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洗车水循环系统,包括:洗车槽;与洗车槽连通的沉淀池;埋设于地面下的集水箱,集水箱的顶部设有过滤装置,集水箱连通于沉淀池,集水箱连通有洗车水管,洗车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洗车槽处;以及供泵取集水箱中水的水泵,水泵设于洗车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的水资源的基础上,可利用集水箱收集雨水等地表水对洗车过程中损耗的水进行补充,又可有效避免滚水池中水过多带来的泥水四溢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安装简单快捷,减少工程施工结束后的拆除工作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集水箱埋置地面下,可以按需要选择集水箱的埋置位置,灵活多变,且不占用施工场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洗车水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领域,频繁进出工地的车辆上会携带大量的泥土,如果携带大量的泥土的车辆直接上路,将会污染城市道路路面,所以要求对进出的车辆进行冲洗。传统施工中,工地洗车用水一般为自来水或抽取的河水,清洗过车辆的废水直接流入施工道路两侧的排水沟并进入污水排放系统。在施工高峰期间,尤其是土方、运输车辆的冲洗用水一次的消耗量很大,清水只经一次使用便成为污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极低,大大的浪费了大量水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洗车水循环系统,解决现有技术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浪费了水资源的问题。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一种洗车水循环系统,包括:洗车槽;与所述洗车槽连通的沉淀池;埋设于地面下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箱连通于所述沉淀池,所述集水箱连通有洗车水管,所述洗车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洗车槽处;以及供泵取所述集水箱中水的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洗车水管。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采用相互连通的洗车槽、沉淀池以及集水箱,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本技术的安装简单快捷,能有效地减少工程施工结束后的拆除工作量。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镂空结构和包覆所述镂空结构上的过滤网。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滚水池。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滚水池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滚水池连通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端部。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淀池通过第二输送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二输送管与所述集水箱连通的端部。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洗车槽和所述沉淀池相邻接设置,所述洗车槽设有出水口,所述洗车槽和所述沉淀池通过所述出水口相连通。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沉淀池内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所述沉淀池的高度,所述挡板将所述沉淀池分为浊水区和清水区,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浊水区,所述第一输送管连通于所述浊水区,所述第二输送管连通于所述清水区。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洗车槽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形成供承托车的支撑面。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集水箱内设有供支撑所述过滤装置的支撑杆。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阅图1,显示了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参阅图2,显示了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侧视图。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包括:洗车槽1、沉淀池2、集水箱3以及水泵4,其中沉淀池2与洗车槽1连通,集水箱3埋设于地面下,集水箱3的顶部设有过滤装置30,集水箱3连通于沉淀池2,集水箱3连通有洗车水管10,洗车水管10的出水口位于洗车槽1处,水泵4设于洗车水管10,水泵4用来泵取集水箱3的水,并通过洗车水管10对车进行冲洗。本技术可以重复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本技术的安装简单快捷,能有效地减少工程施工结束后的拆除工作量。