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26613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器件的技术领域,并且具体地涉及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别地发射蓝光,以及还有用于制造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所述有机发光器件包括:衬底;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借助于包含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的有机发光层,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发射不同颜色光的不同掺杂剂同时掺入在同一发光层中,由此进一步改进发光器件的服务寿命、发光效率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有机发光器件的
,并且具体地涉及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别地发射蓝光,以及还有用于制造这样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
技术介绍
有机发光器件(OLED)具有宽视角、高对比度和快速响应时间等优点,当前已经引起大量关注。而且,OLED还具有低工作电压并且可以实现多色图像。因此在现有技术中,已经针对有机发光器件开展了大量研究。单色OLED的基本结构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设置在阳极与阴极之间的发光层。当向发光层两侧的阳极和阴极施加电流时,电子和空穴将在发光层中复合,从而发射光。通常,通过向发光层的主体材料掺入发射不同颜色光的不同掺杂剂(在下文中还称为客体材料),可以产生发射不同颜色光的OLED。在现有技术中,发射蓝光的有机发光器件大都采用单掺杂系统。也就是说,有机发光层包括一种发射蓝光的客体材料。然而,这样的蓝光OLED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寿命较差、发光效率较低等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讨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别地发射蓝光,由此有效地解决或缓解以上所指缺陷中的一个或多个,并且改进蓝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服务寿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衬底;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中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借助于包含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的有机发光层,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其中发射不同颜色光的不同掺杂剂同时掺入在同一发光层中,由此进一步改进发光器件的服务寿命、发光效率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均为蓝光掺杂剂。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另一种:2,5,8,11-四叔丁基苝(2,5,8,11-tetra-tert-butylperylene)、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4,4-Bis(9-ethyl-3-carbazovinylene)-1,1-biphenyl,BCzVBi)、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4,4'-Bis[4-(di-p-tolylamino)styryl]biphenyl,DPAVBI)、4-(二对甲苯基氨基)-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二苯乙烯(4-(Di-p-tolylamino)-4'-[(di-p-tolylamino)styryl]stilbene(DPAVB))、3,3’-(1,4-苯基二-2,1-乙烯基)二(9-乙基-9H-咔唑)(3,3'-(1,4-phenylenedi-2,1-ethenediyl)bis(9-ethyl-9H-carbazole))、二(2-羟基苯基吡啶)合铍(bis[2-(2-Pyridinyl)phenolato]berylliuM,BE(PP)2)以及二苯胺-二(苯乙烯基)芳香族。由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射蓝光的新型有机发光器件,其具有双掺杂系统,而并非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单掺杂系统。另外,利用以上所述具体发光材料,在作为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层中实现了总体的蓝光发射,由此使得能够消除或至少缓解与发射蓝光的单掺杂系统相关联的若干问题,诸如以上所提及的低发光效率、短寿命等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主体材料。具体地,所述主体材料包括:3-叔丁基-9,10-二(2-萘)蒽、9,10-二-2-萘蒽、4,4’-二(9-咔唑)联苯、3,3’-二(N-咔唑基)-1,1’-联苯、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旋环双芴基衍生物、或者2-甲基-9,10-二(2-萘基)-蒽((2-Methyl-9,10-bis(naphthalen-2-yl)anthracene))。通过加入主体材料,在有机发光层中构建了主客体系,由此避免发光材料(即诸如第一掺杂剂或第二掺杂剂之类的客体材料)的浓度猝灭等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所述第二掺杂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1%~7%和0.4%~20%,并且其余部分为所述主体材料。具体地,所述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4.5%:95%。与现有技术中同条件下的单掺杂系统蓝光器件相比,借助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述重量百分比,具有双掺杂系统的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得到显著提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为15~45nm。这样的厚度可以根据发光器件的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选择,诸如厚度要求、发光性能要求等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和/或空穴输运层。具体地,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聚噻吩、聚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对应地,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噻吩、聚苯胺、聚三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进一步地,所述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为10~110nm。如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容易领会到的,借助于空穴注入层和/或空穴输运层,使得空穴能够有效地注入并迁移到有机发光层,并且还使得阳极表面更为平面化,以防止短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有机发光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电子输运层和/或电子缓冲层。具体地,所述电子输运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4,7-二苯基-1,10-邻二氮杂菲)、2,9-双(萘-2-基)-4,7-二苯基-1,10-菲罗啉、4,7-二苯基-1,10-菲啰啉(4,7-Diphenyl-1,10-phenanthroline(Bphen))、2,9-二甲基-4,7-联苯-1,10-邻二氮杂菲以及8-羟基喹啉铝。对应地,所述电子缓冲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LiF以及8-羟基喹啉-锂(LiQ)。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输运层的厚度为10~35nm,并且所述缓冲层的厚度为1~5nm。以类似方式,借助于电子输运层和/或电子缓冲层,促进了有机发光器件中的电子的迁移效率,从而改进器件的发光效率。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衬底为玻璃衬底,并且所述第一电极为沉积在所述玻璃衬底上的氧化铟锡薄膜。具体地,所述氧化铟锡薄膜的厚度为50~135nm。当然,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理解到的,所述氧化铟锡薄膜可以替换为具有相似特性的其它透明导电材料层。同样地,以上所列厚度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而不用于限制其范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第二电极由铝制成,并且具有80~200nm的厚度。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具体应用条件来选择任何其它适当的电极材料,诸如锂、钠、钾、铯、镁、钙、钡、银等,以及包含这些金属元素中的任何一个或多个的合金等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备有机发光器件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衬底;在所述衬底之上提供第一电极;在所述第一电极之上提供有机发光层;以及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之上提供第二电极,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5679957.html" title="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衬底;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机发光器件,包括:
衬底;
设置在所述衬底之上的第一电极;
与所述第一电极相对设置的第二电极;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
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包括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剂和第二掺杂剂均为蓝光掺杂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一种,并且所述第二掺杂剂包括以下材料中的另一种:2,5,8,11-四叔丁基苝、4,4’-双(9-乙基-3-咔唑乙烯基)-1,1’-联苯、4,4’-双[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联苯、4-(二对甲苯基氨基)-4’-[(二对甲苯基氨基)苯乙烯基]二苯乙烯、3,3’-(1,4-苯基二-2,1-乙烯基)二(9-乙基-9H-咔唑)、二(2-羟基苯基吡啶)合铍以及二苯胺-二(苯乙烯基)芳香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还包括主体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材料包括:3-叔丁基-9,10-二(2-萘)蒽、9,10-二-2-萘蒽、4,4’-二(9-咔唑)联苯、3,3’-二(N-咔唑基)-1,1’-联苯、二芳香基蒽衍生物、二苯乙烯芳香族衍生物、芘衍生物、旋环双芴基衍生物、或者2-甲基-9,10-二(2-萘基)-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所述第一掺杂剂和所述第二掺杂剂的重量百分比的范围分别为0.1%~7%和0.4%~20%,并且其余部分为所述主体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掺杂剂、第二掺杂剂和主体材料在所述有机发光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5%:4.5%:9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层的厚度为15~45n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空穴注入层和/或空穴输运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3,4-乙烯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PEDOT/PSS)、聚噻吩、聚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传输层包括以下材料之一:聚噻吩、聚苯胺、聚三苯胺以及聚吡咯系分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穴注入层和空穴传输层的厚度均为10~110nm。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有机发光层之间的电子输运层和/或电子缓冲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有机发光器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