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一种抗HIV感染多肽,具体涉及式1:CP—I(L)—D—I(L),式1所示的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式1中CP为来源于HIV-1 gp41的具有抑制HIV-1活性的C端多肽,L为亮氨酸,I为异亮氨酸,D为天冬氨酸。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将可变的氨基酸加入到传统的具有抑制HIV-1活性的C端多肽的碳端,得到的更长的多肽,使其具有显著增强的抗病毒活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上述的式1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在制备治疗或预防HIV感染所导致相关疾病尤其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生物医药领域,涉及抗HIV感染多肽;具体涉及式1:CP—I(L)—D—I(L),式1所示的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所述多肽可以显著提高原C端多肽抑制HIV感染的活性。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含有上述的式1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的药物组合物,以及式1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在治疗或预防HIV感染所导致相关疾病尤其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用途。
技术介绍
据报道,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即艾滋病(AIDS),一直是国际医学领域的关注热点。现有技术公开了该病由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据研究显示,目前我国的临床病例多是感染的1型HIV。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提供的资料显示,从上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HIV已经造成了累计超过七千万人被感染以及超过两千万人死亡,资料显示每年仍有约两百万的新增感染病例出现。迄今为止仍没有有效的疫苗面世,所以艾滋病仍然是人类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威胁。有研究显示HIV表面糖蛋白gp41在HIV-1与靶细胞发生膜融合并最终进入细胞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该领域新发现的融合抑制的作用靶点。gp41的组成包括融合多肽(FusionPeptide,FP)、胞外段、跨膜区段等,其上对病毒细胞发生膜融合不可或缺的两个螺旋结构位于胞外段,为N末端重复序列(N-terminalheptadrepeat,HR1或NHR,aa:542-592)和C末端重复序列(C-terminalheptadrepeat,HR2或CHR,aa:623-665)。1992年,Wild教授团队首先报道发现多肽DP107,该多肽来源于HIV-1表面糖蛋白gp41的N端序列,具有毫摩尔级别的抗HIV-1的活性。1993年,姜世勃教授和其同事报道了多肽SJ-2176,该多肽来源于gp41的C端序列,具有纳摩尔级别的抗病毒活性。所述两个多肽的发现引发了学术界对融合抑制剂的探索,开启了一个抗艾滋病药物的新领域。1997年,有科学家发现了gp41的晶体结构,发现gp41在HIV入侵靶细胞的过程中会发生折叠,其CHR和NHR会形成发夹样的6螺旋束结构,该发现,使本领域研究人员更细致地了解了HIV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在HIV入侵靶细胞的过程中,其表面糖蛋白gp120先与靶细胞上的CD4受体以及辅助受体CXCR4或者CCR5结合,进而触发gp41构型的变化,发夹样结构拉近了HIV与靶细胞的距离,促进其发生膜融合;所以,融合抑制剂是作用在这个阶段;在gp41蛋白N端插入靶细胞细胞膜之后,来源于其N端(或C端)的多肽与gp41C端(或N端)结合,阻止其六螺旋结构(6-HB)的形成,进而阻断其发生膜融合的过程,进而达到治疗艾滋病的效果。基于融合抑制剂的作用原理,本领域研究者开始关注并期望能设计出与HIVgp41C端或者N端具有更高亲和性的多肽,那将能使得该多肽药物具有更好的抗病毒活性,进而使其被开发为药物后使用剂量减小,减低用药成本。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拟提供一种显著增强现有HIV-1进入抑制多肽的活性的方法,为进一步优化治疗艾滋病的融合抑制剂提供新的参考及依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基于现有技术融合抑制剂中存在的缺陷,提供新的用于抑制HIV感染的多肽及其药物用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式1所示的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CP—I(L)—D—I(L)式1其中,CP为来源于HIV-1gp41的具有抑制HIV-1活性的C端多肽,L为亮氨酸,I为异亮氨酸,D为天冬氨酸。