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车辆及其车窗结构,该车窗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的两端部设置有密封部件,车内侧层、车外侧层和两端部的密封部件围成密封中空腔;车外侧层和车内侧层均为包括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并且每侧相邻的PC板通过粘接剂层粘接固定;密封中空腔形成于车外侧层的最内侧PC板与车内侧层的最外侧PC板之间;PC板复合层具有透光度好,抗撞击,重量轻,防紫外线,隔音性能好,耐疲劳,可弯曲,防结露等优点,PU胶膜抗冲击能力强,透度好,韧性强,耐寒,耐老化,耐屈服,中空腔可以隔音,保温的功效。如此设置使得夹层车窗结构强度更高,防冲击性更好且保温隔音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铁路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铁路车辆及其车窗结构。
技术介绍
我国通常机车用前窗玻璃往往采用的是钠钙硅系统钢化/夹层或钠钙硅系统普通玻璃夹层组合结构。钢化玻璃是通过传统的风冷钢化工艺生产的,利用表面形成的预压缩应力提高玻璃的机械强度,对外来冲击物有一定的抗冲击性能;夹层技术是采用将两层或两层以上的钢化或普通玻璃通过一层或一层以上中间层PVB(化学名:聚乙烯醇缩丁醛)结合组合而成,利用PVB的黏结性能,用来抵御一定物体冲击/穿透力,使遭受撞击的玻璃在破碎时相互粘合在一起,不会四处飞溅,阻止破碎玻璃伤及司乘人员。上述玻璃尽管具有一定的抗击能力,但强度不够,不能满足现在高速列车对前窗的需求。为了提高玻璃的强度,传统技术通常采用钢化夹层组合玻璃结构,由于钢化玻璃工艺的局限性无法满足高速列车对玻璃流线性设计的要求,此外玻璃的钢化过程无法保证玻璃的光学性能要求;钢化玻璃在行驶中一旦破裂,形成的碎小颗粒阻碍了司乘人员的视线,会造成潜在的二次事故隐患。因此,高速列车玻璃更多的是采用普通玻璃夹层组合结构,此种玻璃尽管可以通过热弯技术满足流线性设计的要求,但由于其基础强度低,无法满足列车高抗穿透性要求;使用中玻璃破损概率也大,造成更换频次增加,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满足高速列车使用需求的车窗结构,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车窗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所述车内侧层和所述车外侧层的两端部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车内侧层、所述车外侧层和两端部的所述密封部件围成密封中空腔;所述车外侧层为包括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相邻所述PC板通过粘接剂层粘接固定;所述车内侧层也为包括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相邻所述PC板通过粘接剂层粘接固定;所述密封中空腔形成于所述车外侧层的最内侧PC板与所述车内侧层的最外侧PC板之间。复合PC板结构具有透光度好,抗撞击,重量轻,防紫外线,隔音性能好,耐疲劳,可弯曲,防结露等优点,PU胶膜抗冲击能力强,透度好,韧性强,耐寒,耐老化,耐屈服,中空腔可以隔音,保温的功效。如此设置既能使得夹层车窗结构强度更高,防冲击性更好,破碎后安全性能好,且保温隔音效果更好。可选的,所述车外侧层中PC板的数量为两个,自外向内分别为第一PC板和第二PC板,其中,所述第一PC板的厚度为5mm-7mm,第二PC板的厚度为3mm-5mm,所述第一PC板与所述第二PC板之间的粘接剂层厚度为1mm-2mm。可选的,所述第一PC板的厚度为6mm,第二PC板的厚度为4mm。所述第一PC板与所述第二PC板之间的粘接剂层厚度为1.25mm。可选的,所述车内侧层中PC板的数量为两个,自外向内分别为第三PC板和第四PC板,其中所述第三PC板的厚度为3mm-5mm,所述第四PC板的厚度为2mm-4mm,所述第三PC板和所述第四PC板之间粘接剂层的厚度为1mm-2mm。可选的,所述第三PC板的厚度为4mm,第四PC板的厚度为3mm。所述第三PC板与所述第四PC板之间的粘接剂层厚度为1.25mm。可选的,所述密封中空腔的厚度为16mm。可选的,所述密封部件包括铝隔条,所述铝隔条的两侧面分别与所述车内侧层、所述车外侧层的相对侧面密封抵靠,并且所述铝隔条的外表面还进一步设有封边胶层,所述封边胶层的外端面与所述车外侧层、所述车内侧层的外端面处于同一平面。可选的,所述铝隔条的内表面设置有针孔,用于盛放干燥剂,所述干燥剂用于吸收封闭空腔内的水气。可选的,所述第三PC板和所述第四PC板之间粘接剂层为PU胶层或者PVB胶层;或/和,所述第一PC板和所述第二PC板之间粘接剂层为PU胶层或者PVB胶层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铁路车辆,包括车体以及设置于所述车体上的车窗结构,所述车窗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窗结构。因本文中的铁路车辆包括上述车窗结构,故也具有车窗结构的上述技术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车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中:第一PC板61、粘接剂层62、第二PC板63、密封中空腔64、第三PC板65、粘接剂层69、第四PC板610、干燥剂66、铝隔条67、封边胶层68。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窗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的两端部设置有密封部件,密封部件的主要作用是与车内侧层、车外侧层围成密封中空腔,避免外界水汽进入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之间。