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87707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24 00: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其包括截污系统和生态浮床系统,截污系统包括截污板、设置在截污板上方的曝气机和设置在截污板下端的第一曝气管;生态浮床系统为多层立体结构,其中一层为曝气管网层,其余为植物层;截污系统位于排污口端,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和净化,为后续处理降低了处理负荷,提高了水质净化能力,生态浮床系统位于截污系统的下游,两者之间通过曝气管相连,生态浮床系统采用了立体分层结构,增加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作用增加微生物结构,增大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态浮床
,尤其涉及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
技术介绍
生态浮床是利用生物自然生态习性,在受损水体中吸收、吸附消化和降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传统的生态浮床技术是在浮板上种植水生植物,利用水生植物分解和吸收水中的污染物。在《生态浮床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安徽农业科学,2011,宋丰明,汪银梅,曹文平著)中曾指出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不理想。利用水生植物的同化、根系微生物降解等作用净化水体中的污染物有限,从而导致生态浮床修复效果较差,净化进程较慢,无法满足水体修复的需要。有研究得出,在静态期浮床池对CODMn、TN和TP的净去除率分别为16.9%、50.3%和50%。在河涌污染日益剧增情况下,传统生态浮床修复河涌技术已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需求。以广州市为例,仅中心城区河涌数量231条,总长913公里,随着城市人口激增,河涌大多成为“排污沟”、“臭水沟”。广州市河涌整治河涌十多年,效果甚微。其中生态浮床技术虽然广泛运用于河涌治理,但取得的效果甚微。在河涌治理方面,除了后续工艺强化处理水质外,还需对污染源进行截留,为后续工艺降低处理负荷。河涌的治理成也截污败也截污,具广州市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河涌因截污的成功与否,直接导致该河涌的生态修复成效。在此背景下,极有必要采用一种创新技术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既能截污又能深度去除湖河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的新型工艺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截污又能深度去除湖河中的有机物、氨氮、总磷的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包括:截污系统,其包括截污板、设置在截污板上方的曝气机和设置在截污板下端的第一曝气管;生态浮床系统,其为多层立体结构,其中一层为曝气管网层,其余为植物层;所述生态浮床系统设置在所述截污系统的下游,所述曝气管和曝气管网相连通。作为优选,所述截污板的数量为若干个,该若干个截污板依次连接,且每个截污板均可沿与其相邻截污板的连接轴转动折叠。作为优选,所述截污板上设置有水位计,所述水位计可根据检测到的水位来控制所述截污板的展开和折叠状态。作为优选,所述截污板包括过滤层和生物膜层,污水中较大的有机颗粒物被所述过滤层截留,生物膜层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为后续处理减少处理负荷,初步净化水质。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层为石笼滤料,石笼滤料采用细小石子构成。作为优选,每个所述截污板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太阳能板,若干个所述太阳能板呈上下错位设置,避免在截污板折叠过程中各个太阳能板之间的相互碰撞,通过所述太阳能板发电,可使曝气机同时供截污系统和生态浮床系统曝气。作为优选,所述生态浮床系统包括从下到上依次分布的曝气管网层、人工水草层、沉水植物层和浮水植物层。作为优选,所述浮水植物层的四周设置有折光板,保证沉水植物层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作为优选,所述沉水植物层可种植苦草、和或黑藻,苦草和黑藻对水体净化具有良好的效果。作为优选,所述浮床层可种植香蒲、芦苇、茳芏、或狗牙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其包括截污系统和生态浮床系统,截污系统位于排污口端,对污水进行初步过滤和净化,为后续处理降低了处理负荷,提高了水质净化能力,生态浮床系统位于截污系统的下游,两者之间通过曝气管相连,生态浮床系统采用了立体分层结构,增加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同时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作用增加微生物结构,增大对污水的处理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截污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生态浮床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截污系统;11-截污板;12-曝气机;13-太阳能板;14-曝气管;2-生态浮床系统;21-曝气管网层;22-人工水草层;23-沉水植物层;24-浮水植物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和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包括截污系统1和生态浮床系统2,截污系统1位于排污口处,生态浮床系统2位于截污系统1的下游,两者之间通过曝气管相连。