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包括车架和用于给前方车辆或后方车辆提示的转向灯,所述转向灯与车大灯分体设置,所述转向灯包括灯罩和设置在灯罩内的灯泡,所述灯罩包括透明板和一端开口的罩体,所述透明板固定在罩体开口的位置上,所述灯泡设置在罩体内,所述罩体的侧面贴合固定到车架的侧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通过将灯罩的罩体的侧面贴设在车架的侧板上,一方面有效的实现了转向灯给前方车辆或是后方车辆提醒的作用,另一方面避免了转向灯容易被碰撞导致转向灯容易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车中,转向灯主要是在车辆转弯时,起提示前方车辆的作用。车辆具有用于给前方车辆提示的前转向灯,用于给后方车辆提示的后转向灯,而电动车的前后脸较小,因而便无法在前后脸提供灯所需要的足够的容纳空间。如果把前转向灯与现有的车辆一样整合在大灯中或是把后转向灯与现有的车辆一样整合到刹车灯中,需要缩小前转向灯或后转向灯的体积,这样设置,前后方车辆容易看不清前转向灯和后转向灯的转向信号;或是减小大灯和刹车灯的体积,那么相应的也会减少大灯和刹车灯的亮度,不利于行驶,同时由于小型机动车的前后脸小,其中这里的小型机动车为现有技术中的短途代步车,作为短途运输使用,例如现有的电动三轮、四轮车,这些车辆的体积小于现有技术中的正常车辆,因而在大灯、刹车灯及转向灯若是集中起来的话线路就会比较复杂密集,因而假如在转向灯损坏的时候,在维修的过程就显得比较困难,基于上述原因,现有的小型机动车的前后转向灯,通过连接支架将前后转向灯的连接在车架的相对两侧的侧板上,将转向灯和大灯及刹车灯分开设置,就不需要减小转向灯的体积,使前后方车辆能很容易察觉到转向灯的转向信号,同时与大灯和刹车灯剥离开来,方便了转向灯的维修。然而进行上述改进以后,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转向灯是通过连接支架与车架连接的,因而转向灯与车架之间间隔较大,因而车辆行驶的过程中转向灯的行驶需要宽度远大于车架本身所需要的行驶宽度,如此便很容易出现人们判断错误导致的转向灯容易与其他物品发生刮擦、碰撞,且在转向灯与外部碰撞的时候,容易在支架与转向灯的结合处形成应力集中,从而使支架容易折断,进而导致转向灯从车架上脱落,使转向灯无法发挥提示转向的功能,影响行驶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使转向灯不易从车架上脱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包括车架和用于给前方车辆或后方车辆提示的转向灯,所述转向灯与车大灯分体设置,所述转向灯包括灯罩和设置在灯罩内的灯泡,所述灯罩包括透明板和一端开口的罩体,所述透明板固定在罩体开口的位置上,所述灯泡设置在罩体内,所述罩体的侧面贴合固定到车架的侧板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的侧板相对灯罩的位置上开设有凹槽,所述罩体的与车架侧板相连接的侧面部分设置在凹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体上设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的一端与罩体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片为异型片,包括头段、中段和尾段,所述头段和尾段分别固定在中段的相对两侧,相应的连接处形成两处第一折角,所述头段与罩体固定连接,所述尾段与车架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体上设置有异型转接片,该异型转接片包括第一转接段和第二转接段,所述第一转接段与第二转接段相连接固定,在连接处形成第二折角,所述第一转接段与固定片的头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段与罩体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内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罩体设置在凹槽内的侧面上设有灯座,所述灯座穿过安装孔后与车架的侧板内侧相固定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的侧板相对与罩体的位置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罩体相对安装孔的位置上设有灯座,所述灯座呈中空圆柱状结构,所述异型转接片的第二转接段与灯座的内侧壁通过螺栓固定,并与灯座的内侧壁相贴合,所述固定片的中段延伸方向与底座的轴线相互平行。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与固定片相连接的位置上设有连接台,所述连接台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固定片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腰型孔内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腰型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折角和第二折角的折角角度均为直角,所述头段的延伸方向与尾段的延伸方向背向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灯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贯穿内外侧壁的通孔,所述通孔背向内侧壁的一端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内设有螺钉,所述第二转接段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钉穿过通孔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且螺钉的头部埋设在放置槽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将灯