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质荒山造林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石质荒山地挖制出树坑并在树坑内填充苗木生长所需的土壤和水分,将苗木移栽到树坑内并对移栽苗木进行管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成活率可达到9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林业造林
,尤其是涉及一种石质荒山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石质荒山是指石灰岩、安山岩、角斑岩等发育的,立地条件差、土层厚度5-20厘米、土壤贫瘠的荒山,过去通过穴状造林和播种造林都难以成功,少数成功的,长势较差,形成小老树。石质荒山,因其土层薄瘠、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使移栽树种成活率低,成为影响荒山生态建设效果的主要因子,而现有荒山造林工程主要是在土层覆盖较厚地区进行,石质荒山薄土地区的生态造林问题一直没有有效的解决办法。石质荒山由于立地条件差,造林困难、投资成本高,在很长时间内一直作为非宜林地而未纳入造林绿化范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造林技术的不断提高,推进石质山造林具有现实意义,也是拓展造林空间的必然选择。现有技术主要采取挖坑的方法造林,对土壤不进行更换,易造成植物养分供应不足,根系无法获得营养的状况而使移栽材料的成活率大大降低。因而,针对石质荒山的自然条件,需要一种可为移栽材料提供一定的养分供给、为根系的延生提供特定空间,保证其成活率,保障根系的快速衍生和营养吸收的生长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质荒山造林方法,该方法可有效解决移栽苗木的养分供给,根系的生长空间,保证较高的成活率,保障根系的快速衍生和营养吸收;从而解决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石质荒山地造林难度大、不易成活等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石质荒山造林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石质荒山地刨制出树坑并在树坑内填充苗木生长所需的土壤和水分,将苗木移栽到树坑内并对移栽苗木进行管理。优选地,所述石质荒山为土层厚度小于20cm,基部为岩石,植被覆盖率低于10%的山地;所述树坑通过钻石打孔、局部爆破和叩石刨坑的步骤挖制而成。优选地,所述钻石打孔包括在石质荒山选定区域的岩石上运用凿岩机钻孔或冲击钻钻孔;所述钻孔的深度为0.5-2.5m;优选所述钻孔的深度为1-2m;更优选所述钻孔的深度为1m,1.5m,2m。优选地,所述局部爆破为钻孔后将炸药置入孔中进行爆破,在岩石上形成石坑同时使坑壁及坑底的岩石产生裂缝;在孔中放置炸药的深度为0.5-2m,使用炸药的量为200-1500g;优选的,所述在孔中放置炸药的深度为0.9-1.8m,使用炸药的量为400-1200g;更优选的,在孔中放置炸药的深度为0.9m、1.2m、1.8m,使用炸药的量为400g、800g、1200g。优选地,所述叩石刨坑为将爆破形成的石坑刨制成树坑;所述爆破形成的石坑的直径范围为0.5-2m,深度范围为0.5-2m;优选的,所述爆破形成的石坑的直径范围为0.6-1.5m,深度范围为0.6-1.5m;更优选的,所述爆破形成的石坑的直径为0.6、1.0、1.5m,深度为0.6、1.0、1.5m。。优选地,所述苗木按胸径大小包括胸径<5cm,5cm<胸径<10cm,胸径﹥10cm;所述胸径<5cm的苗木种植于直径0.6m深0.6m的石坑中,所述5cm<胸径<10cm的苗木种植于直径1.0m,深1.0m的石坑中,所述胸径﹥10cm的苗木种植于直径1.5m,深1.5m的石坑中。优选地,所述土壤为营养混合土,所述营养混合土包括农田土、菌根剂、复合肥、锯末、河沙和腐熟有机肥。优选地,所述复合肥为磷酸二铵;所述农田土中含速效磷12-16mg/kg、有机质24-28g/kg、速效钾130-135mg/kg、全氮1.0-1.5g/kg、全磷0.5-0.8g/kg、全钾16-20g/kg;所述腐熟有机肥为家畜的粪尿和垫圈材料经过推积腐熟而形成的含氮素和腐殖物质的一种肥料。优选地,当所述苗木为蒙古扁桃时,所述营养混合土中的农田土、河沙、腐熟有机肥的质量比为6:3:1;当所述苗木为沙冬青时,所述营养混合土中的农田土、复合肥、锯末、菌根剂的质量比为80:3:2:15。优选地,所述移栽苗木的管理包括覆膜保温、滴管供水和支架固树;所述覆膜保温为给幼苗覆盖地膜,所述地膜的材料为可降解地膜;所述滴管供水为通过节水滴管输送水分输送至苗木,同时将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和病虫害防治药品通过滴管滴灌至苗木;所述支架固树为对每棵移栽苗木构建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为三脚架,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苗木接触的地方垫有防护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移栽苗木的成活率,成活率可达到95%;本专利技术通过钻石打孔、局部爆破的技术手段,有效解决了石质荒山移栽材料扎根难的问题,有利于根系生长、延伸;本专利技术通过移土供养的方法,为移栽材料提供生长所需的土壤及养分,有效解决了石质荒山土层薄、营养贫瘠的问题;此外,本专利技术使用带营养杯法移栽乔、灌木,可保护移栽材料根系免受损害,同时为其提供生长必需的营养,增强移栽苗木的抗逆能力,从而保证其成活率。