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学芳专利>正文

一种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6032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9 20: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器,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三相分离器,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与入水管连通的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通过布水管与罐底布水器连通,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管出口与布泥管连接,所述布泥管水平安装在罐体内的中下部,所述污泥回流管通过管路连接有ph调节罐,所述管路上安装有ph调节泵。该厌氧反应器,能够在有效减少反应器下部过水面积,提高升流速度的同时,保证污泥与进水充分接触,同时方便地进行ph值调节,保证上部产气顺利进行,以提高去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厌氧反应器,涉及废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厌氧反应器废水处理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厌氧反应器有多种形式。无论是早期使用的沼气池,还是后来的UASB反应器,或是IC塔,均存在如何提高传质效率和提高产气率的问题,当厌氧器底面积过大,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布水(单点或多点),都不能把底部污泥充分冲起。即使增加了外循环,也不能保证底部污泥与废水完全接触。在厌氧器下部为产酸阶段,(主要为乙酸),上部为产气阶段。随着产酸反应,PH值会逐渐降低,当PH值低于6.5,产气反应就很难进行,而目前许多厌氧反应器,大多为升流式,即从下部进水,随着水流上升,PH值在逐渐降低,受反应器结构限制,当PH值过低时,又无法调整。提高进水PH值,又会影响产酸反应。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技术根据IC厌氧反应器,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厌氧反应器,能够在有效减少反应器下部过水面积,提高升流速度的同时,保证污泥与进水充分接触,同时方便地进行PH值调节,保证上部产气顺利进行,以提高去除效果。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部设置有三相分离器,所述罐体顶部设置有与入水管连通的储水装置,所述储水装置通过布水管与罐底布水器连通,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所述污泥回流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管出口与布泥管连接,所述布泥管水平安装在罐体内的中下部。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污泥回流管通过管路连接有ph调节罐,所述管路上安装有ph调节泵。配合污泥回流装置(污泥回流管、污泥回流泵和布泥管等),使与污泥回流管相连通的ph调节罐中的药品进入罐体内,从而对罐内的水质进行调节,以防止产气阶段PH值偏低,随时对罐内的水质进行调节,以保证产气顺利进行。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罐体内的下部设置ph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ph调节泵电连接。当检测到罐体内的ph值低于最低值时,处理器会将ph调节泵开启,使ph调节罐内的药物随着污泥进入罐体内,从而对罐体内的ph进行调节,当罐体内的ph值达到最高值时,关闭ph调节泵,以此动态调节罐体内的ph值,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布泥管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布泥支管,所述布泥支管上设置有布泥孔,以此保证污泥能够均匀散落,从而使得污泥与所要处理的废水能够充分接触。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储水装置内设置水位控制装置,当达到设定水位时,储水装置通过布水管向罐底布水器内布水,以此减小反应器下部的过水面积,提高底部污泥的升流速度。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罐底布水器壳体为锥体,所述罐底布水器的锥度大于等于30°。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污泥回流管包括污泥回流管A、污泥回流管B和污泥回流管总管,所述污泥回流管A和污泥回流管B与污泥回流管总管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总管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管与布泥管和ph调节罐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A为半圆形弯管,所述污泥回流管B为环形弯管,所述污泥回流管A上均匀设置有吸泥孔,所述污泥回流管B与污泥回流管A弧线朝向相反的半圆弧上均匀设置有吸泥孔。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罐体内设置一级三相分离器。三相分离器有防止污泥流失、收集沼气、提高出水效果的作用,对于提高去除率(COD)没有明显作用,因此设一级三相分离器足够,也能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储水装置为脉冲布水器,能够在储水的同时有控制的向罐底布水器进行供水。