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包括依次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相对于汇流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分流锥,所述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与所述分流锥适配形成料腔,所述料腔设有第一分流口,所述第一分流口位于后模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分流锥分流料腔,料腔内的pp料在分流过程中,在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压力角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其次,可根据型材的形状调整料腔(第一口模和第二口模内)的形状,形成符合要求的型材,其产品具有强度高,无析出,无收缩,韧性好,不易老化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材料
,特别涉及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越来越多的建筑装饰材料被应用于生活生产中,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生产需要,现有应用较多的是电镀用型材模具机头存在以下缺陷:首先,该模具机头结构圆形,生产出来的型材在旋转时位于底部的需要电镀的产品始终贴着弧面,不便于整体电镀;其次,该模具生产的型材为金属材质,容易磕碰需要电镀的产品,存在一定的损耗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分流效果突出的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适用于电镀用PP型材,产品具有强度高,无析出,无收缩,韧性好,不易老化的特点。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包括依次固定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相对于汇流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分流锥,所述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与所述分流锥适配形成料腔,所述料腔设有第一分流口,所述第一分流口位于后模体内。为使pp料流动性更加均匀,所述第二口模上设置有芯棒,所述料腔在芯棒的作用下形成第二分流口,所述第二分流口位于过渡板和支架板之间。冷却pp料,以便型材冷却成型,相对于第二口模,所述第一口模上设置有预冷水套。为使pp料加温到特定温度,所述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表面覆盖加热器。为使pp料流动均匀,所述第二口模内设置通气孔,所述通气孔连通芯棒。所述芯棒内也设置通气孔。便于型材成型和助于冷却,所述芯棒长度高于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整体高度。为固定模具零件,所述后模体和第二过渡板之间,所述第二过渡板和第一过渡板之间,所述支架板和分流锥之间,所述第一口模、第二口模、汇流板、支架板和第一过渡板之间均设置有12.9级高强度六角螺栓。所述第二口模和芯棒之间设置有12.9级高强度六角螺栓。根据pp料的性状,达到最佳的混合程度。所述分流锥的锥形角为64°。本技术利用分流锥分流料腔,料腔内的pp料在分流过程中,在第一过渡板和第二过渡板压力角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其次,可根据型材的形状调整料腔(第一口模和第二口模内)的形状,形成符合要求的型材;此外,还通过设置芯棒,二次分流料腔,使得pp料更趋向均匀,继而在预冷水套的作用下,冷却成型,其产品具有强度高,无析出,无收缩,韧性好,不易老化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B-B’面剖视图。标号说明后模体11,第二过渡板12,第一过渡板13,支架板14,汇流板15,第二口模16,第一口模17,分流锥30,料腔40,第一分流口41,第二分流口42,芯棒50,通气孔70,预冷水套80,锥形角α。具体实施方式定义说明:压力角指的是不计算摩擦力的情况下,受力方向和运动方向所夹的锐角。在不考虑各运动中的摩擦力及构件重力和惯性的影响,机构运动时从动件所受的驱动力的方向线与该力作用点的速度方向线之间的夹角。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如图1-3所示),安装于挤出设备(如挤出机上),与挤出设备联合用于生产电镀用PP型材,包括依次固定叠设的后模体11,第二过渡板12,第一过渡板13,支架板14,汇流板15,第二口模16和第一口模17。支架板14靠近第一过渡板12的一侧,即所述支架板14背面(如图2所示的支架板14的左面)设置有分流锥30,所述分流锥的锥形角α为64°。所述叠设的后模体11,第二过渡板12,第一过渡板13,支架板14,汇流板15,第二口模16和第一口模17与所述分流锥30适配形成供混合好的pp料通过的料腔40,所述料腔40的形状可根据型材形状设置(本实施例的型材为六边形),在分流锥30的作用下,所述料腔40设有第一分流口41,所述第一分流口41位于后模体11内。所述第二口模16上设置有芯棒50,芯棒50使得料腔40分流第二分流口42,所述第二分流口42位于过渡板13和支架板14之间。相对于第二口模16,所述第一口模17(也即第一口模17正面)上设置有预冷水套80,预冷水套80用于冷却pp料。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表面覆盖加热器(图中未做标示),加热器避开通气孔70位置,第二口模12内设置通气孔70,通气孔70连通芯棒50(芯棒50内也设置通气孔70)。其中,芯棒50长度高于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整体高度(芯棒50突出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设置),便于型材成型和助于冷却。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将后模体10连接在挤出设备(图中未做标示)上,把加热器覆盖在模具表面并加温到设定温度。加热器安装时要避开通气孔位置。同时预冷水套加水形成水冷循环。混合好的pp料经过挤出设备进入后模体10内经第一分流口41将pp料分流,依次经过第二过渡板12和第一过渡板13,pp料在第一过渡板13和第二过渡板12压力角(由于分流)的作用下料腔40内形成压力,通过分流锥30均匀的流向支架板14,在支架板14形成二次分流(经过第二分流口42),流向汇流板15,在汇流板15的压力角作用下使PP料流动性更加均匀,PP料通过芯棒50和第二口模16,第一口模17的成形段,得到需要的产品预形态从第一口模17挤出;最后,在预冷水套80的冷却作用下,得到最终需要的产品形态和尺寸。本技术的组装方式如下:后模体11连接在挤出设备上;后模体11用12.9级高强度内六角螺栓固定在第二过渡板12上;第二过渡板12用12.9级高强度内六角螺栓固定在第一过渡板11上;分流锥30采用12.9级高强度内六角螺栓固定在支架板14背面(如图2所示的支架板14的左面)上;芯棒50通过螺纹固定在第二口模16正面(如图2所示的第二口模16右面)上;将第一口模17,第二口模16,汇流板15、支架板14用12.9级高强度内六角螺栓固定在第一过渡板13上;预冷水套80采用12.9级高强度内六角螺栓固定在第一口模17正面(如图2所示的第一口模17右面)上;模具零件(如后模体11,第二过渡板12,第一过渡板13,支架板14,汇流板15等)相互之间必须用定位销先固定。本技术利用分流锥30分流料腔40,料腔40内的pp料在分流过程中,在第一过渡板13和第二过渡板12压力角的作用下混合均匀;其次,可根据型材的形状调整料腔(第一口模17和第二口模16内)的形状,形成符合要求的型材;此外,还通过设置芯棒50,二次分流料腔,使得pp料更趋向均匀,继而在预冷水套的作用下,冷却成型,由于pp料均匀混合,使得成型的产品强度高,无析出,无收缩,韧性好且不易老化。同时具有一定的美观性。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相对于汇流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分流锥,所述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与所述分流锥适配形成料腔,所述料腔设有第一分流口,所述第一分流口位于后模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相对于汇流板,所述支架板上设置有分流锥,所述叠设的后模体,第二过渡板,第一过渡板,支架板,汇流板,第二口模和第一口模与所述分流锥适配形成料腔,所述料腔设有第一分流口,所述第一分流口位于后模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口模上设置有芯棒,所述料腔在芯棒的作用下形成第二分流口,所述第二分流口位于过渡板和支架板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第二口模,所述第一口模上设置有预冷水套。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镀用PP型材模具机头表面覆盖加热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木根,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万维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