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石质荒山地,如何挖制出适宜的树坑、提供苗木生长必须的土壤和水分,成为移栽技术的难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方法:步骤1:钻石打孔:在选定区域运用冲击钻打孔;步骤2:局部爆破:依据树种及树龄,确定爆破树坑大小,钻孔后将炸药置入其中进行爆破,这个过程既要形成树坑,更要使岩石产生适度裂缝,有利于移栽树木根系的生长。爆破形成的树坑规格有三种,分别为直径0.6m,深0.6m,适用于胸径D<5cm的树种;直径1m,深1m,适用于胸径5cm<D<10cm的树种;直径1.5m,深1.5m,适用于胸径D﹥10cm的树种;使用凿岩机钻孔深度分别为1m、1.5m和2m,炸药放置深度分别为0.9m、12.m和1.8m,炸药使用量分别为400g、800g和1200g;步骤3:叩石刨坑:利用特定工具,依据移栽林木,人工将爆破而成的石坑刨制成规则的标准圆形树坑,主要包括3种规格,即直径和高分别为:0.6m×0.6m、1m×1m和1.5m×1.5m;步骤4:移土供养:依据移栽树木生长需求和当地的立地条件,配制营养混合土,主要包括以下成分:农田土、菌根剂、复合肥、锯末、河沙、腐熟有机肥等,例如蒙古扁桃使用的营养混合土为农田土:河沙:腐熟有机肥=6:3:1;沙冬青使用的营养混合土为农田土:复合肥:锯末:菌根剂=80:3:2:15;培土入坑,实现对其必须养分的供应,补充岩石零营养的先天缺陷。复合肥为磷酸二铵;农田土各营养成份为:速效磷12-16mg/kg、有机质24-28g/kg、速效钾130-135mg/kg、全氮1.0-1.5g/kg、全磷0.5-0.8g/kg、全钾16-20g/kg;步骤5:选树育苗:依据当地条件,选择我单位选育的耐寒、耐旱乔、灌苗木,将其连同营养杯一同植入石坑;步骤6:覆膜保温:为幼苗覆膜,可保持土壤水分不蒸发,亦可防预雨水冲刷造成土壤及其养分的流失,覆膜材料为可降解地膜;步骤7:滴灌供水:首先将水提升到山顶储水罐,再由水管分流至每棵树苗。同时可实现对不同树苗进行营养液供给或病虫害防治,主要通过在自动滴灌系统的施肥灌中添加病虫害防治药品,控制分流实现对苗木的病虫害防治;步骤8:支架固树:为每棵幼苗构建支撑架,主要采用三角支柱,使用木杆呈三角形架于移栽材料三分之二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质荒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石质荒山地刨制出树坑并在树坑内填充苗木生长所需的土壤和水分,将苗木移栽到树坑内并对移栽苗木进行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质荒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在石质荒山地刨制出树坑并在树坑内填充苗木生长所需的土壤和水分,将苗木移栽到树坑内并对移栽苗木进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石质荒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石质荒山为土层厚度小于20cm,基部为岩石,植被覆盖率低于10%的山地;所述树坑通过钻石打孔、局部爆破和叩石刨坑的步骤挖制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质荒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石打孔包括在石质荒山选定区域的岩石上运用凿岩机钻孔或冲击钻钻孔;所述钻孔的深度为0.5-2.5m;优选所述钻孔的深度为1-2m;更优选所述钻孔的深度为1m,1.5m,2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质荒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爆破为钻孔后将炸药置入孔中进行爆破,在岩石上形成石坑同时使坑壁及坑底的岩石产生裂缝;在孔中放置炸药的深度为0.5-2m,使用炸药的量为200-1500g;优选的,所述在孔中放置炸药的深度为0.9-1.8m,使用炸药的量为400-1200g;更优选的,在孔中放置炸药的深度为0.9m、1.2m、1.8m,使用炸药的量为400g、800g、1200g。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石质荒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叩石刨坑为将爆破形成的石坑刨制成树坑;所述爆破形成的石坑的直径范围为0.5-2m,深度范围为0.5-2m;优选的,所述爆破形成的石坑的直径范围为0.6-1.5m,深度范围为0.6-1.5m;更优选的,所述爆破形成的石坑的直径为0.6、1.0、1.5m,深度为0.6、1.0、1.5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石质荒山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贵明,张英杰,武星,苏子荣,杨昌生,孙瑰艳,王娟,王勃,曹国涛,司嘉怡,任爱琴,
申请(专利权)人:包头大青山自然保护区天龙生态抗旱植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内蒙古;1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