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优选透光度比较好的材料,本技术中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两者中至少一者为PC板。以下给出了一种具有PC板车窗的具体实施方式,具体详见以下描述。请参考图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车窗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车外侧层可以为复合PC板结构,包括至少两层PC板,各PC板通过粘接剂层62粘接固定;车内侧层也为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相邻PC板通过粘接剂层69粘接固定;密封中空腔64形成于车外侧层的最内侧PC板与车内侧层的最外侧PC板之间。各PC板之间的粘接剂可以为PVB胶,PVB胶形成PVB胶层;各PC板之间的粘接剂也可以为PU胶,PU胶形成PU胶层,本文以粘接剂层为PU胶层为例继续进行介绍技术方案。复合PC板的具有透光度好,抗撞击,重量轻,防紫外线,隔音性能好,耐疲劳,可弯曲,防结露等优点,PU胶膜抗冲击能力强,透度好,韧性强,耐寒,耐老化,耐屈服,中空腔可以隔音,保温的功效。如此设置既能使得夹层车窗结构强度更高,防冲击性更好,破碎后安全性能好,且保温隔音效果更好。具体地,车外侧层中PC板的数量可以为两个,自外向内分别为第一PC板61和第二PC板63,其中,第一PC板61的厚度为5mm-7mm,第二PC板63的厚度为3mm-5mm,第一PC板61与第二PC板63之间的粘接剂层62厚度为1mm-2mm,该处的粘接剂层62可以为由PU胶形成的PU胶层。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的第一PC板61、第二PC板63、粘接剂层62组成的车外侧层具有较佳的使用强度和韧性。尤其,第一PC板61的厚度为6mm,第二PC板63的厚度为4mm。第一PC板61与第二PC板63之间的粘接剂层62厚度为1.25mm时,车外侧层的强度和韧性都较佳。上述各实施例中,车内侧层中PC板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自外向内分别为第三PC板65和第四PC板610,其中第三PC板65的厚度为3mm-5mm,第四PC板610的厚度为2mm-4mm,第三PC板65和第四PC板610之间粘接剂层69的厚度为1mm-2mm,该处的粘接剂层优选由PU胶形成的PU胶层。在上述数值范围内的第三PC板65、第第四PC板610及二者之间的粘接剂层69组成的车内侧层具有较佳的使用强度和韧性。尤其,第三PC板65的厚度为4mm,第四PC板610的厚度为3mm。所述第三PC板65与所述第四PC板610之间的粘接剂层69厚度为1.25mm时,与上述实施例中的车外侧层配合具有较佳强度和韧性。上述实施例中,密封中空腔64的厚度可以优选为16mm。当然,也可以为介于16m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窗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所述车内侧层和所述车外侧层的两端部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车内侧层、所述车外侧层和两端部的所述密封部件围成密封中空腔(6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侧层为包括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相邻所述PC板通过粘接剂层粘接固定;所述车内侧层也为包括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相邻所述PC板通过粘接剂层粘接固定;所述密封中空腔(64)形成于所述车外侧层的最内侧PC板与所述车内侧层的最外侧PC板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窗结构,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车内侧层和车外侧层,所述车内侧层和所述车外侧层的两端部设置有密封部件,所述车内侧层、所述车外侧层和两端部的所述密封部件围成密封中空腔(6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侧层为包括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相邻所述PC板通过粘接剂层粘接固定;所述车内侧层也为包括至少两层PC板的复合PC板结构,相邻所述PC板通过粘接剂层粘接固定;所述密封中空腔(64)形成于所述车外侧层的最内侧PC板与所述车内侧层的最外侧PC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外侧层中PC板的数量为两个,自外向内分别为第一PC板(61)和第二PC板(63),其中,所述第一PC板(61)的厚度为5mm-7mm,第二PC板(63)的厚度为3mm-5mm,所述第一PC板(61)与所述第二PC板(63)之间的粘接剂层(62)厚度为1mm-2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C板(61)的厚度为6mm,第二PC板(63)的厚度为4mm,所述第一PC板(61)与所述第二PC板(63)之间的粘接剂层(62)厚度为1.25mm。4.如权利要求2至3任一项所述的车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内侧层中PC板的数量为两个,自外向内分别为第三PC板(65)和第四PC板(610),其中所述第三PC板(65)的厚度为3mm-5mm,所述第四PC板(610)的厚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爱莲,程建峰,白璐,权光辉,王姣,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