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体系及其应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涉及一种烯烃聚合方法。
技术介绍
将钛化合物及给电子体化合物负载于活性卤化镁上以制备Ziegler-Natta催化剂是现有技术所公知的。其中,所述的活性卤化镁经常采用卤化镁与醇的加合物,将其作为载体与卤化钛和给电子体化合物反应后得到球形催化剂,所述球形催化剂在用于烯烃(特别是丙烯)聚合时,具有较高的聚合活性和立体定向能力,所得聚合物也具有较好的颗粒形态和较高的表观密度。已公开的卤化镁·醇加合物大多是氯化镁的醇合物,通常包括氯化镁和醇二元组分。其中,有些已公开的氯化镁与醇的加合物还含有少量的水。J.C.J.Bart和W.Roovers(JournalofMaterialScience,30(1995),第2809-2820页)描述了许多MgCl2·nEtOH加合物的制备方法(n为1.4-6),其中,根据X-射线衍射图案鉴定了一系列据说是新的加合物(n=6、4.5、4、3.33、2.5、1.67、1.50和1.25)。根据该文献,通过热去溶剂化作用可使MgCl2·醇加合物通过从加合物中消去醇分子来转化为活性聚合催化剂载体。在该文章的表III中,参考晶面间距报道了上述新的加合物的特征衍射谱线。WO98/44009公开了一种MgCl2·mROH·nH2O加合物,式中R为C1-C10烷基,2≤m≤4.2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包含卤化镁加合物与至少一种钛化合物以及任选的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镁加合物如式I所示,MgX1Y‑mR1OH‑n(LB1)‑k(LB2)‑p(LB3) (式I)其中,X1为氯或溴,Y为氯、溴、C1‑C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6‑C14的芳基、C1‑C14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和C6‑C14的芳氧基中的一种;LB1为式II所示的烃氧基苯甲酸酯系化合物,LB2为式III所示的羟基苯甲酸酯系化合物,LB3为式IV所示的醇和/或酚,R6OH (式IV)R1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10的环烷基和C7‑C1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R2、R3、R4和R5各自为氢、卤素、硝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和C7‑C2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或者,R2、R3、R4和R5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键合,以形成环;R6与R1不相同,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和C7‑C2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m、n、k和p以摩尔计,分别满足以下条件:m为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烯烃聚合的催化剂组分,该催化剂组分包含卤化镁加合物与至少一种
钛化合物以及任选的至少一种内给电子体化合物的反应产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卤化镁
加合物如式I所示,
MgX1Y-mR1OH-n(LB1)-k(LB2)-p(LB3)(式I)
其中,X1为氯或溴,Y为氯、溴、C1-C14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6-C14的芳基、C1-C14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和C6-C14的芳氧基中的一种;
LB1为式II所示的烃氧基苯甲酸酯系化合物,
LB2为式III所示的羟基苯甲酸酯系化合物,
LB3为式IV所示的醇和/或酚,
R6OH(式IV)
R1为C1-C12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10的环烷基和C7-C1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
R2、R3、R4和R5各自为氢、卤素、硝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
基、C6-C20的芳基和C7-C2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或者,R2、R3、R4和R5中的两个或两个
以上相互键合,以形成环;
R6与R1不相同,为C1-C20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20的环烷基、C6-C20的芳基和
C7-C2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
m、n、k和p以摩尔计,分别满足以下条件:
m为1-5,
0.001≤n+k≤0.3,
0.2≤k/n≤20,
p≤k,且
0.0005≤p<0.05,
该卤化镁化合物的X-射线衍射谱图中,在2θ为5-15°的范围内,至少存在两条主要
的衍射峰,其中,最强衍射峰出现在2θ为8.8°±0.1°处,次强衍射峰出现在2θ为9.0°±0.1°
处和/或9.8°±0.1°处,所述次强衍射峰的强度低于最强衍射峰的强度,但至少为所述最强
衍射峰强度的0.2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Y为氯、溴、C1-C5的直链或支链烷
基、C6-C10的芳基、C1-C5的直链或支链烷氧基和C6-C10的芳氧基中的一种;
优选地,MgX1Y为二氯化镁、二溴化镁、氯化苯氧基镁、氯化异丙氧基镁和氯化
正丁氧基镁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R1为C1-C6的直链或支链烷基;
优选地,R1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和正己基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R2、R3、R4和R5各自为氢、C1-C8的直链或支链烷基、C3-C6的环烷基、C6-C10的芳基和C7-C1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
优选地,R2、R3、R4和R5各自为氢、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
丁基、叔丁基、正戊基、异戊基、环戊基、正已基、正庚基和甲苯基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3和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R6为C1-C6的直
链或支链烷基、C3-C6的环烷基、C6-C10的芳基和C7-C10的芳烷基中的一种;
优选地,R6为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正戊基、
正已基、苄基和苯乙基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和3-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催化剂组分,其中,LB2为4-烷氧基苯
甲酸酯系化合物和/或2-烷氧基苯甲酸酯系化合物;LB3为4-羟基苯甲酸酯系化合物和/
或2-羟基苯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纪贵,夏先知,刘月祥,李威莅,高富堂,高平,凌永泰,赵瑾,彭人琪,谭扬,林洁,张志会,段瑞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