本专利技术中,将三个可变的氨基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或异亮氨酸)加入到传统的具有抑制HIV-1活性的C端多肽的碳端,得到的更长的多肽,使其具有显著增强的抗病毒活性;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开发研制出用量更少且成本更低的艾滋病药物。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I(L)—D—I(L)这四组氨基酸在特定的位置接入CP多肽的C末端,从而使这四组氨基酸所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序号(以HIVHXB2病毒CHR结构域为准)为:I(L)654—D655—I(L)656,或者写作:654IDI656(SEQIDNO:1);654IDL656(SEQIDNO:2);654LDI656(SEQIDNO:3);654LDL656(SEQIDNO: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传统的抑制HIV-1活性的C端多肽从643位的氨基酸(通常情况下是Q643)后面截断,接入I(L)—D—I(L)三组氨基酸;实验证实,该种接入方法获得的多肽具有更强的抑制HIV感染的活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个实施方案中,根据式1设计得到了如下所示5个多肽,JLS1-JLS5:1)JLS1:N端-WEEWDKKIEEYTKKIEELIKKSQNQQIDI-C端(SEQIDNO:5);2)JLS2:N端-WEEWDKKIEEYTKKIEELIKKSQNQQIDL-C端(SEQIDNO:6)3)JLS3:N端-WEEWDKKIEEYTKKIEELIKKSQNQQLDI-C端(SEQIDNO:7);4)JLS4:N端-WEEWDKKIEEYTKKIEELIKKSQNQQLDL-C端(SEQIDNO:8);5)JLS5:N端-MTWEEWDKKIEEYTKKIEELIKKSQNQQIDL-C端(SEQIDNO:9);其中,JLS1-JLS4的特征在于:在WEEWDKKIEEYTKKIEELIKKSQNQQ(名称:SC26EK)序列的羧基端分别加上本专利技术提出的I(L)—D—I(L)这四组氨基酸,实验证实,所得到的衍生多肽均具有极强的、广谱的抗病毒活性;其中,JSL5则是在JLS2的基础上在其氨基端也添加了MT的增强序列,两端同时存在的增强序列显著提高了其抗病毒活性;其中氨基酸缩写具有本领域公知的含义:W为色氨酸、E为谷氨酸、D为天冬氨酸、K为赖氨酸、I为异亮氨酸、Y为酪氨酸、T为苏氨酸、L为亮氨酸、S为丝氨酸、Q为谷氨酰胺、N为天冬酰胺、M为甲硫酰胺。本专利技术中,经过对JLS1-JLS5的一系列结构与功能的检测之后,结果显示,根据式1设计的多肽序列,在碳端加上654IDI656,654IDL656,654LDI656,654LDL656这样的四组氨基酸形式,使得其与NHR的亲和力更好,进而使得其抗病毒活性显著提高。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对JLS2结合gp41的NHR形成的复合物进行晶体结构的解析,结果显示,与现在其它螺旋态的HIV-1进入抑制剂相比,JLS2的IDL尾部功能区呈现出伸展的线性构象,更加紧密的结合gp41的N端区域(如图4所示),例如,I654结合L544,D655结合N553,L656结合S546;该种新颖的结合方式证明IDL这种尾部修饰方法能拓展原有CP抑制剂的结合区域,进一步增强抑制剂与靶点的亲和力,从而增强其抗病毒活性。本专利技术中,还公开了一种核酸编码,其用于编码所述的式1多肽或其衍生物;以及含有这些核酸分子的表达和重组载体、重组细胞或者重组病毒等生物材料,以及含有所述核酸分子的表达盒、重组载体、重组细胞或重组蛋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JLS1-JLS5具有以下优点:1)含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式1所示的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CP—I(L)—D—I(L) 式1其中,CP为来源于HIV‑1gp41的具有抑制HIV‑1活性的C端多肽,L为亮氨酸,I为异亮氨酸,D为天冬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1.式1所示的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CP—I(L)—D—I(L)式1其中,CP为来源于HIV-1gp41的具有抑制HIV-1活性的C端多肽,L为亮氨酸,I为异亮氨酸,D为天冬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1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I(L)—D—I(L)四组氨基酸在特定的位置接入CP多肽的C末端,使其所述氨基酸对应的氨基酸残基序号,以HIVHXB2病毒CHR结构域为准,为:I(L)654—D655—I(L)656,或者写作:654IDI656(SEQIDNO:1);654IDL656(SEQIDNO:2);654LDI656(SEQIDNO:3);654LDL656(SEQIDNO:4)。3.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至少一种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式1多肽、其衍生物、其立体异构体、或其无生理毒性的盐,以及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世勃,陆路,苏珊,张荣光,叶盛,朱赟,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