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纵梁固定装置,涉及汽车制造领域,解决现有固定纵梁的装置不能很好的保证纵梁尺寸的同时实现易拆卸的问题。该纵梁固定装置包括:中间基座,安装有中间气缸;中间基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一基座上铰接有第一内侧压紧单元,第一内侧压紧单元通过第一连杆与中间气缸连接;中间气缸驱动第一连杆运动,第一连杆带动第一内侧压紧单元在第一基座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第二基座上铰接有第二内侧压紧单元,第二内侧压紧单元通过第二连杆与中间气缸连接;中间气缸驱动第二连杆运动,第二连杆带动第二内侧压紧单元在第二基座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能很好的保证车架宽度和纵梁的尺寸,且容易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纵梁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车架作为整个汽车的载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车架上大部分安装点焊接在车架纵梁上,所以车架纵梁尺寸的大小非常重要。现有技术中的焊接固定装置,不能很好的保证纵梁尺寸和车架的宽度,同时又不能在焊接之后保证纵梁容易取出。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固定纵梁的装置不能很好的保证纵梁尺寸的同时实现易拆卸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纵梁固定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纵梁固定装置,包括:中间基座,安装有中间气缸;所述中间基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一基座上铰接有第一内侧压紧单元,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通过第一连杆与所述中间气缸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运动,所述第一连杆带动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在所述第一基座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所述第二基座上铰接有第二内侧压紧单元,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通过第二连杆与所述中间气缸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驱动所述第二连杆运动,所述第二连杆带动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在所述第二基座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进一步来说,所述纵梁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外侧夹紧单元,铰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上;第二外侧夹紧单元,铰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上;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外侧夹紧单元驱动连接,驱动所述第一外侧夹紧单元夹紧待加工的纵梁;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外侧夹紧单元驱动连接,驱动所述第二外侧夹紧单元夹紧待加工的纵梁。进一步来说,所述纵梁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梁,连接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夹头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夹头;所述第一外侧夹紧单元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三夹头;所述第一基座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夹头。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上的第二夹头与所述第一外侧夹紧单元上的第三夹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上的第一夹头与所述第一基座上的第四夹头相对设置。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五夹头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六夹头;所述第二外侧夹紧单元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七夹头;所述第二基座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八夹头。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上的第六夹头与所述第二外侧夹紧单元上的第七夹头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上的第五夹头与所述第二基座上的第八夹头相对设置。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气缸铰接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第二气缸铰接于所述第二基座上。进一步来说,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外侧夹紧单元通过一个三连杆传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外侧夹紧单元通过一个三连杆传动结构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纵梁固定装置,能很好的保证车架宽度和纵梁的尺寸,进而保证安装在纵梁上的零部件的装配性。另外,在焊接完毕后,可以轻松将纵梁在纵梁固定装置中取出,保证操作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纵梁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本技术实施例中纵梁固定装置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纵梁固定装置100,包括:中间基座3,安装有中间气缸;中间基座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第一基座1上铰接有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通过第一连杆5与中间气缸连接;中间气缸驱动第一连杆5运动,第一连杆5带动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在第一基座1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200;第二基座2上铰接有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通过第二连杆7与中间气缸连接;中间气缸驱动第二连杆7运动,第二连杆7带动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在第二基座2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200。具体来说,本技术的纵梁固定装置100中,中间气缸驱动第一连杆5带动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在第一基座1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200,并驱动第二连杆7带动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在第二基座2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200。从而使得车架两侧的纵梁200均被纵梁固定装置100压紧,可以保证焊接车架时纵梁200尺寸的标准,同时保证车架的宽度。进而保证安装在纵梁上的零部件的装配性。另外,在焊接完毕后,通过中间气缸可以驱动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7反向运动,松开对纵梁的夹紧,从而轻松将纵梁在纵梁固定装置中取出,保证操作的便利性和生产效率。进一步来说,纵梁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铰接于第一基座1上;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铰接于第二基座2上。其中,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与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相对设置,形成一包围空间,在此空间内可以放置纵梁200。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与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相对设置,形成一包围空间,在此空间内可以放置纵梁200。具体来说,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夹头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二夹头;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三夹头;第一基座1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四夹头。且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上的第二夹头与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上的第三夹头相对设置;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上的第一夹头与第一基座1上的第四夹头相对设置。这样,形成了对纵梁200的四个面的加持固定,使得纵梁可以保持稳定,并保证尺寸,保证了焊接的精度。具体来说,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五夹头和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六夹头;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包括:沿垂直方向设置的第七夹头;第二基座2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八夹头。且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上的第六夹头与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上的第七夹头相对设置;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上的第五夹头与第二基座2上的第八夹头相对设置。这样,同样形成了对纵梁200的四个面的加持固定,使得纵梁可以保持稳定,并保证尺寸,保证了焊接的精度。其中,第一气缸11与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驱动连接,驱动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夹紧待加工的纵梁;第二气缸12,与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驱动连接,驱动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夹紧待加工的纵梁。第一气缸11铰接于第一基座1上;第二气缸12铰接于第二基座2上。将车架放入此装置中,中间基座3中的中间气缸运动,带动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7同时运动,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7位于同一条水平线上,保证了压紧力大小的一致性及时间的一致性。同时第一气缸11和第二气缸12分别驱动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与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夹紧,保证了纵梁200的宽度。车架焊接完毕后,中间基座3中的中间气缸收回,带动第一连杆5和第二连杆7同时运动打开压紧。同时,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与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也打开压紧,保证工件取出的便利性。另外,为了保证整个装置的稳定性,纵梁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梁10,连接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进一步的,第一气缸11与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通过一个三连杆传动结构连接;第二气缸12与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通过一个三连杆传动结构连接,保证了压紧力的稳定性。本技术的纵梁固定装置100,能很好的保证车架宽度和纵梁的尺寸,进而保证安装在纵梁上的零部件的装配性。另外,在焊接完毕后,可以轻松将纵梁在纵梁固定装置中取出,保证操作的便利性。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纵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基座(3),安装有中间气缸;所述中间基座(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所述第一基座(1)上铰接有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通过第一连杆(5)与所述中间气缸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驱动所述第一连杆(5)运动,所述第一连杆(5)带动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在所述第一基座(1)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所述第二基座(2)上铰接有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通过第二连杆(7)与所述中间气缸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驱动所述第二连杆(7)运动,所述第二连杆(7)带动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在所述第二基座(2)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间基座(3),安装有中间气缸;所述中间基座(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基座(1)和第二基座(2);所述第一基座(1)上铰接有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通过第一连杆(5)与所述中间气缸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驱动所述第一连杆(5)运动,所述第一连杆(5)带动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在所述第一基座(1)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所述第二基座(2)上铰接有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通过第二连杆(7)与所述中间气缸连接;所述中间气缸驱动所述第二连杆(7)运动,所述第二连杆(7)带动所述第二内侧压紧单元(6)在所述第二基座(2)上压紧待加工的纵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固定装置还包括: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铰接于所述第一基座(1)上;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铰接于所述第二基座(2)上;第一气缸(11),与所述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驱动连接,驱动所述第一外侧夹紧单元(8)夹紧待加工的纵梁;第二气缸(12),与所述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驱动连接,驱动所述第二外侧夹紧单元(9)夹紧待加工的纵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梁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梁(10),连接所述第一基座(1)和所述第二基座(2)。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梁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压紧单元(4)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夹头和沿垂直方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红,来灿军,王习文,傅仕峰,贾银宝,邓波,曹学强,段荣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海纳川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