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88440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8 18: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从紧贴于模具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网格布导气层、压敏胶自粘层和高分子功能层;其中,所述高分子功能层与固化后环氧树脂不相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尤其涉及适用于风电叶片等大型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品的复杂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种模具表面保护膜对接缝的封闭技术。技术背景模具,包括单面硬模模具及闭式双面硬模模具等,常用于制造轻质高刚的复合材料部件,例如风电叶片。通常的制作过程是,将多层纤维织物铺设在模具中,通过真空或其他方式将树脂等基体材料导入到模具中与纤维增强材料结合,并在模具中固化,以得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风电叶片等大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品常用到长达四十米的复杂曲面模具。为了便于复合材料制品固化后的脱模,通常在模具表面上施加脱模剂,使得制品不与模具粘合,便于制品脱模。常用的脱模剂为液态或蜡状,而在面积比较大的模具上施涂这些脱模剂,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涂抹不均匀和漏涂的地方,这样在制品脱模的时候,容易发生粘模现象,从而破坏模具表面和制品表面。液态脱模剂常含有挥发性有机物(VOC),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现行模具中的大部分是玻璃钢模具,在模具表面施涂脱模剂,由于脱模剂对玻璃钢的腐蚀作用,且为保证玻璃钢模具表面的光滑度,需要定期对模具表面进行打磨维护保养,产生高额的模具表面维护保养费用。另外,脱模剂可能会转移到制品表面,严重影响涂装界面,因此涂装前需要对制品表面进行打磨,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工,增加制品的制造成本。专利技术专利CN102905866A描述了一种用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模制风电叶片的模具,模具上包括固态不粘衬里,该固态不粘衬里包括粘合剂涂层和聚四氟乙烯材料层,粘合剂涂层粘合到模具表面,聚四氟乙烯材料层与制品接触。固态不粘衬里使得不需用脱模剂,并且在固化后,风电叶片可被容易地从不粘衬里拆开。在模具上施加聚四氟乙烯(PTFE)不粘衬里,可以免除脱模剂的使用,厚度均一,但也有其缺点:聚四氟乙烯材料本身价格高,材料成本高;聚四氟不粘层不耐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磨损破坏;由于加工方式,该膜容易渗透树脂,影响膜的使用寿命和脱模效果;聚四氟乙烯加工过程需要高温,加工难度大;含氟导致其加工过程及废弃后均对环境危害大;对接缝封闭困难,在模具上使用时常用胶带密封,胶带更换频繁、费时,成本增加较多;聚四氟乙烯为热固性材料,回收难度大。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模具表面保护膜和该种模具表面保护膜对接缝的封闭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在大型曲面模具表面形成完全连续的保护贴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从紧贴于模具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网格布导气层、压敏胶自粘层和高分子功能层;其中,所述高分子功能层与固化后环氧树脂不相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网格布导气层的制备原料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中的一种。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敏胶自粘层选自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橡胶型压敏胶粘剂或硅胶压敏胶粘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敏胶自粘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功能层的制备原料为聚烯烃类或半硫化橡胶类低熔点高分子材料。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网格布导气层的厚度为5-20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压敏胶自粘层的厚度为40-150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高分子功能层的厚度为40-200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模具表面保护膜的总厚度小于300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模具表面保护膜的总厚度在100-250μ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自粘层不需要热激活,能够在5℃-35℃进行施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以条状的方式施加,且相邻条的边缘对接,形成对接缝。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的对接缝封闭技术,其步骤包括:(1)所述模具表面保护膜以条状的方式施加于模具表面;(2)以聚乙烯粉末为封闭剂,使用熔焊技术将聚乙烯粉末和高分子功能层表面同时熔化焊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第二种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的对接缝封闭技术,其步骤包括:(1)所述模具表面保护膜以条状的方式施加于模具表面;(2)使用液体硅橡胶将保护膜对接缝封闭后,固化。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表面保护膜具有导气层,可以避免铺放过程中的包气;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表面保护膜耐磨性大幅度提高,多次重复使用,而不影响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模具表面保护膜对接缝封闭容易、可实现无缝化对接,提高了模具表面保护膜的重复利用次数,大大降低材料使用成本。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以及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当存在矛盾时,以本说明书中的定义为准。质量、浓度、温度、时间、或者其它值或参数以范围、优选范围、或一系列上限优选值和下限优选值限定的范围表示时,这应当被理解为具体公开了由任何范围上限或优选值与任何范围下限或优选值的任一配对所形成的所有范围,而不论该范围是否单独公开了。例如,1-50的范围应理解为包括选自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的任何数字、数字的组合、或子范围、以及所有介于上述整数之间的小数值,例如,1.1、1.2、1.3、1.4、1.5、1.6、1.7、1.8、和1.9。关于子范围,具体考虑从范围内的任意端点开始延伸的“嵌套的子范围”。例如,示例性范围1-50的嵌套子范围可以包括一个方向上的1-10、1-20、1-30和1-40,或在另一方向上的50-40、50-30、50-20和50-10。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从紧贴于模具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网格布导气层、压敏胶自粘层和高分子功能层;其中,所述高分子功能层与固化后环氧树脂不相粘。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具表面保护膜及其应用技术,该种模具表面保护膜为多层复合膜,多层复合膜从与模具表面接触层开始数起依次为网格布导气层、压敏胶自粘层和高分子功能层。施工工艺本专利技术中,模具表面保护膜可覆盖部分或全部模具表面,且保护膜以条状的方式贴敷在模具表面上,相邻条之间边缘对接,形成对接缝。网格布导气层在大面积贴膜时,特别是模具表面为曲面时,在覆盖过程中易形成包气区域,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格布导气层可以起到导气作用,从而避免形成包气区域。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格布导气层的材料不做限定,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任何一种网格布。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网格布导气层的材料优选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中的一种。压敏胶自粘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敏胶自粘层选自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橡胶型压敏胶粘剂或硅胶压敏胶粘剂。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根据需要,除了必要成分(丙烯酸类聚合物,或者用于形成丙烯酸类聚合物的单体混合物或其部分聚合产物)之外,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组合物还可包含其它添加剂。丙烯酸类聚合物是包含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必要单体单元(单体单元、单体结构单元)的聚合物。换句话说,丙酸类聚合物包含衍生自丙烯酸类单体的结构单元作为其结构单元。即,丙烯酸类聚合物是由丙烯酸类单体作为必要单体成分所构成(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从紧贴于模具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网格布导气层、压敏胶自粘层和高分子功能层;其中,所述高分子功能层与固化后环氧树脂不相粘。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其从紧贴于模具表面向外依次包括网格布导气层、压敏胶自粘层和高分子功能层;其中,所述高分子功能层与固化后环氧树脂不相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布导气层的制备原料为玻璃纤维、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自粘层选自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橡胶型压敏胶粘剂或硅胶压敏胶粘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自粘层为丙烯酸类压敏胶粘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模具表面保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功能层的制备原料为聚烯烃类或半硫化橡胶类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伯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道储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