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伟国专利>正文

航海模型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15665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航海模型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航海模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交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端设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体底端凹陷的支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航海模型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时只需将航海模型放于航海模型支架的支撑面上即可,支撑面与航海模型外板曲面或曲面舭部相接触,借此航海模型重量转移到航海模型支架上,由于航海模型是直接放置于航海模型支架上的,因此能够保持航海模型结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海模型配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航海模型支架。
技术介绍
航海模型,是指船舶、军舰的模型,通常是指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模型制作、比赛、展览、表演。它是一项科技、军事、体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制作模型、比赛、展览、表演等多种形式,了解关于船舶、海军、海洋方面的各种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航海模型是具有科技性的体育运动项目,通过研究制作、在水上操纵各种模型,学习航海科学知识。航海模型在我国已开展四十余年,受到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喜爱。航海模型种类很多,分类的方法也各有不同。按照世界航海模型运动联合会NAVIGA的规则,航海模型的竞赛项目分为五类:1、动力艇航海模型(M),内燃机动力圆周竞速和无线电遥控单艇或多艇竞速的竞速艇模型;2、仿真航海模型(C),只评比建造工艺技术水平的舰船、设备及建造场景等各类模型;3、耐久竞速艇(FSR),无线电遥控,按专用竞赛场地、航线在规定的较长时间里集体竞速绕圈航行的竞速艇模型;4、帆船模型(S),它是一种无线电遥控帆船模型;5、仿真航行航海模型(NS)。我国开展的航海模型项目有:仿真模型、动力艇模型、帆船模型和表演模型等多种。航海模型支架是用来支撑航海模型主体的构架,它使模型摆放更稳固、美观,满足模型稳定安放或者模型展览的需要。目前,常见的航海模型支架是与模型直接用螺栓连接,带有底座和玻璃罩(或有机玻璃罩),底座为一体式,这种支架破坏了模型的完整性,不适用于航行类模型,而且重量大、体积大,玻璃罩(或有机玻璃罩)容易碎裂,不便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和能够保持航海模型结构完整性的航海模型支架,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航海模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交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设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体底部凹陷的支撑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互卡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支撑体长度方向上对称均匀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开口为同轴对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均为矩形槽。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的底端与所述第二开口的顶端之间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开口的高度;所述第一开口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撑体底部之间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开口的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体顶部的长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交叉连接部位的外侧设置有限位件。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厚度为2~10mm。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的材质相同。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航海模型支架,其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航海模型支架结构简单,使用时只需将航海模型放于航海模型支架的支撑面上即可,支撑面与航海模型外板曲面或者曲面舭部相接触,借此航海模型重量转移到航海模型支架上,由于航海模型是直接放置于航海模型支架上的,因此能够保持航海模型结构完整性。航海模型支架的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通过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相互卡接,易于拆装,不易损坏,方便运输;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为矩形槽,因此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为十字卡接,这种连接方式非常稳固,航海模型不易损坏;在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交叉连接部位的外侧设置有限位体还可以进一步增强航海模型支架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采用同一种材质,因此方便制作,同时节省材料,节约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实施例的航海模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一支撑体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支撑体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二实施例的航海模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提供的第三实施例的航海模型支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支撑体2-第二支撑体3-支撑面4-第一开口5-第二开口6-限位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航海模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1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体2;第一支撑体1与第二支撑体2交叉连接;第二支撑体2的顶部设有向第二支撑体2底部凹陷的支撑面3。目前,常见的航海模型支架是与模型直接用螺栓或螺钉等连接,这种支架破坏了模型的完整性,不适用于航行类模型;而且这种支架通常带有底座和玻璃罩(或有机玻璃罩),结构复杂。本技术提供的航海模型支架结构简单,仅两种支撑体组合到一起即可达到支撑模型的效果,使用时只需将航海模型放于航海模型支架的支撑面3上即可,支撑面3与航海模型外板曲面或者曲面舭部相接触,借此航海模型重量转移到航海模型支架上,由于航海模型是直接放置于航海模型支架上的,不会对模型产生破坏,因此能够保持航海模型结构完整性。同时,上述模型支架的第一支撑体1与第二支撑体2为可拆卸式连接,方便存放与运输。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航海模型支架,包括第一支撑体1和两个第二支撑体2;第一支撑体1与第二支撑体2交叉连接;第二支撑体2的顶部设有向第二支撑体2底部凹陷的支撑面3。需要说明的是,支撑面3为凹面或V形面,支撑面3的表面较为粗糙。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1-3所示,第一支撑体1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4;第二支撑体2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5;第一支撑体1和第二支撑体2通过第一开口4和第二开口5相互卡接。本技术提供的航海模型支架的第一支撑体1和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航海模型支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海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体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交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设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体底部凹陷的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海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体和至少两个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与所述第二支撑体交叉连接;所述第二支撑体的顶部设有向所述第二支撑体底部凹陷的支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海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一支撑体和所述第二支撑体通过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相互卡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海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一支撑体长度方向上对称均匀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海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面与所述第二开口为同轴对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海模型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伟国吴渡平岳珊牛峥
申请(专利权)人:吴伟国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