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8612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3:3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基、和固定在散热基上的液冷均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均热管包括管壳、管体和封口,所述管壳和封口配合使得所述管体内形成负压封闭空间,所述负压封闭空间内设有毛细吸液芯,所述毛细吸液芯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管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液冷式热管散热器,通过液冷式散热,在达到目标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整体厚度能够控制在0.7mm以下,同时水平导热系数在3800~20000w/mK,相较于目前现有的液冷散热整体厚度降低了30%以上,用在电子产品内能够满足其超薄化的散热使用需要,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和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散热
,具体涉及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产品进入了超薄时代。电子产品超薄化,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散热。现代电子产品的运行速度相当快,伴随而来的就是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这些热量不能及时稳定地排出去,将会严重影响电子产品的稳定性,严重的会直接损坏电子产品,甚至造成人身伤害。因此,电子产品的散热问题是电子产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而传统的风冷散热器、乃至现有的热管散热器都已经无法满足产品对厚度及性能的要求,需要对散热器进一步降低厚度,以适应电子产品超薄化发展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在达到目标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散热器的厚度能够控制在0.7mm以下,用在电子产品内能够满足其超薄化的需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基、和固定在散热基上的液冷均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均热管包括管壳、管体和封口,所述管壳和封口配合使得所述管体内形成负压封闭空间,所述负压封闭空间内设有毛细吸液芯,所述毛细吸液芯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管壁上。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毛细吸液芯具有若干层吸液铜网,所述若干层吸液铜网依次层叠形成所述毛细吸热芯,所述吸液铜网的网格目数为200-500目。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毛细吸液芯具有若干股吸液铜带,所述若干股吸液铜带相互绞合形成所述毛细吸液芯,每股吸液铜带具有若干根铜丝,所述若干根铜丝相互绞合形成所述吸液铜带,一股吸热铜带具有4-150根所述铜丝。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铜丝的丝径为0.002-0.02mm。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散热基为散热片或者散热管。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散热片为铜片、铜合金片、铝片或者铝合金片当中的一种。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散热管为铜管、铜合金管、铝管或者铝合金管当中的一种。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散热管内设有散热空腔,所述液冷均热管固定在散热空腔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液冷式热管散热器,通过液冷式散热,在达到目标散热效果的前提下整体厚度能够控制在0.7mm以下,同时水平导热系数在3800~20000w/mK,相较于目前现有的液冷散热整体厚度降低了30%以上,用在电子产品内能够满足其超薄化的散热使用需要,具有很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液冷均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吸液铜网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毛细吸液芯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吸液铜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2-散热基,4-液冷均热管,6-管壳,8-管体,10-封口,12-毛细吸液芯,14-吸液铜网,16-吸液铜带,18-铜丝。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基2、和固定在散热基2上的液冷均热管4,本实施例中散热基2为散热片,散热片优选铜片、或者铜合金片、或者铝片、或者铝合金片,铜片的散热效果最佳,液冷均热管4固定在散热片上,如图2所示,所述液冷均热管4包括管壳6、管体8和封口10,所述管壳6和封口10配合使得所述管体8内形成负压封闭空间,所述负压封闭空间内设有毛细吸液芯12,所述毛细吸液芯12沿管体8的轴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管体8的内管壁上。液冷均热管4内填充液体,在管体8内负压状态下液体的沸点低,容易挥发,液冷均热管8的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当液冷均热管8一端受热时,毛细吸液芯12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一端,并且释放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在毛细吸液芯12的毛细力作用下液体回流至蒸发段,如此循环布置,热量由液冷均热管8的一端传至另一端,从而将热量源源不断的传导出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毛细吸液芯12由若干层吸液铜网14依次层叠形成,其中所述吸液铜网14的网格目数为200-500目,优选300目,在简化工艺的前提下,对传热介质具有最优的毛细力。如此设计的液冷均热管8的厚度能够做到0.5mm以下,散热器的整体厚度能够控制在0.7mm以下,同时具有用在超薄电子产品上的散热能力,相较于目前现有的液冷散热整体厚度降低了30%以上。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基2、和固定在散热基2上的液冷均热管4,本实施例中散热基2为散热片,散热片优选铜片、或者铜合金片、或者铝片、或者铝合金片,铜片的散热效果最佳,液冷均热管4固定在散热片上,如图2所示,所述液冷均热管4包括管壳6、管体8和封口10,所述管壳6和封口10配合使得所述管体8内形成负压封闭空间,所述负压封闭空间内设有毛细吸液芯12,所述毛细吸液芯12沿管体8的轴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管体8的内管壁上。液冷均热管4内填充液体,在管体8内负压状态下液体的沸点低,容易挥发,液冷均热管8的一端为蒸发段,另一端为冷凝段,当液冷均热管8一端受热时,毛细吸液芯12中的液体迅速蒸发,蒸气在微小的压力差下流向另一端,并且释放热量,重新凝结成液体,在毛细吸液芯12的毛细力作用下液体回流至蒸发段,如此循环布置,热量由液冷均热管8的一端传至另一端,从而将热量源源不断的传导出来。如图4、5所示,本实施例的毛细吸液芯12由3-100股吸液铜带16相互绞合而成,每股吸液铜带16均由4-150根铜丝18相互绞合而成,控制铜丝18的丝径在0.002-0.02mm。如此设计的液冷均热管8的厚度能够做到0.5mm以下,散热器的整体厚度能够控制在0.7mm以下,同时具有用在超薄电子产品上的散热能力,相较于目前现有的液冷散热整体厚度降低了30%以上,制备工艺难于实施例一。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散热基2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散热基2为散热管,散热管优选铜管、合金管、铝管或者铝合金管中的一种,其中筒管的散热效果最佳,散热管内具有散热空腔,液冷均热管4固定在散热空腔内。制备工艺难于实施例一,但散热效果优于实施例一。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二的区别仅在于散热基2的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散热基2为散热管,散热管优选铜管、合金管、铝管或者铝合金管中的一种,其中筒管的散热效果最佳,散热管内具有散热空腔,液冷均热管4固定在散热空腔内。制备工艺难于实施例二,但散热效果优于实施例二,制备工艺难于实施例三。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基、和固定在散热基上的液冷均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均热管包括管壳、管体和封口,所述管壳和封口配合使得所述管体内形成负压封闭空间,所述负压封闭空间内设有毛细吸液芯,所述毛细吸液芯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管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包括散热基、和固定在散热基上的液冷均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均热管包括管壳、管体和封口,所述管壳和封口配合使得所述管体内形成负压封闭空间,所述负压封闭空间内设有毛细吸液芯,所述毛细吸液芯沿管体的轴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管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芯具有若干层吸液铜网,所述若干层吸液铜网依次层叠形成所述毛细吸热芯,所述吸液铜网的网格目数为200-500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式热管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吸液芯具有若干股吸液铜带,所述若干股吸液铜带相互绞合形成所述毛细吸液芯,每股吸液铜带具有若干根铜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幸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脉导热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