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烃源对比的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并分别获取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步骤二,根据所得的烃源岩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对烃源岩样品建立评价模型;步骤三,根据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与根据烃源岩样品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储层沥青样品的烃源来源;步骤四,判断储层沥青的烃源来源,该方法为(古)油气藏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油气地质地球化学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烃源对比的元素地球化学方法。
技术介绍
烃源对比是当前含油气系统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查明油气的烃源来源,以研究油气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为油气地质研究与勘探提供参考依据。有机质烃源对比是指烃(例如油、气和储层沥青等)与源(烃源岩)之间亲缘关系的对比,主要目的是确定已聚集的油气来自于哪套烃源岩,从而查明油气运移成藏过程,进而预测烃源灶和卫星油气藏位置。这是制订油气勘探开发方案的一个关键问题,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长久以来投入了持续不断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表明,一个理想的烃源对比指标,应满足几个基本条件:具有明确的生源意义,少受或不受成熟作用影响,以及少受或不受次生变化(如油气混合、水洗、生物降解和地质色层效应)影响等。在这方面,隶属于有机(油气)地球化学领域研究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别是甾萜类化合物,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油气在进入高演化阶段后,原油、储层沥青和烃源岩的常用生物标志物(包括链烷烃类和甾萜烷类等)组成特征趋于一致,有机质残余的有用信息较少,失去了指示原始生源特征的意义,难以用于精细的油源对比,因而不能有效的进行烃源对比。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烃源对比的元素地球化学方法,主要将元素地球化学技术应用于有机质分析中,为(古)油气藏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专利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建立了一种用于烃源对比的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并分别获取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步骤二,根据所得的烃源岩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对烃源岩样品建立评价模型;步骤三,根据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与根据烃源岩样品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储层沥青样品的烃源来源;步骤四,判断储层沥青的烃源来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包括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对采集的烃源岩样品进行洗涤和研磨后,再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多次加热,其中,第一次加热前需向烃源岩样品中加入HF,第二次加热前需要向烃源岩样品中加入无机溶剂组合,优选HF与HNO3组合或HF与HClO4组合中的一种;并且最后一次加热前加入内标溶液和无机酸,优选Rh(铑)内标溶液和HNO3。进一步优选地,在第二次加热前向烃源岩样品中加入HF与HNO3组合,并且,烃源岩样品与HF和HNO3的质量体积比为1g:(5-15)ml:(50-70)ml,更进一步优选地,烃源岩样品与HF和HNO3的质量体积比为1g:(8-12)ml:(55-65)ml。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对采集的储层沥青样品进行洗涤和研磨后,再对储层沥青样品进行多次加热,其中,第一次加热前需要向储层沥青样品中加入无机溶剂组合,优选HF与HNO3组合或HF与HClO4组合中的一种;并且最后一次加热前加入内标溶液和无机酸,优选Rh内标溶液和HNO3。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一中,对储层沥青样品第一次加热采用烘箱方式,烘箱加热的温度为160-210℃,烘箱加热的时间为6-24小时。优选地,烘箱的加热温度为175-195℃,加热时间为10-14小时。优选地,在步骤一中,第一次加热前向储层沥青样品中加入HF和HNO3,并且储层沥青样品与HF和HNO3的质量体积比为1g:(3-10)ml:(90-110)ml,优选1g:(5-8)ml:(95-105)ml。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利用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配分图、聚类分析和典型参数中的至少一种建立烃源岩样品评价模型。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利用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配分图建立烃源岩样品评价模型时,包括:对烃源岩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或稀土元素含量做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配分图,同一层位的烃源岩样品的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配分图归为一类,将此类的烃源岩样品的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配分图作为该层位的烃源岩样品评价模型,在步骤三中,对储层沥青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或稀土元素含量做澳大利亚后太古代平均页岩标准配分图,以分析储层沥青样品的烃源来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利用聚类分析时,包括:将同一层位烃源岩样品归为一类,依据此类的烃源岩样品中微量元素含量或稀土元素含量,进行Q型聚类分析,并获得聚类分析树状图,在步骤三中,对储层沥青样品进行Q型聚类分析,以分析储层沥青样品的烃源来源。