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包括由亲油材料制成的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外壁的感应装置和温控装置,所述油管两端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连接部,所述油管内壁设有多条来复线,所述感应装置呈U型包覆在所述油管的外壁,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U型感应装置的开口端并紧贴所述油管的外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通过设置在油管内壁的来复线,以及设置在增压管之间的储能仓,来加快燃油流动速度,提高燃油传输效率;通过设置在增压管出油口的雾化器,以及设置在油管外壁的感应装置,使燃油粒子高度分散,提高燃烧效率;通过温控装置使油管内的燃油保持在合适温度,改善燃油流动性,即使天气寒冷也能够保证燃油顺利输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油燃烧增效节能
,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因燃油在内燃机内不能充分燃烧,不仅浪费燃油,而且燃烧后产生的尾气还造成严重的气体污染,国内外对节油和防止污染均己列为重大专题进行研究,现有的内燃机节油方法很多,可以分为二大类:一类是对内燃机或化油器以及零部件进行改造,从而达到节油的目的,另一类是增加一些辅助装置,例如控制喷油压力、喷油角度、喷油时间及雾化质量等,从而使内燃机节油,但是,由于国外设计的结构均比较复杂,造价高,效果一般,国内虽然也有类似的节油装置,但效果不明显,均未达到理想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通过燃油增压、雾化、感应、改善流动性以及保持合适的燃油温度,来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从而达到节省燃油、减轻环境污染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包括由亲油材料制成的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外壁的感应装置和温控装置,所述油管两端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连接部,所述油管内壁设有多条来复线,所述感应装置呈U型包覆在所述油管的外壁,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U型感应装置的开口端并紧贴所述油管的外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来复线从所述油管的入口到出口的螺旋角度为180°~720°,所述来复线的截面形状为边长0.1~3mm的矩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油管包括多级依次连接的增压管,每级增压管内壁均设有相同数量的来复线,相邻增压管内的来复线首尾相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增压管的出油口处设有雾化器,所述雾化器上设有多个通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或扇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增压管之间设有储能仓,所述储能仓的内径大于所述增压管的内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装置为永磁体。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温控装置为加热带,所述加热带的设定温度为50℃~6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通过设置在油管内壁的来复线,以及设置在增压管之间的储能仓,来加快燃油流动速度,提高燃油传输效率;通过设置在增压管出油口的雾化器,以及设置在油管外壁的感应装置,使燃油粒子高度分散,提高燃烧效率;通过温控装置使油管内的燃油保持在合适温度,改善燃油流动性,即使天气寒冷也能够保证燃油顺利输送,百公里节省燃油5%以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沿A-A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其中一种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另一种雾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油管;11-连接部;12-增压管;13-雾化器;14-通孔;2-感应装置;3-温控装置;4-来复线;5-储能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技术方案中未作特别说明的结构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包括由亲油材料制成的油管1以及设置在油管1外壁的感应装置2和温控装置3,油管1两端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连接部11,油管1内壁设有多条来复线4,感应装置2呈U型包覆在油管1的外壁,温控装置3设置在U型感应装置2的开口端并紧贴油管1的外壁。来复线4从油管1的入口到出口的螺旋角度为180°~720°,来复线4的截面形状为边长0.1~3mm的矩形。来复线4的设置可加快燃油的传输速度,来复线4的条数越多,燃油传输速度越快,增压效果越好。本实施例中,来复线4的数量为3条,但并不仅限于3条,其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油管1包括多级依次连接的增压管12,每级增压管12内壁均设有相同数量的来复线4,相邻增压管12内的来复线4首尾相接,构成一条完整的螺旋线。增压管12的出油口处设有雾化器13,雾化器13上设有多个通孔14。油管1的出口直接与内燃机连通,燃油通过雾化器13的通孔14喷出后,会形成一定浓度的油雾,经过多级雾化后直接进入内燃机,从而提高了燃油的燃烧效率和燃油利用率。如图3所示,通孔14的形状为圆形;如图4所示,通孔14的形状为扇形。很显然,通孔14的形状还可以设置成其他利于燃油雾化的形状或结构,例如矩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几何形状,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相邻增压管12之间设有储能仓5,储能仓5的内径大于增压管12的内径。储能仓5能够储存燃油流动能量,当燃油从储能仓5流向下一级增压管12时,由于管径迅速变小,燃油压力瞬间增大,从而达到增压目的。本实施例中的感应装置2为永磁体,燃油在油管1内以一定的流速流过永磁体的磁场时,燃油垂直切割磁力线产生电磁感应,在磁场作用下,燃油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提高了燃油粒子的分散特性,使燃油能够充分燃烧,从而提高燃烧效率。温控装置3为加热带,加热带的设定温度为50℃~60℃,此温度范围为燃油的最佳燃烧温度,加热带连接机动车的电源。加热带的工作原理为:加热带的带芯为具有自限温功能的PTC材料,带芯两侧通过导线连接电源,当外界温度降低,PTC材料的电阻值随之减小,电流增大,发热量相应增加;反之,当外界温度升高,PTC材料的电阻值随之增大,电流减小,发热量相应减少。通过这种方式,使加热带的温度始终保持在50℃~60℃的范围内,以获得最佳的燃油温度。在天气寒冷、油温较低的环境下行车时,由于油温过低,机动车较难启动,或者由于燃油的流动性变差,导致燃烧效率下降,进而提高了油耗。这种情况下,就可以接通加热带的电源,对油管1内的燃油进行加热升温,从而是燃油达到最佳的燃烧温度,进而提高燃烧效率并节省燃油。本专利技术的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通过设置在油管1内壁的来复线4,以及设置在增压管12之间的储能仓5,来加快燃油流动速度,提高燃油传输效率;通过设置在增压管12出油口的雾化器13,以及设置在油管1外壁的感应装置2,使燃油粒子高度分散,提高燃烧效率;通过温控装置3使油管1内的燃油保持在合适温度,改善燃油流动性,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亲油材料制成的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外壁的感应装置和温控装置,所述油管两端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均设有连接部,所述油管内壁设有多条来复线,所述感应装置呈U型包覆在所述油管的外壁,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U型感应装置的开口端并紧贴所述油管的外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亲油材料制成的
油管以及设置在所述油管外壁的感应装置和温控装置,所述油管两端的入口处
和出口处均设有连接部,所述油管内壁设有多条来复线,所述感应装置呈U型
包覆在所述油管的外壁,所述温控装置设置在U型感应装置的开口端并紧贴所
述油管的外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来复线从所述油管的入口到出口的螺旋角度为180°~720°,所述来复线的截面
形状为边长0.1~3mm的矩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型燃油温控感应增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
油管包括多级依次连接的增压管,每级增压管内壁均设有相同数量的来复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玉敏,
申请(专利权)人:姜玉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