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2141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14: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所述方法在河道驳岸上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设置承托机构或者在河道内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进行打桩,使用所述承托机构或桩体对各个合流干管进行支撑架空;将每一个合流干管的出水口与一个截流支管相连通,在每一个截流支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截流井,采用管路将各个截流井相连通以形成截流干管;将截流干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相连通,以使各个截流井截流的污水和雨水经所述截流干管输送至市政污水管网;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连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污水处理厂对接收的污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河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实现了对黑臭水体的源头整治,简单高效,投资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张,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城市河道中的水体多被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污染物污染,黑臭水体已是我国各城市河道普遍存在的现象,城市黑臭河道的治理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重点解决的环境问题。我国在城市排水及黑臭水体治理方面,一直以来偏重于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对城市排水体制方面的关注极少。在对待城市排水体制和雨水问题上,主要还停留在单纯“排放”的思考上,简单地倾向靠分流制来解决点源污染的控制,而忽视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与城市生态的关系,忽视雨水的排放和非点源污染的关系。城市黑臭水体的治理工作应当遵循“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恢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其中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是基础与前提,水动力改善和生态恢复是长效保障措施。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是黑臭水体整治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黑臭水体多处于老城区,从理论上讲,分流制是比较科学、先进的,有许多优点,但事实上老城区地下管线基本成型,地面建筑拥挤,路面狭窄,在我国建立理想的分流制或将合流制改造为完全分流制系统比较困难,成功率较小。如若采用分流制,存在上游雨污水分离不彻底、投资大、施工困难等诸多现实问题,因此在排水体制选择时,不能过分依赖分流制来解决,考虎到现实的因素,一般很多城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多数老城区排水体制仍将是处于合流制和分流制并存的状态。但目前城市排水体制中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存在着在河道两侧敷设截污管道路幅小,开挖难以实施以及敷设截污设施时容易造成重新破坏道路、破坏道路景观、土方挖填方量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该方法简单高效,投资成本低,采用在河道内部串联敷设截污设施的方式避免了施工过程中对道路景观的破坏和对道路交通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在河道驳岸上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设置承托机构或者在河道内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进行打桩,使用所述承托机构或桩体对各个合流干管进行支撑架空;2)将每一个合流干管的出水口与一个截流支管相连通,在每一个截流支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截流井,采用管路将各个截流井相连通以形成截流干管;3)将截流干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相连通,以使各个截流井截流的污水和雨水经所述截流干管输送至市政污水管网;4)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连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污水处理厂对接收的污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河道。进一步,所述合流干管内旱流污水流量为5~120L/s。进一步,当城区排水系统为截流式合流制时,设计各个合流干管的污水截流倍数n0为1.5~2.5,污水截流量为200~420L/s。作为优化,所述截流井的入流管设计流量为50~1000L/s,流速为1.0~7.0m/s。作为优化,当城区排水系统为合流制时,在截流井内设置溢流装置及浮球液位控制器,所述溢流装置的溢流管管径为500~1200mm,流量为1000~4000L/s,坡度为1‰~2%,充满度为0.55~1。作为优化,在所述溢流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格栅,所述格栅的倾角为40°~75°,栅前设计流速为0.3~0.9m/s。作为优化,当截流干管的管底坡降大于3m或当被截流的污水量大于400L/s时,在所述截流井内设置液位控制一体化泵站。作为优化,在所述截流支管的底部设置止回阀。作为优化,所述截流支管的管径为100~800mm,设计坡度为1‰~1%,截流支管旱流流量时设计流速为0.85~3.20m/s。作为又一优化,所述截流井为圆柱体形,高度为2.5m~5m,内径为2~4m。作为再一优化,所述截流支管采用砖砌接头、玻璃钢接头、预制套管接头或石棉沥青卷材接口与所述合流干管的出水口相连通。作为再一优化,所述截污支管和截污干管的材料为玻璃钢夹砂管、钢筋混凝土排水管或HDPE双壁波纹管。