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步骤二中,利用典型参数法时,包括对烃源岩样品进行沉积环境参数和物源来源参数计算,在步骤三中,对储层沥青样品进行沉积环境参数和物源来源参数计算,以分析储层沥青样品的烃源来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了油气的无机地球化学组分研究油气的成因,利用了无机组分在油气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稳定性,不容易受到成熟度和次生变化等效应影响,从而为(古)油气藏系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A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类烃源岩样品的PAAS图;图1B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类烃源岩样品的PAAS图;图1C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储层沥青样品的PAAS图;图1D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储层沥青样品的PAAS图;图2A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烃源岩样品的Q型聚类分析树状图;图2B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烃源岩样品-储层沥青样品的Q型聚类分析树状图;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地说明,但应理解,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并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除特别提到的以外,使用的均为本领域常用的试剂、仪器和条件。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烃源对比的元素地球化学方法,该方法包括采集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并获取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的微量元素与稀土元素的含量。具体地,对于烃源岩样品(例如,5g),使用去离子水和有机溶剂对烃源岩样品进行清洗洗涤。其中,用于清洗的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乙醇和丙酮中的至少一种,优选二氯甲烷。然后,利用研钵将烃源岩样品研磨至150-250目,优选180-230目,例如200目,备用。称取研磨后的烃源岩样品用无机溶剂进行溶样处理,并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多次加热。第一次加热前需要向烃源岩样品中加入HF(氢氟酸)。第二次加热前需要向烃源岩样品中加入无机溶剂组合,无机溶剂优选HF与HNO3组合或HF与HClO4组合中的一种,进一步优选HF与HNO3组合。其中,烃源岩样品和无机试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g:(5-15)ml:(50-70)ml,优选1g:(8-12)ml:(55-65)ml。无机溶剂中HF浓度约38wt%,HNO3约68wt%。无机溶剂优选经过二次亚沸蒸馏提纯。对烃源岩进行第一次加热采用电热板加热方式,温度为100-140℃,优选温度为110-130℃,例如采用120℃,蒸至湿盐状。第二次加热采用烘箱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加热,烘箱加热的温度为160-210℃,优选175-195℃,烘箱加热的时间为6-24小时,优选10-14小时。例如,在烘箱温度为185℃条件下对烃源岩样品加热12小时。在对烃源岩样品第二次加热完成后,还可以采用电热板对其进行多次加热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烃源对比的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并分别获取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步骤二,根据所得的烃源岩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对烃源岩样品建立评价模型;步骤三,根据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与根据烃源岩样品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储层沥青样品的烃源来源;步骤四,判断储层沥青的烃源来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烃源对比的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集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并分别获取烃源岩样品和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步骤二,根据所得的烃源岩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对烃源岩样品建立评价模型;步骤三,根据储层沥青样品的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与根据烃源岩样品建立的评价模型进行对比得到储层沥青样品的烃源来源;步骤四,判断储层沥青的烃源来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所述无机元素地球化学组分检测结果包括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对采集的烃源岩样品进行洗涤和研磨后,再对烃源岩样品进行多次加热,其中,第一次加热前需要向烃源岩样品中加入HF,第二次加热前需要向烃源岩样品中加入无机溶剂组合,优选HF与HNO3组合或HF与HClO4组合中的一种;并且最后一次加热前加入内标溶液和无机酸,优选Rh内标溶液和HNO3。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对采集的储层沥青样品进行洗涤和研磨后,再对储层沥青样品进行多次加热,其中,第一次加热前需要向储层沥青样品中加入无机溶剂组合,优选HF与HNO3组合或HF与HClO4组合中的一种;并且最后一次加热前加入内标溶液和无机酸,优选Rh内标溶液和HNO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一中,对储层沥青样品第一次加热采用烘箱方式,烘箱加热的温度为160-210℃,烘箱加热的时间为6-24小时。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剑,施春华,胡文瑄,王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