装置,能够针对我国广大农村的水体污染和污染型 缺水问题提供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由预处理池和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两部分组成的 装置,将收集后的农村分散生活污水,通过蚯蚓和滤料上的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同步处理,经沉淀,泥水分离后,出水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本专利技术工艺步骤如下 第一步,污水预处理将农村居住区的分散污水就地收集并引入预处理池,通过预处理池进水口设 置的格栅,去除污水中悬浮物和漂浮物,预处理池内设置的纤维束填料初步降解 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调节BODs为110-160mg/L, C0D为120-150mg/L, SS为 90-130mg/L;第二步,构建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为圆柱形结构,自上而下由进水管、旋转布水器、第一 蚯蚓生物滤层、间隔层、第二蚯蚓生物滤层、间隔层和沉淀池构成;每个蚯蚓生 物滤层底部设有与滤池内壁固定连接的孔径为6-12目的格栅地板,格栅地板上 放置孔径为2mm-4mm的滤网,滤网上面装填直径为3 mm -7mra,颗粒密度为1. 56 Xl(fkg/W的轻质页岩球形陶粒作为滤料,滤料填装高度为30cm-100cm;在装填 轻质页岩球形陶粒后,按每平方米滤料表面15000-28000条赤子爱胜蚯蚓均匀接 种在轻质页岩球形陶粒中,每条蚯蚓重约0.3g;间隔层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风 口;沉淀池上部有合格水的溢流出水管,底部有排泥管;第三步,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将第一步预处理后的出水通过旋转布水器,以水力负荷为4-6m7 (m、d), 的进水条件,均匀喷洒在第一蚯蚓生物滤层的上方,污水流经滤料时,水中胶体 态和溶解态有机物被滤料颗粒表面的生物膜消化降解,老化的生物膜又被蚯蚓作 为营养源吸收和分解利用,在蚯顿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污水得以净化,污泥实 现减量化和稳定化;最后通过第二蚯蚓生物滤层和间隔层下面的沉淀池澄清处 理,从沉淀池的溢流出水管排出的水的B0D5〈15mg/L, C0D〈60mg/L, SS〈15mg/L, 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可以用于水、旱作物和蔬菜的灌溉 用水;沉淀池底部的排泥管收集的含有蚯蚵粪的少量剩余污泥,或施入田间改良 土壤,或就地堆肥以作农肥利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突出效果1.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了抗压耐磨,化学性质稳定,价格低廉,比表面积大,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的轻质页岩球形陶粒作为填料,它能适合各类微生物群落在 其表面生长繁殖,形成稳定的高活性生物膜,污染物在蚯蚓和微生物群落的协同 作用下得到了较好的降解效果,增强了污水处理能力,出水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 质标准(GB5084-2005),实现了污水的资源化利用。2. 由于本专利技术的陶粒中的蚯蚓利用自身丰富的酶系统(蛋白酶、脂肪酶、 纤维酶、淀粉酶等)将有机污染物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实现污泥 的稳定化,形成以蚯蚓粪为主的少量稳定性剩余污泥,这些含有蚯蚓粪的剩余污 泥可作为高效农肥和土壤改良剂使用,实现了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污泥减量化与 稳定化程度高。3. 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预处理池占地面积较小,能耗低,预处理池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步,污水预处理 将农村居住区的分散污水就地收集并引入预处理池,通过预处理池进水口设置的格栅去除污水中悬浮物和漂浮物,预处理池内设置的纤维束填料初步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调节BOD↓[5]为110-160mg/L,COD为120-150mg/L,SS为90-130mg/L; 第二步,构建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 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为圆柱形结构,自上而下由进水管(1)、旋转布水器(2)、第一蚯蚓生物滤层(3)、间隔层(4)、第二蚯蚓生物滤层(5)、间隔层(4)和沉淀池(6)构成;每个蚯蚓生物滤层底部设有与滤池内壁固定连接的孔径为6-12目的格栅地板(10),格栅地板(10)上放置孔径为2mm-4mm的滤网(9),滤网(9)上面装填直径为3mm-7mm,颗粒密度为1.56×10↑[3]kg/m↑[3]的轻质页岩球形陶粒(7)作为滤料,滤料填装高度为30cm-100cm;在装填轻质页岩球形陶粒(7)后,按每平方米滤料表面15000-28000条赤子爱胜蚯蚓(8)均匀接种在轻质页岩球形陶粒(7)中,每条蚯蚓重0.3g;间隔层(4)设有与大气相通的通风口(11);沉淀池上部有合格水的溢流出水管(13),底部有排泥管(12); 第三步,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 将第一步预处理好的出水通过旋转布水器(2),均匀喷洒在第一蚯蚓生物滤层(3)的上方,控制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进水水力负荷为4-6m↑[3]/(m↑[2].d),污水流经蚯蚓生物滤层的滤料时,水中胶体态和溶解态有机物被滤料表面的生物膜消化降解,老化的生物膜又被蚯蚓作为营养源吸收和分解利用,在蚯蚓和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污水得以净化,污泥实现减量化和稳定化;最后通过第二蚯蚓生物滤层(5)和间隔层(4)下面的沉淀池(6)澄清处理,从溢流出水管(13)排出的水的BOD↓[5]<15mg/L,COD<60mg/L,SS<15mg/L,达到国家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用于水、旱作物和蔬菜的灌溉用水;沉淀池(6)底部的排泥管(12)收集的含有蚯蚓粪的少量剩余污泥或施入田间改良土壤,或就地堆肥以作农肥利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健吴敏陆志波王夙邢美燕刘静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