作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为了减轻洗车槽1的负担,还设有滚水池5,这样从施工现场开过来的车先在滚水池5中做一次冲洗,然后再将车开到洗车槽1中做二次冲洗,这样给车进行清洗,更加细致干净。滚水池5通过第一输送管50与沉淀池2连通,第一输送管50与滚水池5连通的端部高于第一输送管50与沉淀池2连通的端部,从而滚水池5中的水可以流进沉淀池2中进行沉淀,作二次利用。滚水池5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长方体水池,也可以采用钢板等其他材质制作。洗车槽1设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形成供承托车的支撑面,用于停放需要清洗的车。在本实施例中,洗车槽1为钢筋混凝土浇筑形成的长方体水池,支撑架11包括交叉连接的横杆和纵杆,横杆和纵杆架设于洗车槽1的顶端的四周。这样在对车进行冲洗时,用过的水通过横杆和纵杆之外的空间流到洗车槽1中,不会外溢到其他地方,便于收集用过的水。洗车槽1设有洗车水管10,洗车水管10上设有水泵4,洗车水管10利用水泵4泵取集水箱3中储存的水,从而对停放于洗车槽1上的车进行冲洗。洗车槽1中收集的水需要经过沉淀池2进行沉淀方能再循环使用。洗车槽1和沉淀池2是相互连通的,从而方便将洗车槽1中的水输送到沉淀池2中。在本实施例中,洗车槽1和沉淀池2相邻接设置,洗车槽1设有出水口12。具体地,洗车槽1与沉淀池2相连的侧壁上设有一缺口,将该缺口作为出水口12,这样洗车槽1中的水达到出水口12的高度后,就能通过出水口12流进沉淀池2中,洗车槽1和沉淀池2通过出水口12相连通。沉淀池2通过第二输送管23与集水箱3连通,沉淀池2连通的端部高于第二输送管23与集水箱3连通的端部。清水区22中沉淀过的水经过第二输送管23流入到集水箱3中存储备用。沉淀池2内设有挡板20,挡板20的高度低于沉淀池2的高度,挡板20将沉淀池2分为浊水区21和清水区22,出水口12位于浊水区21中,第一输送管50连通于浊水区,第二输送管23连通于清水区22,这样从洗车槽1的出水口12中流出的水进去到浊水区21中进行沉淀,经过一定时间的沉淀后,浊水区21上部较干净的水漫过挡板20到达清水区22中再进行沉淀。在本实施例中,洗车水管10有两个,分别设于洗车槽1相对的两侧,两个洗车水管10的端部均连通于集水箱3,洗车水管10利用水泵4泵取集水箱3中储存的水,从而对停放于洗车槽1上的车进行冲洗。如图2所示,过滤装置30包括镂空结构和包覆镂空结构上的过滤网。在本实施例中,集水箱3采用钢板制作,集水箱3内竖向设置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用来支撑过滤装置30,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整个集水箱3埋设于地面以下,这样整个技术的占用场地面积小,并且可以根据现场的需要布置在不同的位置。由于集水箱3的上部设有过滤装置30,从而地表的水能通过集水箱3的过滤装置30渗透到集水箱3中,过滤装置30的镂空结构和过滤网可以对水进行过滤净化,这样一方面集水箱3可以收集周边土壤渗入的水,在下雨的时候效果更佳。另一方面集水箱3可以有效避免出现滚水池5中水过多带来的泥水四溢的问题。一个项目完毕可以将集水箱3回收,起运至下一个工地,可重复利用,方便、快捷、环保。下面对本技术洗车水循环系统的施工方法作说明:施工现场的车开进滚水池5中进行一次冲洗,待一次冲洗完毕后,将车开到洗车槽1的支撑架11上,用洗车槽1两侧的洗车水管10对车进行二次冲洗。洗车槽1中会聚积二次冲洗时使用的水,这部分水经过出水口12流入到沉淀池2中。清洗车使用过的水经过沉淀池2的浊水区21进行一次沉淀,经过一次沉淀后的水漫过挡板20流入到清水区22中进行二次沉淀。二次沉淀后的水通过第二输送管23流入到集水箱3中进行储存。地表的水可以通过通孔渗入到通孔中,对集水箱3中的水资源进行补充。在需要对车进行冲洗时,利用水泵4和洗车水管10将集水箱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洗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洗车槽;与所述洗车槽连通的沉淀池;埋设于地面下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箱连通于所述沉淀池,所述集水箱连通有洗车水管,所述洗车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洗车槽处;以及供泵取所述集水箱中水的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洗车水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洗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洗车槽;与所述洗车槽连通的沉淀池;埋设于地面下的集水箱,所述集水箱的顶部设有过滤装置,所述集水箱连通于所述沉淀池,所述集水箱连通有洗车水管,所述洗车水管的出水口位于所述洗车槽处;以及供泵取所述集水箱中水的水泵,所述水泵设于所述洗车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镂空结构和包覆所述镂空结构上的过滤网。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滚水池。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洗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滚水池通过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滚水池连通的端部高于所述第一输送管与所述沉淀池连通的端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车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树龙,王四久,王玉飞,蔡庆军,方速昌,邹家撇,蒋启诚,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