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90981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0 0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金针菇培育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瓶及培养基;(2)接种;(3)培养;(4)搔菌;(5)菌丝恢复;(6)出芽;(7)抑制期;(8)生长期;(9)采收;(10)循环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合连续化生产,效率高,菌种存活率高,成熟后的金针菇大小均一,培养时间短,大大节省了时间、人力和物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针菇培育
,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二)
技术介绍
金针菇生长在严寒的冬季,故有“冬菇”之称。其营养价值高,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尤其丰富,且含锌量比较高,对增强智力尤其是对儿童的身高和智力发育有良好的作用,人称“增智菇”,另外经常食用金针菇,不仅可以预防和治疗肝脏病及胃、肠道溃疡,而且也适合高血压患者、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食用,这主要是因为它是一种高钾低钠食品。而目前金针菇培育多采用袋装,并且生产周期长,需要大量人力进行维护和管理,并且生长的金针菇大小、品质并不均一,使得生产效率和产率都不尽理想。(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瓶及培养基:将配置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内,使培养基与培养瓶的瓶口齐平,盖上培养瓶的瓶盖后灭菌;(2)接种:将灭菌后的培养瓶放入无菌室内,通过喷洒器将含有金针菇菌种的菌液均匀喷洒至培养瓶内;(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培养室内培养至培养瓶内培养基周身覆盖白色菌丝;(4)搔菌:将初期培养后的培养瓶内部培养基的顶部清除,清除高度为3-4cm;(5)菌丝恢复:将搔菌后的培养瓶放至无菌生育室内,维持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等于2500PPM,温度14-16℃,恒温保持,同时光照20h,光照强度300lx,湿度维持在95%RH以上;(6)出芽:菌丝恢复阶段结束后,调整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8000PPM,无光处理,温度降至8-12℃,湿度维持在95-98%RH;(7)抑制期: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5000-7000PPM,温度进一步下降至3-5℃,湿度为90%RH,光照2-10小时;(8)生长期: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10000PPM以上,温度维持在5-7℃,湿度降至75-85%RH,光照12-15小时;(9)采收:将成熟的金针菇进行切割和包装;(10)循环处理:将培养瓶内的培养基清除干净,并将培养瓶进行清洗、烘干后循环使用。其中,灭菌采用蒸汽灭菌,温度为115℃,时间2-3小时。其中,每瓶培养瓶内喷洒的菌液为35-40ml,每10ml菌液内含有1-3g菌种。其中,步骤(4)骚菌过程中补充水分,添加的水量为20ml/瓶。其中,步骤(4)骚菌过程中将上端的培养基快速切除,并保证切除端面水平、平整。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自动化、机械化可以实现循环生产,大大节约了人力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的金针菇产率高,大小均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适合连续化生产,效率高,菌种存活率高,成熟后的金针菇大小均一,培养时间短,大大节省了了时间、人力和物力。(四)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瓶及培养基:将配置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内,使培养基与培养瓶的瓶口齐平,盖上培养瓶的瓶盖后灭菌;(2)接种:将灭菌后的培养瓶放入无菌室内,通过喷洒器将含有金针菇菌种的菌液均匀喷洒至培养瓶内;(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培养室内培养至培养瓶内培养基周身覆盖白色菌丝;(4)搔菌:将初期培养后的培养瓶内部培养基的顶部清除,清除高度为3-4cm;(5)菌丝恢复:将骚菌后的培养瓶放至无菌生育室内,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2000PPM,温度14℃,恒温保持,同时光照20h(光照强度300lx),湿度维持在95%RH以上;(6)出芽:菌丝恢复阶段结束后,调整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PPM,无光处理,温度降至8℃,湿度维持在95-98%RH;(7)抑制期: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PPM,温度进一步下降至4℃,湿度为95%RH,光照2-10小时;(8)生长期: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10000PPM以上,温度维持在5-7℃,湿度降至75-85%RH,光照12-15小时;(9)采收:将成熟的金针菇进行切割和包装;(10)循环处理:将培养瓶内的培养基清除干净,并将培养瓶进行清洗、烘干后循环使用。一次生产周期为50天,金针菇高度为16-18cm左右,每瓶培养瓶可获得金针菇质量为:鲜重450g。