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度铰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864434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19 18: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锥度铰刀,包括刀杆和工作头,所述工作头为锥体结构,在工作头上设有至少一个切削刃,所述刀杆和工作头的内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冷却孔道,刀杆和工作头内部的冷却孔道对应贯通,所述工作头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内部冷却孔道贯通的冷却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影响铰刀正常铰削作业的前提下,在铰刀内部和工作头上设计了冷却孔道结构,此结构能够使铰削作业中的铰刀可靠地实现由内而外的排放冷却润滑液,进而使得整个铰削过程能够实现有效、充分、可靠地冷却润滑,这极大的提高了铰削作业的顺畅性,大幅降低了刀具的磨损率,在机械加工中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加工用的旋转刀具,具体是一种锥度铰刀
技术介绍
铰刀是机械加工中用于铰削所加工零件上已钻削孔的专用旋转刀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所加工零件上的孔的加工精度,降低孔的表面粗糙度。在零件的机械加工过程中,有些零件上的连接孔为锥孔结构-例如核控制棒驱动装置的可拆接头,该锥孔主要由相对外端的直孔段和相对内端的锥孔段构成,这就需要与之匹配的锥度铰刀进行精加工处理。参见图1所示,目前常用的锥度铰刀主要由刀杆1和工作头2组成,刀杆1的一端设有装夹用的夹持部3、另一端与锥体结构的工作头2连接,在工作头2上以右旋方式均布设置有多个切削刃6。该锥度铰刀虽能对所加工零件上的锥孔实现铰削,但其无法从内部向外排放冷却润滑液,从而使得整个铰削过程无法实现有效、充分地冷却润滑,刀具磨损相对严重,这不仅影响了加工效率,而且增加了加工成本。此外,上述锥度铰刀在所加工零件上进行作业时,基于加工过程的震动和受力等因素,铰刀在锥孔内容易发生颤动、偏离锥孔的中心,进而不仅会导致锥孔的表面加工质量不稳定,尺寸不易保证,而且,铰刀在进出锥孔的直孔段时容易把孔壁刮伤,导致所加工零件的报废率高,这进一步增加了加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在铰削作业过程中能够实现有效、充分、可靠地冷却润滑的锥度铰刀。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之二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目的之一,提供一种在铰削作业过程中能够实现稳定可靠地支撑定位、从而显著提高铰削质量的锥度铰刀。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度铰刀,包括刀杆和工作头,所述工作头为锥体结构,在工作头上设有至少一个切削刃,所述刀杆和工作头的内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冷却孔道,刀杆和工作头内部的冷却孔道对应贯通,所述工作头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内部冷却孔道贯通的冷却孔。所述工作头上的切削刃为六个,它们以右旋方式均布在工作头上。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刀杆靠近工作头的一端处套装有耐磨的支撑套,所述支撑套的外径大于工作头的最大外径、但小于所加工零件上的直孔段直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套主要由内衬套和外套环组成,所述外套环宽幅小于内衬套的宽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不影响铰刀正常铰削作业的前提下,在铰刀内部和工作头上设计了冷却孔道结构,此结构能够使铰削作业中的铰刀可靠地实现由内而外的排放冷却润滑液,进而使得整个铰削过程能够实现有效、充分、可靠地冷却润滑,这极大的提高了铰削作业的顺畅性,大幅降低了刀具的磨损率,在机械加工中具有加工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的优点;2.本技术的支撑套结构使铰削作业中的铰刀在所加工零件的锥孔中实现了稳定、可靠地定位,加工过程中的震动和受力等因素基本不会对铰刀在锥孔内的作业产生干扰影响,所加工零件的锥孔加工质量高,这有利于大幅降低加工成本,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现有锥度铰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代号含义:1—刀杆;2—工作头;3—夹持部;4—内衬套;5—外套环;6—切削刃;7—冷却孔。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所示:本技术为锥度铰刀,尤其是适用于深锥孔铰削的铰刀,它包括刀杆1和工作头2。其中,刀杆1的一端设有装夹用的夹持部3、另一端与锥体结构的工作头2连接在一起;刀杆1的内部轴向设有通孔-冷却孔道,该冷却孔道供冷却润滑液输送。工作头2为锥体结构,其锥度具体视所加工零件上的锥孔设计结构而确定,非特定值。在工作头2的锥体壁面上设有六个切削刃6和对应的排削槽,六个切削刃6以右旋方式均布在工作头2上,右旋角度视加工要求而定,非特定值(当然,工作头上的切削刃数量可以是其它的,例如三个等,但本实施例优选六个切削刃,这样不易使锥孔的锥面角度超差,加工质量高)。工作头2的内部轴向设有盲孔-冷却孔道,该冷却孔道与刀杆1上的冷却孔道相互对应,一体的刀杆1和工作头2使得二者的冷却孔道对应贯通,对应贯通的冷却孔道用于供送冷却润滑液。前述工作头2的锥体表面上设有多个与工作头2内部冷却孔道末端贯通的冷却孔7,每个冷却孔7的孔径小于冷却孔道的孔径;工作头2上的这些冷却孔7可以沿工作头2的锥体圆周壁均布设置,也可以是其它设置形式。上述刀杆1靠近工作头2的一端处以过盈装配方式套装有支撑套,具体位置最好处在铰削作业中刀杆1对应所加工零件的锥孔直孔段处;支撑套优选柔性的、耐磨的材料成型,该支撑套的外径略大于工作头2的最大外径,但应当略小于所加工零件上的锥孔的直孔段直径。作为优选,前述支撑套主要由宽幅较大的内衬套4和宽幅较小的外套环5组成,内衬套4才有尼龙材料成型,外套环5采用橡胶材料成型,外套环5通常处于内衬套4的中部位置。本技术特别适用于核控制棒驱动装置的可拆接头上的深锥孔铰削。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较而言,不同点在于:去除刀杆上的支撑套结构。上述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上述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度铰刀,包括刀杆(1)和工作头(2),所述刀杆(1)和工作头(2)的内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冷却孔道,刀杆(1)和工作头(2)内部的冷却孔道对应贯通,所述工作头(2)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内部冷却孔道贯通的冷却孔(7);所述工作头(2)为锥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2)上设有六个切削刃(6),这六个切削刃(6)以右旋方式均布在工作头(2)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锥度铰刀,包括刀杆(1)和工作头(2),所述刀杆(1)和工作头(2)的内部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冷却孔道,刀杆(1)和工作头(2)内部的冷却孔道对应贯通,所述工作头(2)的表面设有至少一个与内部冷却孔道贯通的冷却孔(7);所述工作头(2)为锥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头(2)上设有六个切削刃(6),这六个切削刃(6)以右旋方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传斌赵发贤郝文韬李小军毛华军胡胜魏跃
申请(专利权)人: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