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节能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2532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7: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炊具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节能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锅体,锅体外凸,锅体的底部由锅底中心处向外延伸分别布置有呈圆周排列的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吸热片可以吸热,吸热片之间又形成火道,火焰及热气、热量会顺着火道流动,因第一分流片的阻隔,形成分流,从两旁的顺着第一分火道流动,又因第二分流片的阻隔,形成分流,又从两旁的顺着第二分火道流动,继续分流,又因第三分流片的阻隔,形成分流,又从两旁的顺着第三分火道流出,从而使锅体底部均匀受热,由多道分火道流出,使热量不易扩散至空气中,浪费热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炊具产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快速节能锅。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的价格越来越高,现代实用的锅还基本都是地底面平滑的锅,在使用时,由于受热面为平面结构,点燃天然气使用的时候,火焰方向沿着锅底面向上,加热锅底,热源发出的热能除被受热面吸收传递给食物外,另有相当一部分被散发出到锅具外,热能没有被充分吸收,热效率较低,不利于节约燃气,同时,散发出的热能锅把、锅边烫手,影响使用。专利名称为一种高效节能锅(公开号为CN20233575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锅,所述锅的底面均匀布置有类“S”形的导流筋,该导流筋高于锅底面0.5到2厘米,所述导流筋的一端都位于锅底中心,导流筋的另一端都均匀分布于锅沿;该节能锅受热不是很均匀,受热速度也不是很快,而且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热能扩散至空气中,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所述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节能锅,其受热均匀,受热快速,而且比较节能。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速节能锅,其中,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外凸,所述锅体的底部由锅底中心处向外延伸分别布置有呈圆周排列的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所述吸热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流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流片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分流片的长度;所述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的尾部均处于同一圆周上;相邻所述吸热片之间形成火道,所述第一分流片处于相邻所述吸热片之间,所述第一分流片与所述吸热片之间形成第一分火道,所述第二分流片处于所述第一分火道内,所述第二分流片与所述第一分流片、吸热片之间均形成第二分火道,所述第三分流片处于所述第二分火道内,所述第三分流片与所述第二分流片、吸热片之间均形成第三分火道。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的始端与末端的连线均与锅底中心线成夹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吸热片成螺旋状。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分流片成螺旋状。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分流片的尾部与所述锅体的锅口有间距。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锅体上设置有提耳。作为本技术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锅体的高度为130mm。在本技术中,吸热片可以吸热,吸热片之间又形成火道,火焰及热气、热量会顺着火道流动,因第一分流片的阻隔,形成分流,从两旁的顺着第一分火道流动,又因第二分流片的阻隔,形成分流,又从两旁的顺着第二分火道流动,继续分流,又因第三分流片的阻隔,形成分流,又从两旁的顺着第三分火道流出,从而使锅体底部均匀受热,由多道分火道流出,使热量不易扩散至空气中,浪费热量;本技术受热均匀,受热快速,而且比较节能,使之炒煮食物快速且香美。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技术由下述的较佳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左视图;附图标记:1-锅体,2-吸热片,21-火道,3-第一分流片,31-第一分火道,4-第二分流片,41-第二分火道,5-第三分流片,51-第三分火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快速节能锅包括锅体1,锅体1外凸。锅体1的底部由锅底中心处向外延伸分别布置有呈圆周排列的吸热片2、第一分流片3、第二分流片4和第三分流片5。吸热片2的长度大于第一分流片3的长度,第一分流片3的长度大于第二分流片4的长度,第二分流片5的长度大于第三分流片5的长度;吸热片2、第一分流片3、第二分流片4和第三分流片5的尾部均处于同一圆周上。相邻吸热片2之间形成火道21,第一分流片3处于相邻吸热片2之间,第一分流片3与吸热片2之间形成第一分火道31,第二分流片3处于第一分火道31内,第二分流片4与第一分流片3、吸热片2之间均形成第二分火道41,第三分流片5处于第二分火道41内,第三分流片5与第二分流片4、吸热片2之间均形成第三分火道51。在本技术中,吸热片2可以吸热,吸热片2之间又形成火道21,火焰及热气、热量会顺着火道21流动,第一分流片3处于相邻吸热片2之间,第一分流片3与吸热片2之间形成第一分火道31,火焰及热气、热量因第一分流片3的阻隔,形成分流,从两旁的顺着第一分火道31流动,第二分流片3处于第一分火道31内,第二分流片4与第一分流片3、吸热片2之间均形成第二分火道41,火焰及热气、热量因第二分流片4的阻隔,形成分流,又从两旁的顺着第二分火道41流动,继续分流,第三分流片5处于第二分火道41内,第三分流片5与第二分流片4、吸热片2之间均形成第三分火道51,火焰及热气、热量因第三分流片5的阻隔,形成分流,又从两旁的顺着第三分火道51流出,从而使锅体1底部均匀受热,由多道分火道流出,使热量不易扩散至空气中,浪费热量。本技术受热均匀,受热快速,而且比较节能,使之炒煮食物快速且香美。本技术进一步优化,吸热片2、第一分流片3、第二分流片4和第三分流片5的始端与末端的连线均与锅底中心线成夹角,使之热量流动行程长,使之更多作用于锅体1上,不扩散至锅口。本技术提供吸热片2的一种实施方式,吸热片2成螺旋状。本技术提供第一分流片3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分流片3成螺旋状。为了不易使锅体1的锅口太烫,热气烫手,第三分流片5的尾部与锅体1的锅口有间距。为了方便提锅体1,锅体1上设置有提耳。进一步,锅体1的高度为130m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外凸,所述锅体的底部由锅底中心处向外延伸分别布置有呈圆周排列的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所述吸热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流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流片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分流片的长度;所述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的尾部均处于同一圆周上;相邻所述吸热片之间形成火道,所述第一分流片处于相邻所述吸热片之间,所述第一分流片与所述吸热片之间形成第一分火道,所述第二分流片处于所述第一分火道内,所述第二分流片与所述第一分流片、吸热片之间均形成第二分火道,所述第三分流片处于所述第二分火道内,所述第三分流片与所述第二分流片、吸热片之间均形成第三分火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节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所述锅体外凸,所述锅体的底部由锅底中心处向外延伸分别布置有呈圆周排列的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所述吸热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分流片的长度,所述第一分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分流片的长度,所述第二分流片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分流片的长度;所述吸热片、第一分流片、第二分流片和第三分流片的尾部均处于同一圆周上;相邻所述吸热片之间形成火道,所述第一分流片处于相邻所述吸热片之间,所述第一分流片与所述吸热片之间形成第一分火道,所述第二分流片处于所述第一分火道内,所述第二分流片与所述第一分流片、吸热片之间均形成第二分火道,所述第三分流片处于所述第二分火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志勇严振兴黄文汉张秋容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市鸿铭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