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993 阅读:2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属于以氨为基料的氮肥。本发明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其所生产的醇与氨的比值为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包括有造气、变换、脱硫、脱碳、精炼、甲醇合成和氨合成工序,其特征在于:造气工序中吹净气体为水蒸汽,合成原料气中氮的含量下降4%;变换工序的入口气体中CO含量为24%;脱硫工序中,原料气中硫的含量<0.1ppm。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合成氨联产甲醇的氮肥生产行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氨为基料的氮肥,特别涉及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由于甲醇的市场价格优势,促使小氮肥企业在合成氨时同时联产甲醇副产品。合成氨联产甲醇,可减少变换和精炼工艺的能耗和物耗,同时又能获取比液氨价格高的甲醇,因而合成氨联产甲醇工艺被广泛采用,目前所采用的联醇工艺所生产的醇/氨比在1∶4到2∶3,其比值尚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其所产的甲醇与氨的比值可达到7∶3以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包括有造气、变换、脱硫、脱碳、精炼、甲醇合成和氨合成工序,其特征在于造气工序中吹净气体为水蒸汽,合成原料气中氮的含量下降4%;变换工序的入口气体中CO含量为24%;脱硫工序中,原料气中硫的含量<0.1ppm。本专利技术由于对造气的空气吹变为蒸汽吹和变换参数的改进。因而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醇氨比高的显著优点。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1)造气工序由于需要提高甲醇的产量,因而应当降低造气生产原料气体中氮的含量,将造气炉的空气吹净改为水蒸汽吹净,使氮气含量下降至4%。(2)变换工序将原工序入口气体中CO含量为1%,提高到24%,可通过控制水蒸汽的量实现。(3)脱硫工序由于甲醇合成中的催化剂对气体中的硫极为敏感而中毒,必需将原料气中硫的含量降至0.1ppm以下。可将原脱硫装置的活性碳改为活性碳和Fe2O3可实现此目标。(4)脱碳工序本专利技术的脱碳工序中的CO2含量不作严格规定。(5)精炼工序此工序与现有工序相同。(6)甲醇合成工序此工序与现有甲醇合成工序相同。(7)氨合成工序采用上述工艺可使甲醇的比值达到7∶3以上。权利要求1.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包括有造气、变换、脱硫、脱碳、精炼、甲醇合成和氨合成工序,其特征在于造气工序中吹净气体为水蒸汽,合成原料气中氮的含量下降4%;变换工序的入口气体中CO含量为24%;脱硫工序中,原料气中硫的含量<0.1ppm。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属于以氨为基料的氮肥。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其所生产的醇与氨的比值为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包括有造气、变换、脱硫、脱碳、精炼、甲醇合成和氨合成工序,其特征在于造气工序中吹净气体为水蒸汽,合成原料气中氮的含量下降4%;变换工序的入口气体中CO含量为24%;脱硫工序中,原料气中硫的含量<0.1ppm。本专利技术用于合成氨联产甲醇的氮肥生产行业。文档编号C07C29/00GK1817818SQ20061001739公开日2006年8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徐旭煌, 陈宝激, 张四安, 杨金宝, 郑重, 冯红, 李树齐, 王庆杰, 张宏林, 孟庆双, 谢红星 申请人: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合成氨联产甲醇高醇氨比生产工艺,包括有造气、变换、脱硫、脱碳、精炼、甲醇合成和氨合成工序,其特征在于:造气工序中吹净气体为水蒸汽,合成原料气中氮的含量下降4%;变换工序的入口气体中CO含量为24%;脱硫工序中,原料气中硫的含量<0.1pp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旭煌陈宝激张四安杨金宝郑重冯红李树齐王庆杰张宏林孟庆双谢红星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中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