参见图1,截污系统1包括截污板11、设置在截污板11上方的曝气机12和设置在截污板11下端的曝气管14,其中,若干个截污板11依次连接,且每个截污板11均可沿与其相邻截污板11的连接轴转动折叠,截污板11上设置有水位计,水位计可自行鉴定水位,并根据检测到的水位来控制截污板11的展开和折叠状态,当雨季水位过高时,截污板11可自行折叠排泄洪,这样设置可保护截污板11不受损坏,提高了截污板11的使用寿命。每个截污板11上方均设置有一个太阳能板13,若干个太阳能板13呈上下错位设置,避免在截污板11折叠过程中各个太阳能板13之间的相互碰撞,通过太阳能板13发电,可使设置在截污板11上方的曝气机12同时供截污系统1和生态浮床系统2曝气。另外,截污板11折叠后,可利用曝气机12进行反冲洗,防止截污板11因长久使用而赌塞。每个截污板11均包括过滤层和生物膜层,过滤层为石笼滤料,石笼滤料采用细小石子构成,污水中较大的有机颗粒物被过滤层截留,同时石笼滤料构成的过滤层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可提供微生物附着形成生物膜层,初步净化水体中的大颗粒有机物,生物膜层上的微生物可加快有机物的分解,为后续处理减少处理负荷,初步净化水质,分解成的小颗粒物质流入后续的生态浮床系统2进行进一步净化。参见图2,生态浮床系统2为多层立体结构,利用微孔曝气构建多位一体的多生物净化系统,其中,最下层为曝气管网层21,曝气管网层21与截污系统的曝气管14相连;曝气管网层21上方铺设人工水草层22,人工水草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提高了微生物的附着,能进一步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人工水草层22上方为沉水植物层23,沉水植物层23可种植苦草、和或黑藻,根据《苦草和黑藻对模拟西湖水体中CODMn及TN和NO3-N的去除分析》(李泽、高小辉,贺锋等著)记载,苦草和黑藻对水体净化具有良好的效果;最上层为浮水植物层24,可种植香蒲、芦苇、茳芏、或狗牙根等植物。为保证中间沉水植物层23不因上层浮水植物层24遮挡阳光而无法生长,在浮水植物层24周边安装折光板,保证中间沉水植物层23植物能正常生长发育。沉水植物层23与浮水植物层24具有一定的间隔空间,可提供鱼虾类生存栖息地。一体化生态浮床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作用,进一步净化水体、修复水体。传统生态浮床是直接将植物种植在浮床上,除了自身根系吸收N、P物外,更多是利用根系的微生物对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在同等水面积情况下,由于受浮床体积限制,根系附着的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受限。本专利技术的生态浮床系统2利用立体结构增加了与污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更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协同作用增加微生物结构,增大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显然,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专利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系统,其包括截污板、设置在截污板上方的曝气机和设置在截污板下端的曝气管;生态浮床系统,其为多层立体结构,其中一层为曝气管网层,其余为植物层;所述生态浮床系统设置在所述截污系统的下游,所述曝气管和曝气管网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截污系统,其包括截污板、设置在截污板上方的曝气机和设置在截污板下端的曝气管;生态浮床系统,其为多层立体结构,其中一层为曝气管网层,其余为植物层;所述生态浮床系统设置在所述截污系统的下游,所述曝气管和曝气管网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板的数量为若干个,该若干个截污板依次连接,且每个截污板均可沿与其相邻截污板的连接轴转动折叠。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板上设置有水位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污和生态浮床一体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板包括过滤层和生物膜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截污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淦民朱钟霞康宽华袁飞漆海亚黎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绿日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