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吸能盒,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二吸能盒前端,所述第一吸能盒的厚度小于第二吸能盒的厚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当低速碰撞时,碰撞的力度较小,碰撞的能量被易变形的第二吸能盒吸收,维修时只需拆卸更换第二吸能盒,大大降低维修成本;当较高速碰撞时,碰撞的力度较大,当碰撞能量传递至S型缓冲板后,S型缓冲板的强度大,可阻止碰撞能量使汽车吸能盒继续变形,保证车身纵梁不会变形,不需要维修,而大大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吸能盒。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随着经济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汽车作为出行的代步工具,在选择汽车出行的同时人们也逐渐将目光投放在汽车的安全性能上,而在安全性能方面,汽车的防碰撞安全性能备受重视。目前的汽车设计中,通常是采用安装在汽车前部和尾部的保险杠系统来保证车厢结构框架在低速碰撞下不受严重破坏,从而保证车内成员以及汽车主体结构本身的安全。为了尽可能的吸收撞击的动能,在现在的保险杠系统设计中,往往会加入一个变形元件,即所谓的碰撞吸能盒。吸能盒是汽车受到撞击时以其压缩变形来充分吸收碰撞动能,降低碰撞加速度,减小最大撞击力以缓和冲击的部件,能够降低对行人的碰撞伤害。吸能盒一端通过螺栓连接到车身纵梁上,另一端与防撞梁主梁相连,每种吸能盒均有自身的撞击力许可值,当撞击力小于或等于许可值时,吸能盒能够通过自身的溃缩吸收全部的撞击能量,除吸能盒之外,其他零部件均不会损坏,特别的,能够避免撞击能量传递到车身纵梁,车身纵梁不会变形,因而在该低速碰撞后,车身纵梁没有变形,不需要维修,而大大节约了成本;当撞击力大于许可值时,吸能盒能够最大程度上吸收撞击能量,减少传递到车身纵梁和其他零部件的能量;由此可知,吸能盒的长度越长吸收的能量也就越多,但是由于车身造型的限制,不能做的过长,因此,如何在单位长度内提高吸能盒的吸能效果是提高吸能盒的吸能能力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在单位长度内提高吸能盒的吸能效果的汽车吸能盒。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二吸能盒前端,所述第一吸能盒的厚度小于第二吸能盒的厚度,本技术在普通的汽车第一吸能盒的基础上,在前端加上可拆卸易变形的第二吸能盒,当碰撞的力度较小,碰撞的能量被易变形的第二吸能盒吸收,第一吸能盒不会变形,维修时只需拆卸更换第二吸能盒,大大降低维修成本。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能盒的长度小于第二吸能盒的长度,使整体吸能盒的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优选的,所述第一吸能盒与第二吸能盒上均设置有吸能槽,引导吸能盒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优选的,所述吸能盒内还设置有S型缓冲板,所述S型缓冲板为冲压件,增加吸能盒吸收的能量强度。优选的,所述S型缓冲板的高度小于第二吸能盒的高度,当碰撞的能量足够大时,第二吸能盒变形后使第一吸能盒变形,当碰撞能量传递至S型缓冲板后,S型缓冲板的强度够大,可阻止碰撞能量使第一吸能盒继续变形,保证车身纵梁不会变形,因而在较高速碰撞后,车身纵梁也没有变形,不需要维修,而大大节约了成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当低速碰撞时,碰撞的力度较小,碰撞的能量被易变形的第二吸能盒吸收,第一吸能盒不会变形,维修时只需拆卸更换第二吸能盒,大大降低维修成本。(2)当较高速碰撞时,碰撞的能量足够大,第二吸能盒变形后使第一吸能盒变形,当碰撞能量传递至S型缓冲板后,S型缓冲板的强度大,可阻止碰撞能量使第一吸能盒继续变形,保证车身纵梁不会变形,因而在较高速碰撞后,车身纵梁也没有变形,不需要维修,而大大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如图。图中标记为:1、吸能盒本体;11、第一吸能盒;12、第二吸能盒;3、S型缓冲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1,吸能盒本体1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吸能盒本体1包括第一吸能盒11和第二吸能盒12,第二吸能盒12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吸能盒11前端,第二吸能盒12的厚度小于第一吸能盒11的厚度,本技术在普通的汽车第一吸能盒的基础上,在前端加上可拆卸易变形的第二吸能盒,当碰撞的力度较小,碰撞的能量被易变形的第二吸能盒吸收,第一吸能盒不会变形,维修时只需拆卸更换第二吸能盒,大大降低维修成本,第二吸能盒12的长度小于第一吸能盒11的长度,使整个汽车吸能盒的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第一吸能盒11与第二吸能盒12上均设置有吸能槽2,引导吸能盒变形以吸收碰撞能量。第一吸能盒11内还设置有S型缓冲板3,S型缓冲板3为冲压件,增加吸能盒吸收的能量强度,S型缓冲板3的高度小于第一吸能盒11的高度,当碰撞的能量足够大时,第二吸能盒12变形后使第一吸能盒11变形,当碰撞能量传递至S型缓冲板3后,S型缓冲板3的强度够大,可阻止碰撞能量使第一吸能盒11继续变形,保证车身纵梁不会变形,因而在较高速碰撞后,车身纵梁也没有变形,不需要维修,而大大节约了成本。当低速碰撞时,碰撞的力度较小,碰撞的能量被易变形的第二吸能盒吸收,第一吸能盒不会变形,维修时只需拆卸更换第二吸能盒,大大降低维修成本。当较高速碰撞时,碰撞的能量足够大,第二吸能盒变形后使第一吸能盒变形,当碰撞能量传递至S型缓冲板后,S型缓冲板的强度大,可阻止碰撞能量使第一吸能盒继续变形,保证车身纵梁不会变形,因而在较高速碰撞后,车身纵梁也没有变形,不需要维修,而大大节约了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二吸能盒前端,所述第一吸能盒的厚度小于第二吸能盒的厚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吸能盒,包括吸能盒本体,所述吸能盒本体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能盒本体包括第一吸能盒和第二吸能盒,所述第一吸能盒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二吸能盒前端,所述第一吸能盒的厚度小于第二吸能盒的厚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吸能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能盒的长度小于第二吸能盒的长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川页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