实施例2: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瓶及培养基:将配置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内,使培养基与培养瓶的瓶口齐平,盖上培养瓶的瓶盖后灭菌;(2)接种:将灭菌后的培养瓶放入无菌室内,通过喷洒器将含有金针菇菌种的菌液均匀喷洒至培养瓶内;(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培养室内培养至培养瓶内培养基周身覆盖白色菌丝;(4)搔菌:将初期培养后的培养瓶内部培养基的顶部清除,清除高度为3-4cm;(5)菌丝恢复:将搔菌后的培养瓶放至无菌生育室内,维持二氧化碳浓度2200PPM,温度15℃,恒温保持,同时光照20h(光照强度300lx),湿度维持在95%RH以上;(6)出芽:菌丝恢复阶段结束后,调整二氧化碳浓度为7000PPM,无光处理,温度降至10℃,湿度维持在95-98%RH;(7)抑制期: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8000PPM,温度进一步下降至4℃,湿度为90%RH,光照2-10小时(光照强度300lx);(8)生长期: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10000PPM以上,温度维持在5-7℃,湿度降至75-85%RH,光照12-15小时;(9)采收:将成熟的金针菇进行切割和包装;(10)循环处理:将培养瓶内的培养基清除干净,并将培养瓶进行清洗、烘干后循环使用。一次生产周期为49天,金针菇高度为16-18cm左右,每瓶培养瓶可获得金针菇质量为:鲜重460g。实施例3: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瓶及培养基:将配置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内,使培养基与培养瓶的瓶口齐平,盖上培养瓶的瓶盖后灭菌;(2)接种:将灭菌后的培养瓶放入无菌室内,通过喷洒器将含有金针菇菌种的菌液均匀喷洒至培养瓶内;(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培养室内培养至培养瓶内培养基周身覆盖白色菌丝;(4)搔菌:将初期培养后的培养瓶内部培养基的顶部清除,清除高度为3-4cm;(5)菌丝恢复:将搔菌后的培养瓶放至无菌生育室内,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2500PPM,温度16℃,恒温保持,同时光照20h(光照强度300lx),湿度维持在95%RH以上;(6)出芽:菌丝恢复阶段结束后,调整二氧化碳浓度为8000PPM,无光处理,温度降至12℃,湿度维持在95-98%RH;(7)抑制期: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8000PPM,温度进一步下降至5℃,湿度为90%RH,光照2-10小时(光照强度300lx);(8)生育期: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10000PPM以上,温度维持在5-7℃,湿度降至75-85%RH,光照12-15小时;(9)采收:将成熟的金针菇进行切割和包装;(10)循环处理:将培养瓶内的培养基清除干净,并将培养瓶进行清洗、烘干后循环使用。一次生产周期为49天,金针菇高度为16-18cm左右,每瓶培养瓶可获得金针菇质量为:鲜重455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瓶及培养基:将配置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内,使培养基与培养瓶的瓶口齐平,盖上培养瓶的瓶盖后灭菌;(2)接种:将灭菌后的培养瓶放入无菌室内,通过喷洒器将含有金针菇菌种的菌液均匀喷洒至培养瓶内;(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培养室内培养至培养瓶内培养基周身覆盖白色菌丝;(4)搔菌:将初期培养后的培养瓶内部培养基的顶部清除,清除高度为3‑4cm;(5)菌丝恢复:将骚菌后的培养瓶放至无菌培养室内,维持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等于2500PPM,温度14‑16℃,恒温保持,同时光照20h,光照强度300lx,湿度维持在95%RH以上;(6)出芽:菌丝恢复阶段结束后,调整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8000 PPM,无光处理,温度降至8‑12℃,湿度维持在95‑98%RH;(7)抑制期: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8000 PPM,温度进一步下降至3‑5℃,湿度为90%RH,光照2‑10小时,光照强度300lx;(8)生育期:将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到10000 PPM以上,温度维持在5‑7℃,湿度降至75‑85%RH,光照12‑15小时;(9)采收:将成熟的金针菇进行切割和包装;(10)循环处理:将培养瓶内的培养基清除干净,并将培养瓶进行清洗、烘干后循环使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金针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准备培养瓶及培养基:将配置后的培养基装入培养瓶内,使培养基与培养瓶的瓶口齐平,盖上培养瓶的瓶盖后灭菌;(2)接种:将灭菌后的培养瓶放入无菌室内,通过喷洒器将含有金针菇菌种的菌液均匀喷洒至培养瓶内;(3)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瓶放入培养室内培养至培养瓶内培养基周身覆盖白色菌丝;(4)搔菌:将初期培养后的培养瓶内部培养基的顶部清除,清除高度为3-4cm;(5)菌丝恢复:将骚菌后的培养瓶放至无菌培养室内,维持二氧化碳浓度小于等于2500PPM,温度14-16℃,恒温保持,同时光照20h,光照强度300lx,湿度维持在95%RH以上;(6)出芽:菌丝恢复阶段结束后,调整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8000PPM,无光处理,温度降至8-12℃,湿度维持在95-98%RH;(7)抑制期:维持二氧化碳浓度为6000-8000PPM,温度进一步下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汉兵张冬冬张宁杨萍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康瑞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