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88358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2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2)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本发明专利技术以细菌纤维素作为基体材料,通过原位复合磁性材料纳米钴铁氧体和导电聚吡咯,制备了具有电磁功能的纳米复合膜材料。该复合膜继承了细菌纤维素三维网状结构,在优化的条件下,得到的复合膜电导率为0.4S/cm,其饱和磁化率最大为11.1。复合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4MPa。复合膜的屏蔽效能为25dB,是一种良好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民用或商业用电磁屏蔽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材料
,具体涉及一种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钴铁氧体是性能优良的软磁材料,具有纳米材料本身的小尺寸效应和比表面积效应,同时具有优良的磁学特性,高的磁晶各向异性、高的矫顽力和磁饱和强度,其化学性能稳定且耐腐蚀和磨损,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垂直磁记录、磁性和磁光器件、微波器件、生物医用材料以及电磁屏蔽材料。钴铁氧体较另一常用磁材料Fe3O4,其制备过程无须隔绝氧气,实验可在空气环境下直接进行。聚吡咯是3大导电聚合物材料之一,可在水溶液中聚合,反应条件温和、反应活性高,容易与其它功能材料复合,具有制备条件温和、制备成本低、电导率高、无毒且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在电极材料、传感器、金属防腐、电致变色材料、电磁屏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其不熔不溶的特点使得加工性能差,纯力学性能差,限制了它的应用。细菌纤维素作为一种新型的天然高聚物生物材料,可再生且无污染,其独特的三维网状结构,大量的纳米级孔可作为“模板”使用。表面有很多活泼羟基,反应活性高,可以引导控制合成具有特定形貌的聚合物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并且它具有柔性、可加工性和良好的力学性能,可被用作高性能的复合材料基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将细菌纤维素膜切成小片,浸渍于NaOH水溶液中1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备用;配置Co2+/Fe3+溶液,其中,Co2+的浓度为0.01-0.09mol/L,Fe3+的摩尔浓度为Co2+的两倍;之后将细菌纤维素膜进行压水处理后浸入上述溶液中,磁力搅拌20h后取出细菌纤维素膜,浸入0.2mol/L的NaOH-PVP溶液中,恒温80℃条件下反应1h,即可得到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2)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配置吡咯浓度为0.01-0.09mol/L的溶液,然后将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湿膜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浸入吡咯单体溶液中,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浸泡2h,滴加氧化剂三氯化铁溶液,即可得到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通过冷冻干燥制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所述的NaOH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所述的滴加氧化剂时,n(吡咯单体)/n(氧化剂)=1∶2.3。所述的将细菌纤维素膜切成小片的尺寸为5cm×4cm×0.5cm。所述的Co2+的浓度为0.01mol/L。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以细菌纤维素作为基体材料,通过原位复合磁性材料纳米钴铁氧体和导电聚吡咯,制备了具有电磁功能的纳米复合膜材料。该复合膜继承了细菌纤维素三维网状结构,在优化的条件下,得到的复合膜电导率为0.4S/cm,其饱和磁化率最大为11.1。复合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4MPa。复合膜的屏蔽效能为25dB,是一种良好的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民用或商业用电磁屏蔽材。具体实施方式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将细菌纤维素膜切成小片,浸渍于NaOH水溶液中1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备用;配置Co2+/Fe3+溶液,其中,Co2+的浓度为0.01-0.09mol/L,Fe3+的摩尔浓度为Co2+的两倍;之后将细菌纤维素膜进行压水处理后浸入上述溶液中,磁力搅拌20h后取出细菌纤维素膜,浸入0.2mol/L的NaOH-PVP溶液中,恒温80℃条件下反应1h,即可得到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2)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配置吡咯浓度为0.01-0.09mol/L的溶液,然后将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湿膜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浸入吡咯单体溶液中,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浸泡2h,滴加氧化剂三氯化铁溶液,即可得到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通过冷冻干燥制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其中,所述的NaOH水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所述的滴加氧化剂时,n(吡咯单体)/n(氧化剂)=1∶2.3。所述的将细菌纤维素膜切成小片的尺寸为5cm×4cm×0.5cm。所述的Co2+的浓度为0.01mol/L。以看出细菌纤维素膜由纤维互相缠绕而成,纤维直径约为50nm,纤维表面光滑,构成超微网状结构。复合后细菌纤维素膜的纳米三维网络结构较好地保存了下来,而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钴铁氧体纳米颗粒与聚吡咯形成了一种核壳结构,其纤维直径明显变大。钴铁氧体纳米颗粒附着在纤维表面,随着钴铁离子浓度的增加,附着钴铁氧体纳米颗粒数量增加,且复合量较大时,会出现纳米颗粒的团聚。当吡咯单体浓度较低时,聚吡咯分布在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连续结构;随着吡咯单体浓度的增加,聚吡咯在氢键作用下沿细菌纤维素纳米纤维表面生长,形成聚吡咯包裹在细菌纤维素纤维上的核壳结构,同时,钴铁氧体纳米颗粒也被包覆其中;当吡咯单体浓度较为适宜时,聚吡咯在细菌纤维素上均匀分布并形成连续的纳米鞘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保护点】
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将细菌纤维素膜切成小片,浸渍于NaOH水溶液中1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备用;配置Co2+/Fe3+溶液,其中, Co2+的浓度为0.01‑0.09mol/L, Fe3+的摩尔浓度为Co2+的两倍;之后将细菌纤维素膜进行压水处理后浸入上述溶液中,磁力搅拌20h 后取出细菌纤维素膜,浸入0.2mol/L的NaOH‑PVP 溶液中,恒温80℃条件下反应1h,即可得到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2)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配置吡咯浓度为0.01‑0.09mol/L的溶液,然后将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湿膜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浸入吡咯单体溶液中,在磁力搅拌的作用下浸泡2h,滴加氧化剂三氯化铁溶液,即可得到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通过冷冻干燥制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

【技术特征摘要】
1.细菌纤维素基电磁功能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将细菌纤维素膜切成小片,浸渍于NaOH水溶液中1h,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备用;配置Co2+/Fe3+溶液,其中,Co2+的浓度为0.01-0.09mol/L,Fe3+的摩尔浓度为Co2+的两倍;之后将细菌纤维素膜进行压水处理后浸入上述溶液中,磁力搅拌20h后取出细菌纤维素膜,浸入0.2mol/L的NaOH-PVP溶液中,恒温80℃条件下反应1h,即可得到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2)聚吡咯/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复合膜的制备配置吡咯浓度为0.01-0.09mol/L的溶液,然后将钴铁氧体/细菌纤维素湿膜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浸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英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聚洁瀚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