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承托机构为钢材、钢筋混凝土或砖石混合机构。作为进一步优化,当两个截流井之间的间距超过40~60m,设置支托架以对两个截流井之间的管路进行承托固定。作为优化,所述截流井的连接管设计流速为1.0~7.5m/s,管径为100~800mm,坡度为1‰~1.5%,晴天时设计充满度为0.1~0.3,雨天时设计充满度为0.5~1.0。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对于新城区雨污分流制排水系统,本专利技术可使城区河道排污口污水截流量达到100%且污水收集效果好、截流彻底,有效解决了城区污水截流难题,从源头上控制了城市水体黑臭现象的发生。2、本专利技术在截污支管末端设置止回阀,在截流井内部同时设置电缆浮球液位控制器及相关溢流装置,当水位超过限定值时,浮球液位控制器发出指令关闭电动阀,从而有效阻止了截流井两侧倒灌现象的发生。3、在雨污完全分流排水系统改造过程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串联截污纳管技术显然改造更为简单,投资较小,改造周期短,投资与环境效应能在短期内见效,并且不用完全否决现有的排水系统,仅需在老城区的黑臭水体内部加以改造,就能达到高效的从源头截污的目的,并且整个改造过程在河道内部进行,不用影响到城区市民的正常生活。4、与截流式合流制(CSO)排水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中的串联截污纳管技术解决了其在河道两侧敷设截污管道路幅小,开挖难以实施以及敷设截污设施时容易造成重新破坏道路、破坏道路景观、土方挖填方量大的问题。5、与现有截流井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提出的新型截流井装置可避免目前大多数城市受原有合流管限制,截流管管底标高低于城市的洪水位标高导致截流井设计难度大的问题,有效利用了城市河道内部空间。6、截流井部分可作为河道内部的空间资源使用,亦可在截流井上部填土培育植物,在河道中以截流井为基础建立河中湿地,不仅能充分发挥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同时避免了生态浮岛后期因维护不善引起的水生生物生长泛滥。7、与现有的截污管网系统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在河道内部敷设截污管道技术,直接在河道内部对污水和初期雨水进行截流,减少了城区截污管道的重复铺设带来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同时便于后期截污管道的清理检修,实现了对黑臭水体的源头整治。说明书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施案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现给出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有创造性,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方法技术具体流程如附图1所示,方法使用装置有城市合流制合流干管1、截流支管3、截留井4、截流干管5和市政污水管网6组成,所述合流干管的出水口2与所述截流支管3的进水口相连通,所述截流支管3的出水口与所述截流井4相连通,每一个截流井的出水口与所述截流干管5相连通,所述截流干管5的出水口与所述市政污水管网6的进水口相连通。实施例1:晴天时常州城区某河道:1)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串联截污纳管技术试验,该城区合流干管内旱流污水流量为60~80L/s,城区采用合流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河道驳岸上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设置承托机构或者在河道内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进行打桩,使用所述承托机构或桩体对各个合流干管进行支撑架空;2)将每一个合流干管的出水口与一个截流支管相连通,在每一个截流支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截流井,采用管路将各个截流井相连通以形成截流干管;3)将截流干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相连通,以使各个截流井截流的污水和雨水经所述截流干管输送至市政污水管网;4)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连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污水处理厂对接收的污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河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在河道驳岸上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设置承托机构或者在河道内对应各个合流干管的位置进行打桩,使用所述承托机构或桩体对各个合流干管进行支撑架空;2)将每一个合流干管的出水口与一个截流支管相连通,在每一个截流支管的出水口处设置截流井,采用管路将各个截流井相连通以形成截流干管;3)将截流干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相连通,以使各个截流井截流的污水和雨水经所述截流干管输送至市政污水管网;4)所述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连通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口,污水处理厂对接收的污水进行处理,将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河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流干管内旱流污水流量为5~120L/s。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城区排水系统为截流式合流制时,设计各个合流干管的污水截流倍数n0为1.5~2.5,污水截流量为200~420L/s。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的串联截污纳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井的入流管设计流量为50~1000L/s,流速为1.0~7.0m/s。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露孙永军肖雪峰孙文全吴慧芳刘翠云夏霆吴燕霞郭莉莎贾正阳万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