本技术技术方案还包括: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径比α为1: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设计在罐体外部的污泥回流泵能够有效增大污泥与废水的接触面积,污泥回流管能够通过污泥回流泵将污泥从下往上进行抽吸,能够在保证污泥不断进行循环。同时布水方式方向改变了以往从罐底直接进水到布水器的方法,将废水注入储水装置,再由布水管将废水注入到罐底布水器内,能够减缓注水速度,减小过水面积,提高升流速度。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方便,具有良好的生产价值和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厌氧反应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A1截面的污泥回流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B-B1截面的布泥管结构示意图。其中,1、储水装置,2、罐体,3、三相分离器,4、储气包,5、布泥管,51、布泥支管,6、罐底布水器,7、污泥回流管,71、污泥回流管A,72、污泥回流管B,73、污泥回流总管,8、污泥回流泵,9、ph调节罐,10、ph调节泵,11、出水口,12、罐底布水器出水管,13、入水管,14、布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介绍。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的上部设置有三相分离器3,所述罐体2顶部设置有与入水管13连通的储水装置1,所述储水装置1通过布水管14与位于罐体2底部的罐底布水器6连通,所述罐体2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7,所述污泥回流管7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8,所述污泥回流管7出口与布泥管5连接,所述布泥管5水平安装在罐体2内的中下部,所述污泥回流管7通过管路连接有ph调节罐9,所述管路上安装有ph调节泵10。所述罐体2内的下部设置ph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ph调节泵10电连接。所述布泥管5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布泥支管51,所述布泥支管51上设置有布泥孔。所述储水装置1内设置水位控制装置,当达到设定水位时,储水装置1通过布水管14向罐底布水器内布水。所述水位控制装置可以为电子元件,也可以为布水管14,所述布水管14的入水口位于储水装置1底面的上方,所述布水管14的入水口距离储水装置1底面的高度约占整个储水装置1高度的1/4~2/3。所述罐底布水器6的壳体为锥体,所述罐底布水器6的锥度大于等于30°。使从布泥管5散落的污泥能够滑落在椎体周围,然后被吸入污泥回流管7进行循环,保证与介质充分接触。所述污泥回流管7包括污泥回流管A71、污泥回流管B72和污泥回流管总管73,所述污泥回流管A71和污泥回流管B72与污泥回流管总管73连通,所述污泥回流管总管73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8,所述污泥回流管73与布泥管5和ph调节罐9连接,所述污泥回流管A71为半圆形弯管,所述污泥回流管B72为环形弯管,所述污泥回流管A71上均匀设置有吸泥孔,所述污泥回流管B72与污泥回流管A71弧线朝向相反的半圆弧上均匀设置有吸泥孔。所述罐体2内设置一级三相分离器3。三相分离器3有防止污泥流失、收集沼气、提高出水效果的作用,对于提高去除率(COD)没有明显作用,因此设一级三相分离器3足够,也能起到节省材料的作用。所述储水装置1为脉冲布水器。当脉冲布水器内的水位上升至一定程度,水既从布水管下降至罐底布水器6。所述厌氧反应器的高径比α为1:2~8,高度一般不低于12米,最高不超过22米。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的上部设置有三相分离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顶部设置有与入水管(13)连通的储水装置(1),所述储水装置(1)通过布水管(14)与罐底布水器(6)连通,所述罐体(2)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7),所述污泥回流管(7)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8),所述污泥回流管(7)出口与布泥管(5)连接,所述布泥管(5)水平安装在罐体(2)内的中下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厌氧反应器,包括罐体(2),所述罐体(2)的上部设置有三相分离器(3),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顶部设置有与入水管(13)连通的储水装置(1),所述储水装置(1)通过布水管(14)与罐底布水器(6)连通,所述罐体(2)底部设置有污泥回流管(7),所述污泥回流管(7)上设置有污泥回流泵(8),所述污泥回流管(7)出口与布泥管(5)连接,所述布泥管(5)水平安装在罐体(2)内的中下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回流管(7)通过管路连接有ph调节罐(9),所述管路上安装有ph调节泵(10)。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内的下部设置ph传感器,所述ph传感器与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处理器与ph调节泵(10)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泥管(5)的前后两侧均匀设置有布泥支管(51),所述布泥支管(51)上设置有布泥孔。5.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装置(1)内设置水位控制装置,当达到设定水位时,储水装置(1)通过布水管(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观平王学芳范常辉王甲荣
申请(专利权)人:王学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