罩分成透明板和罩体,并且将罩体的侧面贴合固定在车架上,与现有的通过一圆柱支架安装转向灯相比,减少了灯罩露出的体积,且可以有效的保证转向能够很好的提示前方车辆和后方车辆,如此在车辆的行驶过程中降低了转向灯与外界物体的相互触碰的几率,避免由此引起的转向灯损坏,而且取消了连接支架的设计,如此便不会出现撞击时导致的应力集中,而是能够将应力分散到整个车架上,避免了连接支架折断导致的转向灯损坏的问题,同时也将整个转向灯外置到车架上,方便了转向灯的维修,进一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延长转向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车架与转向灯相连接的侧板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所给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述。参照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包括车架9和用于给前方车辆或后方车辆提示的转向灯1,所述转向灯1与车大灯分体设置,所述转向灯1包括灯罩11和设置在灯罩11内的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1包括透明板111和一端开口的罩体112,所述透明板111固定在罩体112开口的位置上,所述灯泡设置在罩体112内,所述罩体112的侧面贴合固定到车架9的侧板上,由于将罩体112的侧面贴合固定到车架9的侧板上,实现了将转向灯1的外置,且还可以有效的保证前后方向的车辆能够有效的察觉到转向灯,保证了转向灯1灯光的散发方向为前方或是后方,因而相比现有的车辆中将转向灯1整合到大灯内的方式,此处结构更加的适用于小型机动车使用,将转向灯1的线路与车大灯分开,如此有效的方便了转向灯1的维修,并相比于现有的采用支架连接的方式,减小了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转向灯1与外部物体相互碰撞的几率,避免了因为碰撞导致的转向灯1损坏的问题,而且在转向灯1出现碰撞的过程中,转向灯1所受到的力是直接传输给车架9的,因而比起现有技术中将力传输至连接支架,就可以通过车架9将应力进行有效的分散,如此便不会出现现有技术中导致的应力集中在连接支架上导致连接支架损坏,而使得转向灯1损坏的问题,且在本实施例中,如若觉得贴合设置使得转向灯1在行驶过程中不够明显,可以采用提升转向灯1体积亮度的方式来解决。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车架9的侧板相对灯罩11的位置上开设有凹槽2,所述罩体112的与车架9侧板相连接的侧面部分设置在凹槽2内。通过凹槽2的设置,可以在车架9的侧板上提供了一个罩体112的容纳空间,并且将罩体112部分容纳入凹槽2内,如此便可以进一步减少罩体112的外露,进一步降低灯罩11与外部物体相触碰的几率,且在车架9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时,通过灯罩11与凹槽2的嵌合部分为灯罩11提供侧向的支撑力,相较与现有技术中的圆柱支架,本实施例将碰撞时产生的力分散到车架9上,大幅减小了碰撞时灯罩11产生的切应力,使灯罩11在碰撞到其他物体时不易变形破损,进而避免转向灯1因碰撞脱落,提高行驶的安全性,延长转向灯的使用寿命。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包括车架(9)和用于给前方车辆或后方车辆提示的转向灯(1),所述转向灯(1)与车大灯分体设置,所述转向灯(1)包括灯罩(11)和设置在灯罩(11)内的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1)包括透明板(111)和一端开口的罩体(112),所述透明板(111)固定在罩体(112)开口的位置上,所述灯泡设置在罩体(112)内,所述罩体(112)的侧面贴合固定到车架(9)的侧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包括车架(9)和用于给前方车辆或后方车辆提示的转向灯(1),所述转向灯(1)与车大灯分体设置,所述转向灯(1)包括灯罩(11)和设置在灯罩(11)内的灯泡,其特征在于:所述灯罩(11)包括透明板(111)和一端开口的罩体(112),所述透明板(111)固定在罩体(112)开口的位置上,所述灯泡设置在罩体(112)内,所述罩体(112)的侧面贴合固定到车架(9)的侧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9)的侧板相对罩体(112)的位置上开设有凹槽(2),所述罩体(112)的与车架(9)侧板相连接的侧面部分设置在凹槽(2)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12)上设有固定片(3),所述固定片(3)的一端与罩体(112)相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9)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片(3)为异型片,包括头段(31)、中段(32)和尾段(33),所述头段(31)和尾段(33)分别固定在中段(32)的相对两侧,相应的连接处形成两处第一折角(34),所述头段(31)与罩体(112)固定连接,所述尾段(33)与车架(9)固定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型机动车的转向灯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112)上设置有异型转接片(6),该异型转接片(6)包括第一转接段(61)和第二转接段(62),所述第一转接段(61)与第二转接段(62)相连接固定,在连接处形成第二折角(63),所述第一转接段(61)与固定片(3)的头段(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接段(62)与罩体(112)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锋,
申请(专利权)人:立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