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0441 阅读:3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是一种向温棚内所载培的作物提供二氧化碳气肥的装置。主要电渗电解槽(4)、原液注入器(8)、氨水回收器(1)组成。电渗电解槽的正中是阳极(7),阳极(7)的左、右两边是阳离子交换膜(3)、(9),电解槽(4)的两端为阴极(2)、(10),原液为碳酸氢氨或碳酸钠。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由排气管(5)排向温棚,而产生的NH↑[+]↓[4]离子由回收管(6)回收至氨水回收器(1)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产气时间长并可控制产气量。是一种理想的温棚施肥装置。(*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是一种专门用于向温棚内所栽培提供二氧化碳气肥的装置。现有的温室气肥增肥装置有用煤粉燃烧产生二氧化碳的装置(CN2140607Y、CN2232191Y),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肥装置(CN2181797Y)、CN2259050Y)以及各种固体二氧化碳气肥,由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肥装置易污染环境,而由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肥装置存在使用不安全、产气时间短、无法正常维持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使用安全、产气时间长,可以正常维持产气量的用于温棚的一种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本技术的方案如下装置是由电渗电解槽4、原液注入器8、氨水回收器1组成,在电渗电解槽4的中部有一由柔性石墨制成的阳极7,在阳极7的左右两边各有一阳离子交换膜3、9。电渗电解槽4的两端是由柔性石墨制成的阴极2、10,阴极2的左端是氨水回收器1,阴极10的右边为原液注入器8。通向温室的气肥通道5其一端的两个分支和电渗电解槽4中的阳极7和阳离子交换膜9之间的空间及阳极7和阳离子交换膜3之间的空间相通,另一端和温棚相通。回收管6一端的两个分支和电渗电解槽4的阳离子交换膜9和阴极10之间的空间及阳离子交换膜3和阴极2之间的空间相通,另一端和氨水回收器相通。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是一种可以正常维持产气量、产气时间长的二氧化碳气肥发生装置。二氧化碳的出气量可由原液的浓度和电源电压来控制。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予以说明。附图说明图1即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壳体由ABS塑料制成,电渗电解槽4为密封装置,原液注入器8和氨水回收器1为开口槽。电渗电解槽4的正中为阳极7由外敷一层化纤罗网的柔性石墨制成,阳离子交换膜3、9由阳离子交换膜组成。原液注入器8中的原液由碳酸氢氨(或碳酸钠)。整个工作过程如下当加入原液后它从底部流入电渗电解槽4。当槽中充满原液后对阳极7通入正电、对阴极2、9通入负电。原液中的CO3-或HCO3-(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不断地趋向阳极7,从上端的管道5中排出,即成了二氧化碳气泡(气泡的氨根离子)。而NH4+则穿过离子交换膜趋向阴极2、9,由回收管6引入氨水回收器1中,和氨水回收器1中水化合成了氨水。由于整个过程可以不断地进行,直至溶液中离子电解完,还可更换原液。二氧化碳的出气量则由原液度和电源电压控制,所以气量是可控的。权利要求1.一种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由电渗电解槽(4)、原液注入器(8)、氨水回收器(1)组成,在电渗电解槽(4)的中部有一由柔性石墨组成的阳极(7),在阳极(7)的左右两边各有一阳离子交换膜(3)、(9),电渗电解槽(4)的两端是由柔性石墨组成的阴极(2)、(10),阴极(2)的左端氨水回收器(1),阴极(10)的右边是原液注入器(8),通向温室的气肥通道(5)一端的两个分支和电渗电解槽(4)中阳极(7)和阳离子交换膜(9)之间的空间及阳极(7)和阳离子交换膜(3)之间的空间相通,另一端和温室相通,回收管(6)一端的两个分支和电渗电解槽(4)的阳离子交换膜(9)和阴极(10)之间的空间及阳离子交换膜(3)和阴极(2)之间的空间相通,另一端和氨水回收器(1)相通。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是一种向温棚内所栽培的作物提供二氧化碳气肥的装置。主要电渗电解槽(4)、原液注入器(8)、氨水回收器(1)组成。电渗电解槽的正中是阳极(7),阳极(7)的左、右两边是阳离子交换膜(3)、(9),电解槽(4)的两端为阴极(2)、(10),原液为碳酸氢氨或碳酸钠。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气泡由排气管(5)排向温棚,而产生的NH文档编号C05D7/00GK2334756SQ982192公开日1999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1998年8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8月12日专利技术者徐正敏, 狄瑞琴 申请人:宁夏长河实业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其特征在于上述二氧化碳气肥发生器由电渗电解槽(4)、原液注入器(8)、氨水回收器(1)组成,在电渗电解槽(4)的中部有一由柔性石墨组成的阳极(7),在阳极(7)的左右两边各有一阳离子交换膜(3)、(9),电渗电解槽(4)的两端是由柔性石墨组成的阴极(2)、(10),阴极(2)的左端氨水回收器(1),阴极(10)的右边是原液注入器(8),通向温室的气肥通道(5)一端的两个分支和电渗电解槽(4)中阳极(7)和阳离子交换膜(9)之间的空间及阳极(7)和阳离子交换膜(3)之间的空间相通,另一端和温室相通,回收管(6)一端的两个分支和电渗电解槽(4)的阳离子交换膜(9)和阴极(10)之间的空间及阳离子交换膜(3)和阴极(2)之间的空间相通,另一端和氨水回收器(1)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正敏狄瑞琴
申请(专利权)人:宁夏长河实业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4[中国|宁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